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装混运可举报,定时定点要合理!市政府的这个会开到上海人心坎里
下周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
► 目前全市准备情况如何?
► 混装混运现象是否存在、如何规范?不“一刀切”的定时定点投放,如何推进?
► 宾馆里“六小件”不主动提供,怎么解决住宿客人的实际需求?
► 物业是分类投放责任人,但很多企业存在困难,又该怎么办?……
今天上午,垃圾分类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召开,市政府副秘书长黄融介绍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准备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黄融介绍,
在去年长宁等6个区实现“整区域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全面推动“全市整区域覆盖”。首批18个示范街镇创建成功,浦东等11个区申请创建“示范区”。目前,分类实效快速提升,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3312吨/日,湿垃圾分出量已达到6164吨/日,干垃圾焚烧及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2.435万吨/日。今年4-5月,全市随机抽查2700个住宅小区,“宣传告知、设施配置”规范率达62.5%,“五有”达标率达27.4%。“这里我也要为全市居民点赞。”
离《条例》正式施行只剩3天,分类“硬件”都准备好了吗?
目前全市已改造了1.3万个分类投放点,完成率75%,更新完善道路废物箱标识4万余只。分类收运体系也基本形成,全市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982辆、干垃圾车3135辆、有害垃圾车49辆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车32辆,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6106个、可回收物中转站121个、集散场6个。同时,生活垃圾处置利用能力稳步提升,干垃圾焚烧能力已达1.93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已达5050吨/日。
此外,本市已明确了18项《条例》配套制度,宾馆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目录、餐饮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用品目录、公共机构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目录、垃圾分类目录及投放要求、生活垃圾处置总量控制办法等制度文件陆续出台。《建筑工地生活垃圾分类导则》《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查处规定》等配套文件也已制订。
为了确保《条例》施行,本市已建立“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的双向监督机制,基本建成覆盖分类运输、分类中转至末端处置的全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力度也空前加强,今年1月1日到6月25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开展执法检查1.39万余次,依法查处违规案件1224起,教育劝阻13739人次,督促整改7822起。
下一阶段,全市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科学管理,坚持系统推进。注重党建引领,将垃圾分类与基层社会治理、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相结合。推进达标(示范)区域创建工作,力争居住区分类达标率达到70%以上。6月底、12月底将公布16个区及215个街镇的考评结果及排名。
二是加快建成分类收运体系,完善长效机制。全面完成《条例》各项配套工作,基本完成全市1.7万个居住区分类投放点改造,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达到8000个、中转站达到170座。加快生活垃圾末端分类处置能力建设,到2020年全市垃圾焚烧能力达20800吨/日,湿垃圾资源化能力7000吨/日,湿垃圾资源化能力7000吨/日。
三是营造社会氛围,促进习惯养成。通过“面对面”告知,完成全市800余万户市民入户宣传,落实垃圾处理设施公众开放日制度。全方位引导社会参与,扩大垃圾分类志愿者、社会监督员队伍规模。
发布会上,市绿化市容局、市司法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城管执法局和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对一系列市民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 市民普遍担心垃圾分类后被混装混运,目前是否还有这种情况,条例又将如何规范和应对?
对此,市司法局局长刘平表示,《条例》专门对这分类收运和处置环节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分类收集和运输的方式,比如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定期预约收集,湿垃圾每天上门收集运输,干垃圾也定期收集运输。在运输方面,运输车辆和船舶均为专用,有专门标识,并实行密闭运输,禁止混装混运。同时,对收运单位也实行严格管理,分类收运情况将纳入企业信息管理。
绿化市容局则表示,确有市民发现物业或环卫存在混装混运,将从建设、管理、监管三方面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加强各类收运和分类处置单位的监管,对五个环节建立双向监督机制,通过“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及量化考核等机制,两头紧逼,努力杜绝混装混运。同时,联合城管执法部门进行执法抽查,并公开选拔生活垃圾分类监督员,对全市进行检查,并邀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监督。市民也可通过12345热线或“垃圾去哪儿了”公众号进行举报。
垃圾分类定时定点
▶ 针对“定时定点”如何因地制宜实施
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市民反映问题主要是“时间不合理、点位不合理”,因此必须做到“一小区一方案”并充分与居民沟通,“比如夏天晚上吃西瓜,定到7点半就不太合理。”同时也要满足“996”和老年人等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安装监控、设置“误时投放点”等方式方便上班族扔垃圾。
▶ 对于厨余垃圾粉碎机
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表示,厨余垃圾粉碎机主要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使用,可以粉碎并直排入下水道。但能否在上海推广应用还需考证,比如可能加剧河道污染。此外,受饮食习惯的影响,厨余垃圾的大量油脂容易凝结在管道内,造成沉积,产生的沼气和硫化氢会增加管道风险。因此,目前不鼓励家庭使用厨余垃圾粉碎机。今后将加快调查研究,对垃圾粉碎机的使用提出指导意见。
▶ 《条例》明确了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是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但从现状看,很多物业企业在履行义务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对此市房管局表示,已颁布通知,进一步细化业主、物业责任人和环卫的责任。针对部分物业企业的畏难情绪,将进行专题培训,并召开全覆盖培训大会。
宾馆日用品“六小件”
▶ 宾馆里的牙刷等一次性日用品“六小件”取消主动提供后,如何解决住宿客人的实际需求?
对此,市文旅局副局长金雷表示,“不主动”的含义为,不主动在房间摆放,一定要有客人明确的表达意思后才会提供。此外,在客人表达了需求后,可采取送货上门、客人到指定地点领取等方式提供。此外,目前发布的是2019年版本的“六小件”,随着时间推移,目录可能增加,也鼓励酒店在源头减量方面,提出自己愿意增加的品种。
▶ 夏天到了,“不分类,不收运”的机制是否会影响市民生活?
对此,市绿化市容局解释称,监督机制将按“先企事业单位再居住区,先点上试行再面上铺开”的方式进行。拒收必须经过三阶段:发现—告知—要求改正—托底收运;再次发现—告知—拒绝收运;落实整改—恢复收运。同时,会将信息纳入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分类投放质量监督APP等智能化手段,及时采集垃圾混投行为信息以及要求整改或被拒绝收运的单位、居住区信息等,以大数据手段加强部门信息沟通。
为促进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今天的发布会上,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发布了《上海市餐饮服务不得主动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录》,要求自7月1日起,本市餐饮服务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筷子、调羹、叉子、刀这些一次性餐具。
本市范围内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是用餐过程中餐具的提供者,也是限制和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工作的责任主体。在不主动提供的同时,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做好餐具清洗消毒,确保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局将重点加强对一次性餐具使用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对于发现违反《条例》规定,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将严格依法查处。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采用在就餐场所张贴消费提示或其他方式,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消费者也可拨打12315、12331等电话进行举报。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金旻矣
图 片 | 陶 磊 东方IC
编 辑 | 梁 群 李 争
星标☆小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