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名学生自杀了!当孩子失去生存意愿, 我们该怎么办?

陈鲁 蓝橡树 2019-06-01


江苏溧阳一名高二男生因抄袭被班主任口头教育,并要求他次日向全班做检讨。几小时后,这个16岁的男生从自家小区楼顶一跃而下。仅在溧阳,这已是近期发生的第四起学生跳楼事件了。


生命是一切之本。但是,生命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孩子具备生存的意愿。当我们看到这么多的孩子们生存意愿动摇、丧失,其他任何话题都显得无比苍白。


作者:陈鲁,纽约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本文来源:公众号“陈鲁一周一点”(ID:Giselajia)。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他们觉得自己碰上了过不去的坎


两个月前,在布鲁克林的儿童中文班授课完毕后,我与一位老师结伴返回曼哈顿。在地铁上,她用手机翻看新闻,“啊,又一名学生自杀了!” 她惊叫一声。

 

回到家,我上网搜索发现,这名自杀的学生名叫 Kirk Wu, 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二年级学生,加州长大的 ABC(泛指在海外出生的华人)。10月11日下午被发现在宿舍里自缢死亡。

 

2018年9月,纽约大学一名一年级新生跳入轨道身亡。再之前的5月,纽约大学医学院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在宿舍自缢身亡。


为了安全考量,纽约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加固

 

2018年7月7日,是我带美国学生和家长新疆行程的最后一天。早上五点在乌鲁木齐的酒店,接到纽约一名朋友的电话,得知她女儿自杀的噩耗。她女儿刚刚九年级毕业。


2018年6月底,在成都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讲儿童青少年心理学课程。 离开成都没几天,就听到一名中学生跳楼自杀的消息。在视讯发达的年代,整个跳楼过程都被仔细拍下来了。


时间再倒退一点。2018年4月,一个孩子来电说要推迟和我见面的时间。因为学校里一名同学自杀,不大的学校被封锁起来。当天晚些时候,和孩子见了面。他说同学是一大早从宿舍窗子爬出去,去到离学校不远的火车站,卧轨自杀。说着说着,他眼睛红了。


没有生命意愿的人,

各有各的原因


我感觉自己在被年轻人自杀的消息包围、袭击。想起他们,我的脑中浮现出飞蛾扑火的景象。一只只殒落,义无反顾。



我的先生大卫是心理医生。每说到青少年自杀,他会总结性地说一句,“他们觉得自己碰上了过不去的坎。”


这也正是青少年自杀的沉重之处——他们认为除了死亡,别无选择。

 

如果他们稍微迟疑一点,给自己多几天的生命,他们是否会有不同的命运?很可能会的。


那他们最终做出中止生命这个令人遗憾、痛心的决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人会为各种各样的东西活着,俗到名、利、情,大到爱、责任、理想,小到衣食之物、山水草木......有些易得、有些不易得,有的得到了也不好长久把持。


但不管为了什么活着,有生命意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感觉到世界上有东西能够触动自己的心灵。为了这种触动的持续产生,自己要通过活着去感受。

 

对于一个人,世界上触动其心灵的东西越多,生命的意愿就越强。毕竟丢掉了一个,还有另外一个。

 

对于一个人,世界上有越多能触动其心灵,并容易获得、把持的东西,那生命的意愿就越强。

 

当一个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它会自然地去和世界产生多种关联。也就是说,生命之初,每一个生命都有潜力去被世间多种事物触动。

 

有的生命,刚刚展开,和世界的连接就被固化在极少的几样东西上,甚至随着生命的展开,和世界的连接变得越来越少。如果这很少的东西,恰恰是比较难以获得、难以把持的,那生命的意愿得到挑战。

 

相反,当一个生命,在成长的早期,被允许、被鼓励去借助天然之力和世界发生多种关联,那它和世界交织得会如此密切,就像一颗种子长成深深植于泥土的大树,生命的意愿便坚强无比。



孩子和世界的联系

构成了她的生命意愿


今早我女儿去上学时,眼睛下面有圈黑。她昨晚做作业直做到凌晨一点半,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出门上学。

 

白天学习一天,晚上睡眠这么少,这样的挑战,不会是她人生第一次。是什么让她目前觉得人生还是有意义的?是什么可能会帮助她克服目前还未知的挑战?

