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一对父子被困于山洪之中,父亲抱着孩子,背对洪水,坐在一块石头上。另一段视频中,洪水已没过父亲的肩膀,最终父子二人被洪水卷走。
“父亲获救了,小孩没有了。”彭州市爱之援救援队队长周杨告诉记者,13日事发当天这位父亲获救了,但是孩子找到时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还是希望大家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现在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救援意识太淡薄了。”14日,目击者陈心(化名)告诉记者,视频中的一幕确实发生在龙槽沟山洪中。陈心回忆说,此前她和朋友想找一处亲水避暑的地方,上网查询后,发现有人推荐彭州龙槽沟。13日,她和男友等8人一起来到了此地。“我们是下午3点左右到的,当时河岸上有很多商家在售卖泳衣、雨鞋等,我们下到河滩上,支好天幕准备吃东西。没多久就听到岸上有人高喊涨水了。没几秒钟,就看到洪水一下子冲过来了。”陈心说,“水位是一下子涨起来的,因此周围的人事前也没有防备。”陈心说,当时她和朋友一起跑到了岸边高处的一片玉米地,随后就看到距离他们不到50米的地方,有一对父子被困在山洪中。“他们所在的位置处在密林边上,跑不上去,想往河另一侧跑,却被困在山洪里了。当时孩子爸爸就用后背挡着洪水,尽力保护孩子,这样坚持了大约15分钟,最终两人不幸都被水冲走了。”陈心回忆说,就在最后时刻,她看到被困的父亲做出了将孩子往岸上抛的动作,但当时父亲已经失去平衡,孩子还是掉入水中。事故发生后,不少网友质疑事发地并非景区,存在安全隐患。彭州市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事发地并非景区,13日工作人员已通过工作群给各个镇发通知,要求禁止人员进入河道玩耍。据报道,龙槽沟风景优美,却并未开发为景区,且属于地质灾害点位,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近些年,曾两度暴发山洪。所以龙槽沟周边设有警告标志、防护网,禁止游客下水;当地政府也定期组织人力劝离。与官方设立的种种警戒牌不同,网络平台对龙槽沟的描述,完全是另一番画风。据报道,此前多个社交平台上都有网友发帖推荐到龙槽沟游玩,卖点为“免费耍水”“小众森林徒步秘境”。另外,前往龙槽沟的多为外地游客。大量游客不顾岸边提示,扯开铁丝网进入游玩。附近一家农家乐老板表示,“龙槽沟不算景区,就是一个山沟。”景区周边另一家农家乐老板则说,“周边的农家乐比较多,但大部分游客都是去彭山周边正规景区游玩的,去龙槽沟玩的,都是不听劝的。”彭白路上的小鱼洞社区宝山村,是彭州乡村旅游的热门度假区。村口广场的背后就是龙槽沟沟口,记者注意到,这里树立了明显的警示牌并安装有铁门。龙槽沟的警示标志。图片来源:山水龙门
事发地周围有安全提醒标识,明确标记了人和车辆不得进入。2021年8月,龙门山镇政府还曾发文提醒,龙槽沟等地汛期沟内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就在山洪前,还有管理员曾劝离游客,连着喊:“我给你们跪下了,求求你们,快要涨水了,你们快跑……”,但是,没什么人理他。
媒体分析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然灾害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缺乏理性认知,而且心存侥幸。
从悲剧发生可以看出,游客存侥幸之心,而当地设置的警示牌也一直形同虚设。问题三:存在安全隐患的“野景区”,为何有配套设施?值得深思的是,这个当地人和游客都应当知道存在危险的地方,却在社交平台上被推荐为“网红打卡地”,在一些地图App上直接被标记成了景区。在事发地周围有流动商贩售卖商品,场地附近还设有公共厕所,这一切都让龙槽沟变得“景区化”。一名在事发当天前往龙槽沟的网友对记者称,自己是在朋友的带领下去的,去之前并不了解相关信息,“导航写的风景区,我们以为是正规景区。”多位游客向上游新闻记者证实,自己在进入被标识为“龙槽沟风景区”区域时,被当地有关人员要求扫行程码。对于配套设施为何会长期存在,当地相关部门尚未作出回应。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坤表示,平台有影响力,推荐旅游胜地,应该真实、全面、准确,尽到法律义务。
丁金坤指出,如果平台是收费的有偿推荐,则务必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过失未告知风险的,可能承担过错责任。如果平台是免费的无偿推荐,则消费者自己去旅游发生意外,是自甘冒险,自负其责,平台没有法律责任,但道义有愧。总之,平台要专业操作,无论是有偿还是无偿推荐,都要全面介绍、告知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齐鲁晚报、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上游新闻
编辑:李争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
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