查看原文
其他

被家暴后,我居然学着他打我的方式打别人

爱与生命管理 爱与生命 2022-08-23

近年来,关于“家暴”的新闻始终没有离开我们的视野。而“面对家暴,孩子们还好吗?”这样的疑问却在喧嚣的讨论声中被误解、被忽视。


今年年初,“陕西一公司副经理当孩子面家暴妻子”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视频中,男子在监控镜头下毫无顾忌地殴打、辱骂妻子,而一旁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只能手足无措地大哭。


(图源:微博@澎湃新闻)


再看看引起社会轰动的恶性事件:2019年8月3日,山西邹平7岁女孩因母亲嫌其吃饭慢,被用铁棍殴打近1个小时,经抢救后不治而亡;2018年9月17日,深圳一岁女童被其母亲及男友虐待,因外伤性颅脑损伤离世……


引发严重后果的事件被媒体报道,那些轻微的身体创伤则更多地被淹没在了“家事”之中。


今天,是爱与生命性教育周的第六天,我们想与你分享四个朋友的成长故事,尝试以此为症候,看见更多人在成长阶段的“隐秘角落”:他们或是家暴的目击者,看着爸爸一巴掌扇在妈妈脸上;或是棍棒底下那个号啕大哭的“不孝子”,总之,他们在家暴中“隐身”了。


下面是四位受访者的故事,他们分享了各自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家暴:身体暴力、情感暴力、忽视……暴力的起因或大或小,财产纠纷、观念不同、性格不合,甚至一点鸡毛蒜皮的争吵都可能引来一阵拳脚。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当暴力降临,在凶神恶煞的“权威”面前,激烈的反抗或沉默不语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下策。后来,孩子们开始学着把自己藏匿在脆弱的外壳之中。


#1

“我排斥亲情,

就像排斥所有语言暴力一样”

@ 威廉斯


在我还不懂得语言的奥妙与危险时,我的家里便已经“脏字满天飞”了。爸爸对妈妈的单向语言暴力贯穿着我整个成长记忆,让我在泥沼中被迫长大成人,慢慢学会保护自己。


在我的认知里,爸爸既想遵守“男人不打女人”的大男子主义原则,但又无法做到发自内心地尊重女性。他虽然避免了肢体暴力,但更加擅长用语言伤人。


我是在初中时第一次意识到爸爸在“家暴”的。有一次,妈妈回家稍晚了一些,爸爸立刻在电话里用我们当地的方言破口大骂,带了许多脏字,有些我听得懂,有些声音光是在喉舌里转几个弯,就知道有多难听。


我的妈妈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强大、心宽的人,全世界的风雨似乎都会被她的笑容泯开。有时我们吵架,过了一会儿后,妈妈依然可以云淡风轻地与我聊天。唯独每一次被爸爸辱骂后,她都会难过很久很久。


妈妈未能阻止家暴的发生,暴力的火苗开始蔓延到我的身上。


(图源:电影《你是好孩子》)


儿时的暑假,表姐妹来我家玩,吃午饭时妈妈跟常年吃素的表妹开玩笑说:“你把这块肉吃了我给你50元。”我说:“我吃,给我20元就行,要不然不公平。”相安无事的一句话,却莫名吵到了一旁因为工作烦躁的爸爸,他扣住我的后脑勺往碗里按,愤怒地吼:“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


我从碗里抬起头,满脸的饭粒,一时间感到无比屈辱,眼泪噼里啪啦掉到米饭里。妈妈也被这一幕惊吓到了,但她一言不发,沉默地放弃反抗。


长大以后,我总觉得我和父母都不亲近。在家里,我会对弟弟说“你妈”“你爸”“你家”,从不是“妈”“爸”“咱家”。在学校里,我几乎不和我爸视频,和我妈视频一定只是找我弟,我弟不在我就会挂掉。不是记恨,是排斥,我排斥亲情,就像排斥所有语言暴力一样。


爸妈身上的暴力因子多多少少也种在了我的身上,我渐渐意识到了,却一时半会儿无法逃脱,当年的阴影,只有用这一生的时间慢慢治愈。


#2

“我居然学着父亲打我的方式惩罚她”

