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草机式父母: 正以爱的名义, 毁掉年轻一代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新家长 ,作者蝎子号
多数控告“父母皆祸害”的成年人,大致都有一个糟糕的童年,他们把成年后遭遇的许多难题归结到童年经历,归结到不甚负责任的父母身上,大多数心理咨询师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大概也会这样来归因。
作者:蝎子号。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我今年已经毕业十多年了,但在我妈眼里,我就还是个没办法照顾好自己的小孩子。孩子刚出生后不久,我们曾一起生活,回忆起来那的确是我感到最虚弱无力的时光。
我感到无力和虚弱的并不是刚出生的孩子让人抓狂,而是太能干的母亲帮我做好了一切,然后抱怨:“如果没有我,你什么都做不好。”
我什么都做不好,很无能,而且我也什么都不想做。因为她已经做好了一切,我也确实做不到更好了。这种感觉令人挫败。
孩子送托后,我坚持自己独立带娃。辛苦一些,活动也没那么自由了,但可以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觉真的很棒!不再受制于人,我变得更自信了。
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是几乎每个父母的本能。但教育,我越来越体会到,是一种与本能作斗争的过程。
孩子应该摔的跤,那就摔去;孩子应该自己吃的饭,自己塞进嘴;孩子跟小伙伴打架,那就去打一架……
你控制好自己的本能,教育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
一、
办公室96年的应届生小K最近工作表现有点反常,前几天被人事姐姐找去谈心,聊下来才知道原来最近小K失恋,影响了工作情绪。人事敲打了小K几句,这事儿我们都以为过去了。
昨天中午我跟人事一起吃饭聊起,才发现原来还有后续。
“小K的妈妈不知道哪里加到了我的微信,跟我又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情况,你看看这微信聊天记录……”人事把手机翻给我看,从晚上10点到12点,密密麻麻好几屏的文字。
小K的妈妈解释了半天为什么小K最近表现反常,补充了很多细节,可说来说去也就是这么几句话:小K最近失恋,我们也已经跟他谈过了,他平时很努力,麻烦公司再多给他一些机会,辛苦各位领导了。
“他妈妈昨天还特地来了次办公室,跟我们打招呼,买了下午茶。”
人事无奈说,这个妈妈虽然絮叨了一点,但还是在讲道理的,大家总体不会太反感。之前有个实习生的妈妈更夸张,他儿子和另外一个实习生之间发生了点小矛盾,要不是她特地给他们主管打电话告状,我们都不知道。
一点小事闹开了,两个人最后都没留下。
办公室里最近一年添了不少年轻面孔。我的感觉也很明显,有些员工的父母更积极参与到孩子的职场中来,这在我们刚入职场的时候几乎不可能发生,但现在却越来越普遍。
这些父母关心孩子的职场表现,一如他们过去二十多年关注他们的学业;他们对孩子职场中的前辈、领导心态微妙,一面抱着警惕的姿态生怕孩子受委屈,一面又希望多套套近乎给孩子谋点好处。
虽然他们的孩子已经走上社会,走向独立,但他们还是无法放手,试图为孩子扫清一切障碍。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中学班主任,要处理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人事姐姐抱怨说。
二、
这并不是中国父母独有的问题。
美国《纽约时代周刊》和《晨议》在今年3月联合发布了一项调研,该调研覆盖了年龄在18-28岁之间的1508人,以及该年龄段人群的1136位家长,调研期在今年的1月底到2月之间。
调研结果显示:11%的家长会联系孩子们的上司,询问他们的儿子或女儿在工作上有没有问题。
那些成年的大学生,甚至是早已毕业的成年人家长,仍有很多在替他们的孩子做着本应是孩子们自己应做的事。
比如:
76%的家长还在提醒孩子做事的最后期限,比如作业、论文、申请;
74%的家长还为孩子们做各种预约,比如挂号;
15%的大学生家长们会发短信或打电话提醒他们,以免他们整堂课或者考试都在睡觉。
8%的家长说,他们会向大学教授或教务处询问孩子的学分,以及孩子当前的问题。
这个数据确实吓到我了,毕竟号称独立和自由的美国家长给人的印象就是:养到孩子18岁,成年后就各自发展,大学学费贷款或者自己打工赚。
但前阵子曝光的美国名校舞弊案,贿赂SAT的监考老师、给大学官员塞钱、伪造孩子的体育证书……却彻底颠覆人们对“美国式家长”的认知。
看样子全世界的父母悲喜都能相通。即便孩子已经成年,父母们依然深度参与了孩子的生活、工作、学习,为了让孩子成功,他们不遗余力帮孩子扫清前路的障碍。
《纽约时代周刊》给这群家长一个绰号“割草机父母”。这是“直升机父母”的升级版,“直升机父母”只是盘旋在孩子的头上,而“割草机父母”直接为孩子把杂草清除。
这项调研还有一些数据,也跟各位分享一下:
22%的家长辅导孩子的大学考试;
16%的家长帮孩子撰写或部分参与工作申请或实习生申请;
14%的家长会指导孩子的就业方向;
14%的家长通过网络给孩子提供专业指导,以便他们获得工作或实习的岗位;
12%的家长每月借给孩子、或赠与孩子500美金以上作为日常生活开支
11%的家长帮助孩子写论文或作业;
4%的家长为孩子撰写整篇或部分的论文或作业。
提醒一下各位,这次调研的子女年龄,18-28岁!
