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六期6月5日《蒋勋破解梵高之美》
6月5日的下午,
我们一起听巴赫,一起读《蒋勋破解梵高之美》。
他的画是《向日葵》里的热情绚烂,是《星空》下的温暖静谧,是《麦田群鸦》中的激奋不安……多年以来,我们在为这些画着迷的同时也对它们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
这次的读书会我们一起探寻梵高37年曲折人生背后的丰沛情感。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不仅讲诉梵高,也是在讲述了一位美学家面对梵高极致的美和真实生命的悲悯情怀。从而我们更能从书中体悟到生命中难得的温暖。
△受苦与救赎
大概还记得,中学时代,读到余光中先生译的《梵高传》,心中激荡的情绪。那时没有看到梵高的原作,复制的画作也多是黑白,印刷模糊,但还是很震撼。
读到史东写道:梵高在煤矿区为工人布道,在矿灾惨剧之后,梵高回到家,把自己仅有的衣物一份一份分好,全部舍给最需要的受难者,我仍那么清晰记得,十几岁的年龄,竟然掩卷难以卒读,热泪盈眶的记忆。
.
.
△向日葵
梵高燃烧自己的方式,彻底而纯粹。他剧烈的爱的形式,生前使人惧怕,死后却令人震动。我们害怕这样的爱,我们又渴望这样的爱。梵高的《向日葵》书写出世人的矛盾。
.
.
△自画像
他在镜子里逼视着卑微、难堪、疯狂的自己。梵高在这张《自画像》里表现了惊人的冷静。他以最苦忧的眼神看着自己,除了悲悯,生命别无其他的救赎!
.
.
△星空
安慰了在精神疾苦中饱受心灵痛苦的梵高,好像整个繁华的星辰都到病房的窗前来与他对话。他在心灵的剧痛里呐喊,迸出泪水,点点泪光撒成漫天繁星,成为苦难人间永恒的救赎。
.
.
△麦田群鸦
像一种恶兆,一种宿命的恶兆,乌鸦的啼叫,天空的乌云,麦浪的惊惧颤抖。梵高用每一件作品剖白自己的生命,也用最后的画诉说绝望与死亡。他站在这样辽阔展开的天空下,站在这样无边无际展开的大地前,受尽精神之苦的生命力为自己唱了挽歌。
胡振德教授说梵高
梵高这个名字,对所有的艺术家应该说都是一个很向往也很特殊的名字。他特殊在哪里?在学习美术史的时候,说到印象派,一定会提及几个画家:梵高、高更、莫奈等等,都是印象派的大师。但是梵高和高更实际上是非常特殊的,梵高一生活了37岁,也不是一个从美术学院走出来的画家。他一开始从事了画廊的相关工作,因此接触了很多名画家的作品。为了画画,他几乎是痴迷的状态。但是生活却穷困潦倒。他在美术学院进行过短暂时间的学习,但是正统的美术学院教育和他是格格不入的。在美术学院希望他能够进行一些基础的美术学习时,他早已离开了美术学院,开始了自己独立的艺术生涯。
在2002年,我有幸在荷兰参观了一个梵高的回顾展,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梵高。过去念书时,我认识的观点是,梵高割耳朵是为了自己的挚友高更。但实际上,根据其他的资料显示,当时欧洲斗牛士在斗牛后,为了庆祝自己胜利的喜悦会把牛的耳朵割下来,而梵高认为自己就像是那样的失败者,所以割了自己的耳朵。
今天我们讲梵高,梵高的神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
比如说他的作品《星空》,里面和现在的星象里有哪些是相似的。这就像一个神秘的迷,让不管是画画的人或者是喜欢艺术的人,都想去破解一下梵高之谜。我的直接感受是梵高受到了东方的影响,因为他的绘画形式很特殊,在很多作品中运用了线的元素,这是我们东方人很容易接受的,我们的欣赏习惯。像梵高运用的这种线,在他所有的绘画作品里基本都可以看到,他用了很多有线条有线状的这样一种色彩的线来表达对象来开发提取造型元素。
又比如说《向日葵》,它一直都是用这种纯粹的黄色来表达一种很有生命力的状态。以前学画时,老师便说过,画画的时候就应该很纯粹的去表达一些真正富有生命力的东西,那才叫艺术。艺术可以用来宣泄情感,去表达一些平常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是却真实存在而且旺盛的东西。拿《向日葵》来说,里面的向日葵都是向着太阳来去争取他们明天的生命,梵高能用这样的黄色一定是对生命有着自己的向往和期待的。
@恬静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这本书精彩之处在于两点:一是蒋勋老师精炼的文字,他主要着墨在梵高的思想上的经历;二是梵高悲天悯人的情怀,因为他看到了社会中很多的黑暗和沉重又不得不去延续生命的执着。他前期的画作很沉重,后来他解除了巴黎,走出了原来的生活圈子,画的色彩也开始变得明亮。从而把对社会的思索引申到了对宇宙的思考,像是后来的《星空》、《乌鸦》。我觉得他一辈子十分尽兴地展现了他自己,无论他能不能被别人接受。
