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阶层跃升关键是进名校?别傻了, 这部英国纪录片揭示了“精英教育”的真相

芒来小姐 蓝橡树 2022-06-17


很多家长认为,想要获得阶层的跃升,孩子很有必要进一所精英名校。精英教育培养的学生,很多成为了成功人士。但阶层跃升和精英教育直接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2015年英国BBC电视台联合两所学校,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交换学校:阶层分化》,通过交换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校长、学生,展现了快乐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差异,回答了个人的成功和学校之间关系这个问题。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公众号:“芒来小姐”(ID:ydsakyml)。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纪录片拍摄于2015年,豆瓣评分8.1,关于精英教育和快乐教育的讨论,始终没有过时。


长久以来,公立和私立学校将英国教育体制一分为二。


交换之前,两位学校的校长坚定维护自己的教育理念:公立学校校长提倡“人性化包容每一个孩子”;私立学校校长认为“必须严格要求孩子”。

 

交换之后,他们的认知和观点产生了很大变化。

 

今天这篇文章总结了两所学校交换期间的表现,到底哪种教育方式更好,相信大家看完心里会有判断。

 


校园文化和硬件:钱不是最主要的


  • 公立学校:经费少、课堂散漫,学生良莠不齐


我们先来看看公立学校的情况。


公立学校“杰罗斯”的校长沃德, 文法学校出身,任职校长十多年。杰罗斯原本是座文法学校,40年前成为公立学校。

 


杰罗斯拥有几十名老师、700名学生和一年500万英镑的预算。


学校对生源“来者不拒”,几乎每周都有人入学,也有人退学。这里1/3的学生患有听力障碍、阅读障碍等障碍症,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英语,学生毕业后大多表现平庸,极少数逆袭。



校长沃德想搞明白:私立学校为什么从政率那么高?公立学校能不能借鉴?她热情得邀请私立学校校长马克和三名学生来公立学校体验生活。


 

马克在杰罗斯上了一堂数学课,他发现公立学校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糟糕,老师们的水平很高,沃敏斯特的学生也很喜欢这里的老师。


美中不足的是,公立学校学生太多,课堂纪律杂乱,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一名沃敏斯特学生说:“如果我在这里上学,会变得散漫、没干劲。”


 

  • 私立学校:经费多、学生拼、学习强度大


私立学校“沃敏斯特”的校长马克,毕业于私立学校,当过8年军官,15年教育经验。纪录片开始,他就傲慢得维护私立学校的“正义”。



300年前,沃敏斯特曾是一所免费学校;300年后,这里一年的寄宿费高达2万7千英镑,是一所只有7%的英国孩子才能上得起的学校。



这里有64名教师,高达900万英镑的预算,却只有30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会占据国家高级职位。


杰罗斯高中生的阅读水平,仅能达到7岁儿童水平;同龄的沃敏斯特学生的阅读水平却超出了18岁。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沃德感到很困惑,因为她知道一些很差的老师去了私立学校,教学水平未必见得比公立学校好。


沃德在体验了沃敏斯特的生活后,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沃敏斯特的学生投入在学习上的时间,远超杰罗斯的学生。


沃敏斯特的学生每天5点放学,课后作业繁重,他们几乎都能通过GCSE考试的五门课。


 

但杰罗斯学生每天3点放学,没有作业,回到家就是睡觉、打游戏。只有一半的人能功过GCSE考试。


 

沃德发现:这里学习节奏很紧张,大多数学生都很勤奋,而且校规也出乎意料得严格。


马克要求学生不玩手机,晚上9点40必须交手机,白天必须严格着装,不能穿短裙、披头发、化浓妆,必须擦亮皮鞋、把衬衫扎进裤子里。

 


早上7点半,寄宿生必须下楼吃早饭;8点,他们迈着“牛津步”的走读生进入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快投入学习,沃敏斯特课堂纪律森严,有一个学生讲话,就会被请出去,强制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从个体来说,大部分私立学校的学生都很拼;从环境来讲,学校也营造了一种你必须努力拼搏的校园文化。两者共同作用,造就了沃德敏特学校的好成绩。


 

公立学校并非一无是处。在预算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欢迎每一个学生,无论贫穷还是残疾,任何人都有接受免费教育的机会。而且学校的师资条件并不比私立学校差。

 

权威教育,牺牲学生个性

放养教育,学生缺乏自信


超高的师生比,让沃敏斯特的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个学生。校长马克在晨会、上课时都喜欢走来走去,他甚至了解每个学生的脾气秉性,对他们进行指导。

 

这种学校对学生个体的高度关注,让杰罗斯学生颇为却讶,他们很少会获得老师的关注,除非闹出点让学校头疼的麻烦——每天都有十几、二十多杰罗斯学生因为搞破坏、不穿校服、打架关进隔离室。

 

在杰罗斯,学生有很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会成为怎样的人,跟学校的教育几乎没有关系。

 

但在沃敏斯特学生的一切都被安排好,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没有太多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一切必须服从安排。沃敏斯特也没有隔离室,大家都习惯于遵守学校的规则。


 

当沃敏斯特学生和杰罗斯学生走在一起,他们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沃敏斯特学生自信、自律、理性。他们很早就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什么人,也愿意为了前程付出努力。

 


杰罗斯学生普遍腼腆、随性、迷茫。多数学生随波逐流,或者安于现状,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学习。


马克校长注意到:杰罗斯有几个学生资质特别好,可他们却很没自信,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会成为多么优秀的人!