虽然这项调研在美国进行,但就我对中国家长的了解,我们的结果不会比美国好多少。
优质的教育资源很稀缺,爱操心的老母亲老父亲应有尽有。
三、
斯坦福大学的前新生系主任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写过一本书,《如何抚养成人:摆脱过度养育的陷阱,为孩子的成功做好准备》(How to Raise an Adult: Break Free of the OverparentingTrap and Prepare Your Kid for Success.),这本书在中国广为流传。
Julie Lythcott-Haims
她告诫“割草机式家长”:“成长意味着自己做决定,而且有时候会犯错。“关键在于让孩子做好上路的准备,而不是为孩子铺平道路。”利斯科特·海姆斯说,但对“割草机式”的家长来说,改变做孩子的万能管家的习惯太难了,他们总是把所有困难都清除干净。
“如果你在孩子的高中阶段还这么做,那在大学阶段也很难停手的。”她说,“如果你在孩子上大学时这么做,那他们上班之后你还是停不了手。你已经为自己创建了一个随时随地为孩子处理事情的角色,所以会越来越糟,因为你的巨婴已经无法独自应对基本的生活问题了。”
利斯科特·海姆斯说:家长们最终必须靠后站,让孩子们驾驭自己的生活。
四、
以上这些是针对一部分“割草机式父母”说的。你给孩子扫清障碍的做法,恰恰会阻挡孩子成人独立,尤其是当孩子走上社会后,父母过度干预完全能好心干坏事,相信没有一个职场领导会喜欢员工的父母的过分关心。
但对于另一部分“割草机式父母”我要说的是:停止干预,对他们而言不是一件“能不能”而是一件“想不想”的事情。
环顾身边的这些“割草机式父母”,他们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独立,能力不行。可就我观察下来,其实他们并不期待孩子的独立,他们期盼的永远与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
我读过一篇人物采访,细节记不深刻了。大致意思是,一位母亲的大儿子是个唐氏儿,生活难以自理,智力停留在幼年。她的小儿子完全是大儿子的反义词,万里挑一的人才。
一般人总会觉得,如果母亲要偏心,一定会更偏爱优秀的小儿子。出人意料的是,那位母亲诚实地说:她发自内心给大儿子更多的爱,小时侯弟弟被哥哥欺负了,都是偏帮哥哥让弟弟受委屈的。
“他总是很需要我,到现在都很依赖我。”
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透露的信息耐人寻味:一个永远不会独立,永远需要母亲的孩子,也是母亲的需要。
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博士出版了一本书《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里面历数了多种有毒的原生家庭的类型,以及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人如何被童年折磨,亲密关系如何维艰,又如何修补自己的生活。其中,她提到了一种“控制型的有毒家庭”,在剖析成因时她写:
“自信的父母无须控制他们已经成年的子女。在有毒的父母的行为,都是基于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强烈不满,以及对于遭到遗弃的恐惧。
子女的独立让他们觉得仿佛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子女的控制也愈演愈烈,因为他们需要子女永远的依赖。只要可以让子女自觉还是个孩子,他们便可以维持对子女的掌控。”
很多时候,父母会设定自己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然后用他们的方式把孩子塑造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代劳和插手孩子的生活,是因为父母需要一个始终依赖他们,满足他们“被需要感”的巨婴孩子。
而如果你不巧是这一类父母的孩子,问我有什么建议的话,就是推荐你们去读《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总有一天你们会需要的。
意犹未尽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学龄前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2
小学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6
初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1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