@力挽狂澜 从这本书里,我会从一幅画中看到画的心思,与画家交流,产生某一种的共鸣。梵高后期的作品,是生命的绽放,是交响曲最高昂之处。
@一心乱跑的元涛 对我而言,我痴迷了梵高三年。在我画画时,会感觉自己就是梵高,有一种痴迷和专注。我最喜欢的就是《星空下的咖啡屋》这幅作品,当我心情不好时站在画前会有一种代入感,整个天空是沉闷的蓝色,前面是通往光明的艳丽的黄色。在这样的世界里包裹着的一抹光明,我能感受到梵高当时的忧郁和压抑。站在光明面前会觉得有一种力量,好像伸出一只手,带入到这样一种温暖的情境,让你忘掉所有事情,让你沉浸在画中去感受这抹艳丽的黄色,这是一种享受。我一直视梵高为自己的偶像,后来发现我和他之间的巨大差别——梵高是梵高,我是我。因为我的太阳是红色,而他的是黄色的。
@echo 梵高类似中国古代的“竹林七贤”,不被世俗接纳的一个天才,极端渴望交流和爱。这是一个天才的悲哀。包括在我们中国,像红楼梦的曹雪芹等等,也都是属于不被世俗所接纳的。但是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他、赏析他。
@林一帆 艺术品需要时间的发酵,我们需要艺术的熏陶。一直以来,艺术品都是经历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赏析,才被众人所熟悉。今天,胡教授解答了我心中对艺术品的疑惑。
@王雪霞 我能感受到每个艺术家每幅作品都有自己所表达的语言,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为什么我会与这些艺术品产生共鸣呢?是因为我也曾经历过。当你在最无助的时候,总有一个人会出现,点燃你所有的希望。所以会用明亮的色彩来表达自己。
@辛巴 我对梵高的理解,他之所以能画出这么美的东西,是因为他全都看得见。比如他的线条,在我们看来是细腻微小的,也许在他眼里就是放大的。他把他的星空画的这么大这么美,也许在他的眼里就是这样的。他的世界是个人自己的世界,我个人的理解,也许他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并不是痛苦而是快乐。因为我看到他的很多色彩,都是很快乐的。也许他的生命定格在37岁是命中注定的,但是他留给世界的让我一直怀念他,一直在追寻他的色彩。
@游牧江南 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加读书会,也是第一次接受美学教育。我本身比较缺乏艺术细胞,刚才听到各位书友的分享我很惊讶,同样的一幅画我看很久看不出什么名堂,但大家就可以看出不同的心得。今天和家人一起过来,希望可以一起得到艺术的熏陶。
@陈小婕 梵高是一个让人无比的想要接近但是又让人很害怕靠近的人,因为他的彻底和纯粹会吸引你但是你靠近他又会被他的明亮照得自惭形秽,或者说被他的热度烧伤,所以这时候你就会来回的靠近和远离,这是我看这本书的感受。
@高迈 我认识蒋勋老师是因为《戏说红楼》,关注梵高是因为我喜欢的人从念书到工作电脑桌面用的都是梵高的星空。我觉得喜欢梵高背后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喜欢事物的一种痴迷和一种执着。
@倩小倩 作为一个新晋妈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解读这本书,也没有好好地去解读梵高的画。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句话吧,就是封面上的这句,我个人也非常喜欢,没有某一种疯狂便不会看到美。我认为美的力量就应该是摆脱各种各样的教条和束缚,让我们去感受在身边的这种美。
@风林火山 以前只言片语有听闻梵高和蒋勋,这次看完了这本书觉得很有意思。有几点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是天才与疯子,第二是天才与笨蛋,第三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桃花源。为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桃花源?因为音乐也好,画也好,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同的,也就是每个人他的审美的出发点也都是不同的。
@桃花岛 今天是第一次来,对梵高本不是很了解,但听了老师和书友们的诠释和分享,也是回味无穷。梵高的作品给人一种温暖。