 

也就是说,为什么我的女儿现在决定还活着,以后也很可能坚持活着?

 

以前,我是绝对不会针对自己的孩子,问这么赤裸裸的、可怕的问题。

 

但是现在,在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这些自杀事件之后,我认为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问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不能把任何一个孩子的生命当成理所应当存在的。

 

我认为我女儿和世界的联系,构成了她生存的意愿:


她每天有家可回。在家里,她几乎听不到说教、要求、指责;
她有两名关系稳定、对她支持也稳定的家长;
她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开开玩笑、吃吃喝喝;
她的老师对学生的密切支持是学校教学系统的一部分;
她喜爱画画,一得空就挥笔作画;
她喜爱动物,每周都去动物庇护所照顾小猫;

她喜爱思考,思考对她来说就是津津有味的事情;


她喜欢音乐,是几个乐队的粉丝,偶尔去听他们的音乐会;


她喜欢烘焙,手艺渐长;
她喜欢看电视,我们偶尔也陪她看。

以上就是我女儿的 “生命意愿清单”。因为她的这个单子比较长,我对她生存的意愿还是有相当的把握。

 

而她的“生命意愿清单” 的产生,和我们的育儿态度息息相关。


我们家每周五都办家庭电影夜。正式看电影前,莉莉会在各个房间来来回回忙碌一番, 从我们床上、自己床上搬枕头,叠放在沙发前的地上给自己弄一个舒适的小窝, 再把吃的一盘盘摆在地上,外加大袋小袋的糖果(都是头年万圣节出去要的)


一切准备就绪, 她从一大堆影碟里找到想看的那个,把影碟往机子里一插, 身体退回,往地下仰面一躺,头舒服地枕在枕头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


我原本对她这样忙碌准备一番不以为然。后来某一天,我偷偷打量着舒舒服服躺在那儿不时发出笑声的她,突然明白了一件事:这是她在家时最大的享受。 她会享受,这是件好事。


当晚我写了一篇日记,题目为《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享受》,这个题目就是我的育儿态度,即作为家长,我的责任是协助我的孩子学会享受生命。


情绪被大人理解,可以在墙上涂鸦,可以在路边看小蚂蚁,可以在雪堆里打滚,可以在池塘里找青蛙;和老师交流读书心得,每天见到喜欢的同学;有充裕的艺术、身体运动时间......但所有这些我都没从享受的角度去考虑过。直到看到她这么舒舒服服地看电影,我才把事情串到了一起。


她能感觉这么舒服,说明她喜欢这个家。而她享受的东西,又是这么无害的,甚至还是有益的。又是这么便宜的、实在的。


我想象,当她长大了,不管在哪儿生活、做些什么事情,能享受生活中的小事情的心态会让她不孤独、不倦怠、不浮躁。而不是用名车、名牌衣服、别人的羨慕去漫无目的地寻找生活的享受。


我想,她的生命从来就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一路走来的生命主题就是享受。因此,她的生命不会被看成阶段性的。


用早期的辛苦换来日后的出人头地。那样会有很多隐患。 


辛苦的岁月总是担心,自己的付出会得到回报吗? 这样的担心让人患得患失。 若日后达不到所谓的目标,早期的付出便被看成浪费,目前的状态被看成失败,未来的生活被看成凑合。多么宝贵的生命,就这样像被设计错误的程序,不了了之了。


如果早期的辛苦获得了常人眼里的成功,那TA可能有不知如何享受的危险,因为TA不拥有对生活中细碎的方方面面透彻享受的经验,她可能会无节制地去追求名利,因为对已经得到了的不知如何享受,误以为想要的还没有到手。 


那,中国人不是总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吗?


努力和享受并不冲突。 她享受读书,阅读写作都优秀;她享受探索,科学数理课表现都不错;她享受幽默、享受表达,她便有良友陪伴,彼此激励启发, 让她以稳定、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这样的享受之路又如何会走错?


作者陈鲁博士,纽约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纽约市立大学李曼分校心理系副教授、纽约市少儿华文书园创办人。相关著作有《0--6岁A+育儿法》《语言是这样被习得的》。


意犹未尽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 全国各省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310

  • 学龄前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5

  • 小学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6

  • 初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8

  •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