@ 好好


我生活在一个秉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的家庭里,所以从小,我被打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爸妈脾气暴躁,他们之间的暴力也会直接攻击到我,好像经历得多了,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在做数学题,爸爸过来辅导,因为做题方法不一样,我选择用我自己的办法,他非觉得我很固执,坚称我的方法一定是错的,没有听我解释就打了我一巴掌。其实在我家,这种程度已经很轻微了,只是一巴掌。但这一巴掌实实在在地打痛了我,我一直难以忘记。


就是从那一次开始,我深深地感受到家长那一辈的固执,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在心底放弃了一些珍贵的东西。


到现在为止我依然觉得家暴是很可耻的,但我的行为多少会受到家暴的影响。记忆中,有一次我和堂妹一起玩,那时候小,她倔着不听话,我骂她,她不听,我居然学着父亲打我的方式惩罚她,直到她哭出声来。在恋爱里,我也会不自觉地通过“打男朋友的手”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小情绪。


后来我才将自己的经历与行为关联起来,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正在慢慢地克服。今年的愿望就是改正这个不好的行为,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


#3

“面对父母的争吵,我痛骂自己笨”

@ 平安


我出生那天,由于脑部缺氧,导致了轻微脑损伤。面对无可回避的缺陷,父母尽心尽力地为我找专业医生、开治疗方案,一年又一年。每一次的康复手术都很痛,但父母踏实的爱意让我特别温暖,我始终坚信:生活总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手术中变得更好。


初一那年,父母突如其来的吵架,打破了我和现实的一层纱。我隐约听到他们的争吵:“你怎么不多赚点钱”“离婚吧”,紧接着,“为了孩子不能离”。


父母亲眼中的光愈发暗淡。每一次争吵,还有争吵之后漫长的沉默,都一寸一寸地割裂着我与这个家的情感链接。


一开始,我选择主动劝慰。每一次争吵,我都会试图通过自己的付出来调节父母之间的关系,陪母亲散散步,陪父亲聊聊天……时间长了,自我消耗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反复的拉锯让我开始逃避,我选择拉开距离、袖手旁观。


父母再吵起来的时候,我就把自己藏起来,在风波之外不言不语,脑海里一遍遍闪过曾经的和睦。与此同时,自责、愧疚、怀疑的情绪接踵而至,我一次次地在心底痛骂自己笨,那些漂浮在家里的争吵与冷漠绕来绕去,全都砸在了我的身上。


如今,站在即将就业的岔路口上,父母依然在这段名存实亡的关系里喋喋不休着,痛苦与迷茫依然伴随着我。我并不期待春节,因为走来走去,我遇见了越来越多的人,却好像再也找不到曾经的家了。


其实成年以后,偶尔也会幻想未来拥有一个温馨的小家,但我暗暗发誓自己绝不重蹈父母的轨迹。如同亲身经历过残疾的种种不便、所以选择学医一样,心口的伤,我决心自己去治愈。


#4

“警方按家事处理,后续只好作罢”

@ 小璠


我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家庭暴力:父母之间的肢体暴力、父亲对我的肢体与语言暴力……自有记忆开始,我就从未与家暴脱开联系。


中学时,我邀请了好朋友到家中住宿,深夜畅谈之时,我们听见隔壁卧室传来有些吵的声音。朋友和我说可能是“不太好的事情”,让我别去,我却执着要去看一下。推开门,父亲正骑在母亲的身上,疯狂地殴打和辱骂。那一瞬间,羞耻、震惊……所有的情绪涌上了心头,直冲得我眼眶发痛。


除了父母间的暴力,家庭中还有指向我的种种伤害。有一次,我坐在父亲的车上,父亲听错我一句话,误以为我骂他“神经病”,他不顾我的尊严,在大白天一把将我扯下汽车,用脚踹我。过路的人们来来往往,他们都看得见,也都没有看见。


(图源:电影《你是好孩子》)


近年来,父亲的家暴次数慢慢减少,我对家暴的恐惧却有增无减去年,我和父亲发生争执后,父亲陷入一种失控的状态,扬起手来就要揍我,母亲拦住了他。我一边跑下楼,一边抖着手拨通了报警电话,但由于当时并无进一步肢体性伤害发生,警方按家事处理,后续也只好作罢。