@黄雯佳 我不觉得梵高是个疯子,只是太少的人懂他。他画他的,市场喜欢审美都与他无关,他只是把他想要画的画下来。我们每个人也应该这样,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很多人说梵高有精神病,神智不清醒,但其实他比很多心智正常的人还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梵高把他短暂的一生集中到绘画当中,用尽自己全部的生命投入到生活中。看一幅画作更应该看到它背后的故事经历。
胡振德教授解答书友疑问:
对美学基础教育的看法?
什么是基础,基础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知识的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应该单单局限于画的像不像。就像现在很多家长常说我的小孩很有天赋,什么时候可以去学素描啊?实际上,太早的进行学院性质的素描训练是对于小孩想象力的一种约束。你看梵高很多的人物画,他的造型能力实际是非常强的,画的是神韵。对于没有经历过正统美术学院教育的梵高来说是非常让人惊讶的。这说明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在欧洲有这样的传统,即使是到现在也是如此,他们的美术课都有条件在美术馆内上课,从小便有机会接触各类名家的艺术作品。
绘画这个东西不是说你一定要是从事绘画本身的人才能了解。因为这是一种艺术审美的修养。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像现在的美术学院不单单纯艺术的部分,它包罗万象,例如艺术设计就包含了服装设计、装修设计、平面设计、媒体设计、动漫设计等等。但这么多的分类归根结底还是对艺术的修养和审美趣味的提高。所以对造型基础的训练和审美修养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读书会特别嘉宾
1952年生 福建仙游人。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原副院长、
福建海峡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
国家教育部一、二届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油画学会福州团体学会副会长。
◎特别感谢本期志愿者
主持人 @林薇
现场签到 @林威
录音整理 @H
摄影记录 @连捷
◎特别感谢
名师楼为蒋勋读书会的书友们提供交流场所
◎小花絮
1、胡振德老师讲到向日葵的时候,朋友送来了鲜活的向日葵出现在读书会现场。
2、胡振德老师的签字:现场的高仿印刷品,老师签上了自己名字,送给了本期的志愿者主持人林薇。
3、太美好了!“在福州遇见梵高”参加本次读书会的每个书友都可获得小礼物一份:6月30日至8月30日“梵高时代幻影艺术大展”的门票一张。
◎ 想要加入“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吗?
可添加微信号en784935220为好友,我们的招呼语是“勋衣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整理:名师楼编辑部
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查看:
1.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五期5月8日《生活十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质。
2.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四期3月27日《美的曙光》
3.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三期2月21日《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4.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二期12月26日《品味四讲》
5.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一期11月21日《舍得,舍不得。带着金刚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