 

一名杰罗斯学生说:“学习很重要,因为它能帮我找到工作,没工作,我以后就没地方住、没钱过日子。”

 


不同的教育塑造了不同的性格,但也没有那么分明。

 

虽然私立学校帮学生培养了自信,让他们不担心别人眼光,但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如此。一名沃敏斯特女生犹豫不决,她害怕辜负父母期待,未来只想当个小学老师。“必须优秀”的观念给她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公立学校散漫的学习环境让有些学生放弃努力,但也给了另一些学习发展个性的机会。一名杰罗斯女生野心勃勃、成绩优秀,她不想当普通人,想当首相。

 


可见,自由和权威并非存在绝对好坏之分。对某些人来说是机遇的环境,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毒药。


杰罗斯允许每个孩子自然生长,他们可以野心勃勃,但如果没目标,就容易随波逐流;沃敏斯特强制每个孩子遵守规矩,但如果没那么强大的野心,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杰罗斯也并非不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只是碍于经费困难,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学校有几十个课后社团,比如每周两次的拳击课。



这些课程参加人数经常超额,而且设施不全,有些需要学生自己搭建场地,比如搭网球场架子。

 

沃敏斯特关注到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马克每月举办两次晚宴,邀请名人与学生共进晚餐。他希望借此机会让学生更多接触不一样的人和事。



沃德也希望能借鉴“晚宴”模式,但她也知道按照学校的经费,举行这样的大型活动,邀请名人参与是天方夜谭。

 

就在沃德苦恼时,马克提出了解决办法:让两所学校举办联合活动,这样一来,杰罗斯得到了私立学校的资源,沃敏斯特的学生也见识到了人间百态,可谓一举两得。

 

没有伞的孩子, 

更需要努力奔跑

 

两所学校的教育系统完全不同,杰罗斯只有课上教育一套教育系统,沃敏斯特有两套教育系统:课上教育,课后教育。



马克认为公立和私立教育最大的区别在“课后”,沃敏斯特是寄宿学校,有充足的时间培养人才:周六固定安排活动,周日组织学生去教堂,周一下午课外活动:音乐、戏剧、运动、汽车、天文……

 

这里还有12个网球场、42个社团可以选择。学生可以尽情走出舒适区,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事。



沃敏斯特提供给学生的一切都是现成的,杰罗斯却要自给自足,所以只有一部分学生会接受课后教育,更多学生“怎么开心怎么来”。


杰罗斯的学生很多来自最贫穷的区域,一半人吃着免费学生餐。入学后,学生会被安排进4栋宿舍之一,拿到相应颜色的领带。

 

这里鱼龙混杂,就像一个真实的小型社会,所以沃德在心理抚慰上投入很多金钱。她设立了“樱桃树”心理咨询站,帮助学生调整情绪、学会为人处事。

 

一名杰罗斯学生认为:我到沃敏斯特之后自信水平提高了,因为周围人都很积极向上,不像杰罗斯很多学生都在混日子。


但即便是这样,杰罗斯的学生也并不都向往沃敏斯特的生活。

 

另一名杰罗斯学生却说:这里不是真实的社会,就像活在象牙塔中的人,他们无力应对残酷的现实。

 

如果私立学校是一条风景优美的清澈河流,公立学校就是视野宽广的浩渺海洋。不同的环境培养出不同的人才,没有绝对的好坏,或许对学生来说,适合他的就是最好的。



写在最后

 

一周的交换生活结束了,马克和沃德的观念都有所改变。

 

马克觉得,“精英教育”在公立学校很难推行,但公立学校比他想象的好;沃德认为,她没法公平照顾每个孩子,阶层无法改变,也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她会尽力让孩子开开心心地长大。

 

最终,两位校长就一个观点达成一致:“精英教育”之所以培养出更多成功人士,是因为这些父母本身就是成功人士,或者有很强的教育意识,积极把孩子送入好学校。



沃敏斯特的家长会配合学校,杰罗斯却很难做到这点。


杰罗斯的家长大多来自中下阶层,有人拿钱喝酒,有人拿钱买书,不同的家庭本身就会诞生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追求快乐的方式也不一样。


不同的学校给了孩子选择未来的机会,但推动孩子做出选择的,却是父母。

 


纪录片最后,一名白人工薪阶层学生,获得了沃敏斯特的奖学金,他抓住了通往上流社会的机会,从杰罗斯转学到沃敏斯特;

 

另一名来自叙利亚的贫困学生,放弃了沃敏斯特的奖学金,她认为杰罗斯的教育水平已经足够好,最终考上了牛津大学。



即使阶层天差地别,每个孩子也都有机会拥有广大前程。就像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今日视频推荐 -


- 更多精彩好文 -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 出国留学导师微信号:guanjia333

  • 学龄前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27

  • 小学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4

  • 初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guanjia00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