从最开始的害怕无措,到后来的极度恐惧。曾经的经历让我生出对婚姻、男性的恐惧,也让我对他人的爱与关注过度依赖,我常常患得患失,又小心翼翼。


ESCAPE

逃离风暴中心

ESCAPE FROM THE STORM


家暴发生时,在无数个“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的背后,在“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的传统观念之下,隐藏了太多无法弥补的伤害,蕴藏着无数儿童的心理阴影与创伤。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发布的《2020预防暴力侵害儿童全球情况》报告指出,“全球每年约有近10亿儿童遭受身体暴力、性暴力或社会心理暴力,导致受伤、残疾或死亡,占到全球儿童总数的一半”。[1]


儿童家暴问题愈发严重,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近年来,国家政府加大对家暴的监管力度,完善立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在法律层面约束家长的行为,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


但是,法律难以第一时间阻止暴力的发生,当你或身边的朋友正处在家暴之中,我们总结了几条建议,为你提供一份“走出暴力中心”的力量。


当你正在经历家暴时:


   · 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妇女联合会等有关组织投诉和求助,也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2]

    · 注意保留证据。公安机关受理家庭暴力案件后,受害人有权要求其出具委托函,指定专门的鉴定机构对自己所遭受的伤害做出伤情鉴定。公安机关不能拒绝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伤情鉴定申请。[3]

    · 若公式化的自我保护方式无法即刻运用,遇上激烈家暴时,可以尽量安抚并尝试与施暴者沟通,趁机逃跑向可信的亲人求助,及时报警;脱离险境后,要及时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并尽量远离施暴者

    · 若你正在长期经历家暴,可以让自己保持一定的社会关系,保证自己拥有“有朝一日彻底逃离恶性关系”的能力。


当你至今仍有家暴带来的创伤时:


     · 咨询心理医生。

    · 在必要时,可直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 可以通过倾诉、暴露创伤的方式来治愈自己(请选择你信任的、安全的人)。


当你感觉到身边的朋友遭受到了家庭暴力:[4] 


    ·表达你的担忧。

    ·倾听、确认。

    ·主动提出愿意帮助。

    ·支持ta的正确决定。


附:心理援助热线电话集锦[5]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后记


“有些雨是不会停的”。


传统观念影响、施暴者个人因素、法律体系尚未完善……从社会到个体,层层加码,最终形成每一个受家暴儿童的痛苦深渊——无论是目睹,还是亲身经历,施暴者的拳脚都一拳一拳打在了正在成长的心灵之上,塑造着儿童眼中“世界的模样”。


来自过去的创伤往往就像连绵阴雨,日夜不断,潮湿了一整季。但还是想请你相信,相信阳光总能驱散阴霾,把伤口照得暖洋洋的,让它们重新长出健康的皮肉。


愈合的过程或许痛痒不断,慢慢来,起码它们在变好。


今日互动


你遭遇或目睹过家暴吗?

你觉得家暴给你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全球每年有近10亿儿童遭受各种形式的暴力》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06/1060032  2020-06-18

[2] 中国青年网《权益部答:青少年如何维权?当孩子遭遇家暴该如何保护自己?》http://qnzs.youth.cn/2016/0113/3590407.shtml  2016-01-13

[3] 荆州女性《儿童伤害 | 遇到家庭暴力,我们该如何应对?》,https://mp.weixin.qq.com/s/uncNzEgloQKVw7QwE5rwlQ   2022-09-02

[4]  KnowYourself  《中国首部反家暴法通过 | 科普:虐待离你比想象中更近》,https://mp.weixin.qq.com/s/vE6vuVULuHToPuJYP7idqA  2015-12-28

[5] 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 《更新:全国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列表》https://mp.weixin.qq.com/s/ivB3_w3ERlEBaFu8njeaUQ  2020-01-26  



采访、撰稿丨韩同学

编辑丨驼驼 晨曦 达生

视觉丨olive

排版丨橘子皮

校对丨Nana

刘文利性教育工作组 出品



 推荐文章 

(直接点击图片查看 后台回复“目录”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