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屠耀麟去世,很多年轻人说是看着他导的《老娘舅》长大的
“很难想像,那个说话大嗓门,永远带着爽朗笑声的屠耀麟导演驾鹤西去了”,随后曹可凡回忆了与屠耀麟导演合作的几件事,“屠耀麟老师虽然远行,但他留下的电视作品却长流我们心间。”
我导演《老娘舅》这些年
屠耀麟
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十四年来,共制作了900期,在上海荧屏上播出以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许多青年人至今还在说我是看着《老娘舅》长大的,许多新上海人津津乐道谈起自己的上海话是跟《老娘舅》学的。
继《老娘舅》之后推出的700期以城市白领青年为主角的情景喜剧《开心公寓》,200期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市民反抗反动派统治为主题的情景喜剧《噱占上海滩》继续在上海电视荧屏上大放异彩,收视不俗,反复重播,直至如今。
然而作为上述三剧的制片人和总导演的我却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电视文艺工作者。当初我在大学学的是机械制造,在厂里白天设计、生产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晚上埋头书桌阅读中外名著,抑或观看戏曲、话剧、音乐舞蹈等优秀舞台文艺作品,偶尔也为报章、杂志撰写些豆腐干文章,一经刊登窃喜不已。改革开放像三月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上海更是排头兵,各行各业呈现着一派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时上海的电视行业正应了一句古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适应当时电视文艺人才不足的情况,电视台向社会公开招聘,很幸运我们被录取了。为此我们这批文艺弄潮儿立即在游泳中学游泳,努力地在电视文艺中开辟一番新天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在经济建设上进入一个改革开放的新高潮,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南浦、杨浦大桥的相继兴建,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巍然耸立,京沪高速公路和市内高架道路的铺设,博物馆和大剧院的建造……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作为一名电视文艺工作者,看到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在荧屏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心潮起伏、跃跃欲试。若以上海蓬勃的生产景象,若以上海拥有的文艺力量,若以上海逐渐成熟的电视文艺新军,也制作出一部成功的海派情景喜剧应该是可以的。于是我和我的团队决心生产出一部以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以释放人们的正能量为前提的;以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为界定的;以江南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为主的电视系列喜剧。为此我们在剧中构建了一个上海大家庭:以滑稽老戏骨李九松、嫩娘、毛猛达、陈国庆、钱程、王双柏、徐磊等为主,配以上海戏曲、评弹、话剧、影视界中的部分优秀演员马莉莉、梁波罗、蔡金萍、倪迎春、骆文莲、刘敏等为辅的情景喜剧,由于剧本来自生活,因此整个演出既笑料迭出,诙谐有趣,又深沉可信,栩栩如生,成为反映上海城市改革开放新面貌的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记得《老娘舅》第一集的末尾有个拍全家福的场面,导演加了一句茄子和落苏的搞笑台词,顿时喜剧效果极佳,播出后次日上海的大街小巷,商店车站都在学说茄子和落苏,真是“喜剧效果谁晓得,满城争说茄子声”。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历史性时刻到来之际,不由回想起那些曾经的岁月,并深信年轻同行将继续秉承改革开放不停步的精神,响应习主席的号召,再圆中华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