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一期《奇葩说》的辩题, 竟让我读出家庭教育的真谛

蝎子号 蓝橡树 2019-06-01


当代父母的焦虑在于:按照育儿书标准来养育孩子,如履薄冰,神经紧绷,生怕一时行差踏错,就毁了孩子的一生。但误差有那么糟糕吗?孩子有那么脆弱吗?


实际上,不完美是常态,爱恨聚散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每个人都要学习如何在复杂的人生境遇下追求幸福。


拿牌好坏无法控制,如何教孩子打好手上的牌,父母能做的还有很多。


作者:蝎子号


........................................

 

蓝橡树曾经发过一篇文章《夫妻相爱,是成本最低的拼爹》,大致意思是说:婚姻关系经营好了,其他“副产品”,比如孩子教育都好办了。为了其他“副产品”而牺牲了婚姻,到最后只会把所有都牺牲掉。


道理很简单,但做到确实不易,哪对怨偶刚结婚时不想好好过?


果然,那篇文章后台就有人吐槽:现在父母真难做,碰到猪队友够闹心了,为了孩子还要假装相爱。

 

据说,2017年上半年,全国新婚558万对结婚,同时又有185万对离婚,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离婚率一骑绝尘。现实骨感。再看看身边的案例,你也大概可以猜到有多少婚姻一地鸡毛,多少夫妻话不投机。

 

父母相爱就像投胎,运气不好的孩子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吗?婚姻不好的夫妻就不是合格的父母了吗?

 

《奇葩说》这一季开播,第二次谈到了婚姻家庭和孩子教育。

 

前几期讨论到的是:“每周陪孩子不足12个小时剥夺爸爸的称号,你同意吗?”



这一期的话题“爸爸/妈妈要跟我不喜欢的人再婚,该不该阻挠?”



这个话题,看似跟家庭完整的人关系不大,但折射出的却是家庭间成员间的界限感、亲密关系、沟通、教育观等。把这些问题理顺,无论夫妻相爱与否,原生家庭是否完整,都能培养孩子健康的三观。

 

缺乏界限感的家庭,大多不快乐


蔡康永说:“我对家庭成员间彼此的干涉,已经到了绝望的程度。”

 

具体表现就是:小时候你妈觉得你冷,你爸觉得你饿,爸妈都不喜欢你找的对象;长大后,你干涉你妈乱买东西,反对你爸的新爱好,你阻挠父母再婚……这些模糊不清的边界就是生活中万般纠缠的人际模式,是亲密关系裂痕的初现。

 

反方马剑越认为,要先搞清楚,是“我妈要再婚,还是我要再婚。既然是我妈再婚,我喜不喜欢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高品质的家庭关系,一定是既清楚彼此的界限,又有彼此的感情支持。而一个缺乏界限感的家庭,问题不在缺少什么,而是爱的过剩。这种爱的过剩会形成压力,逼迫家庭成员走向分裂。

 

马剑越说:“我妈找对象,不是我找对象。”——这是对彼此界限的清晰划定。

 

她又说:“我妈无条件支持我4年发了3次神经,我也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再婚-离婚-复婚,三次。”玩笑中有态度,这是无条件的感情支持。

 


谈到单亲家庭教育,就不能不提到其中翘楚王菲。当年香港记者采访王菲,问王菲要给窦靖童找一个怎样的爸爸。王菲的回答经典到荡气回肠:“童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伴侣。”各自独立又彼此深爱,完美的亲子关系莫过于是。

 

后来窦靖童什么样儿大家也都看到了,王菲跟李亚鹏结婚,她跟同母异父的妹妹李嫣相处融洽,跟李亚鹏关系甚好。


后爸李亚鹏和窦靖童关系是真好

 

王菲跟李亚鹏离婚,与谢霆锋复合,窦靖童说:“她就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窦靖童本人才华横溢,低调有礼貌,出道后圈粉无数。那么多不友好的舆论,王菲能教育出窦靖童这样的小孩,说实话我是服气的。

 

家庭里没有敌人,情绪管理需要终身学习

 

反方的观点是从“沟通”角度切入的,也深得我心。“阻扰”是一种沟通方式,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方式,但一定比憋在心里不沟通要强。

 

熊浩认为:在“父母与我不喜欢的人再婚,要不要阻挠”这个问题上,最刺眼的不是“阻挠”,而是“不喜欢”。


 

坦白说,如果父母一方要再婚,找到一个“我喜欢”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以礼相待,面子上过得去就是很理想的状态了。更何况就像后来陈铭说的,所谓“不喜欢”,很大程度上是不喜欢那个“背叛”了父亲/母亲的自己。

 

问题关键是:不要牢牢抓住高度情绪化的这个“不喜欢”,要沟通。

 

“你有可能坐下来聆听彼此的需要,你会发现整个现场变成一个可以沟通和对话的现场,而最妙的是你可能会发现,他会无比善良得为你做出一些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有本很出名的育儿书:《全脑教养法:拓展儿童思维的12项革命性策略》。西格尔认为,孩子情绪化的表现,是他们未成熟的大脑失控导致的。


 

书中他给出了脑科学的方式,比如整合上下脑,左右脑等,帮助父母引导孩子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西格尔提出,情绪训练需要一项长期贯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其实,不光孩子,很多成年人在情绪上头时,做的决定,说的话,都会背离自己的初衷。事实上,情绪管理是一门终身需要修炼的功课。

 

“情绪对话中,我们都在寻找敌人。但在亲密关系中,敌人没有那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把人和问题拆开,那我们永远会责怪那个跟我们意见不一致的人。真正的问题可能不是你的父母或者新的家庭成员,敌人不是爸妈,而是你的这份不喜欢。


 

别焦虑,“误差”不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个辩论话题到最后,就像马东老师说的:双方辩手,没有亲身经历的都在讲道理,说阻挠无用;有亲身经历的都在谈感情,说孩子就是脆弱。

 

大部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可能不是“再婚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未来?”,而是其他可能影响孩子成长的“误差”,比如:

 

  • 单亲家庭,孩子可能会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

  • 打断孩子,他们容易出现专注力的问题;

  • 隔代养育,孩子容易缺乏同理心等等;

  • 揍了孩子一顿,长大容易产生暴力倾向……

 

当代父母的焦虑在于:按照育儿书标准来养育孩子,如履薄冰,神经紧绷,生怕一时行差踏错,就毁了孩子的一生。

 

但误差有那么糟糕吗?孩子有那么脆弱吗?

 

首先父母要搞清楚,教育的目的不是在一个无菌的环境里,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孩子:他合群、专注、聪明、同理、懂事、温和……这不可能。孩子不是橡皮泥,按照你的要求,构造的一个完美的形象。

 

父母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他可能不完美,也当然会身处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但他要学会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尽可能得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就像李诞说的:最好的家庭情况当然是父母相爱,但是如果父母不相爱,阻扰也没有用。作为孩子不如思考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如何让自己更强大一些,更成熟一些,让自己的幸福更多一些。


 

薛兆丰说:“遇到不喜欢的东西理性反弹,这才是最健康的心态。你要一个你看的顺眼的世界,可能吗?你学会把世界看的顺眼,真的那么难吗?”


我们知道,目前中国的婚姻形态还相对单一,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未婚先孕、离异、再婚、不婚等等,婚姻形态多元,社会宽容度高。


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社会的婚姻形态也会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与其纠结这些“误差”,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沟通能力、情绪管理、适应能力,这些真正能让自己和孩子强大的修炼上来。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本期《奇葩说》


意犹未尽



夫妻相爱, 是成本最低的“拼爹”

不幸的孩子往往来自这10种不健康的中国家庭, 你是其中一种吗?

父母子女一场, 活出自己, 才是给对方最好的礼物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 全国各省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310

  • 学龄前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5

  • 小学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6

  • 初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8

  •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