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量不足,质量也不好…老年人健康“守门人”竟有这么多问题?

新民晚报 2024-04-06

家庭医生,被称为老年人健康的“守门人”。
然而,目前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仍存在的不少问题与挑战。一方面,家庭医生数量与市场需求相比严重不足,上级医院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虹吸效应”明显;另一方面,老年人的传统就医观念,仍是倾向于到医院就诊。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弟带来了《进一步促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他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亟需扩大供给和高质量发展。

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齐

在调研中朱建弟发现,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143.5万名家庭医生,与市场需求相比严重不足。“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家庭医生,往往由于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职业规划不明确等原因,存在服务人员数量不足、高端人才引不进也留不住、执业能力不强、签约服务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

与此同时,朱建弟发现,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各地以家庭医生的签约覆盖率为首要目标,“为签而签”“强迫签约”“签而不约”等现象多有发生。“一方面,老年人传统的就医观念仍然倾向于到医院就诊,担心通过家庭医生首诊再转诊可能会延误治疗;另一方面,家庭医生特别是老年医学全科医生及护理等从业人员不足,执业水平参差不齐,也影响了老年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愿和体验。”

此外,从服务内容来看,往往“重医护、轻康养”;从服务形式来看,往往“重线上、轻线下”等问题也频繁存在。

要“签而有约”,更要满足大健康需求

为此,朱建弟代表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是要多措并举,加快老年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确保老年人家庭医生队伍增量提质和“存量优化”。“加快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营养师等人才建设,优化老年人家庭医生团队的结构;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退休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员不断充实家庭医生团队。”

二是要 “签而有约”,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老年群体对家庭医生的信任水平,促进提升他们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意愿和积极性。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签约服务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指引,完善绩效考核、激励约束、跟踪反馈和评价机制等,提高履约的积极主动性和服务质量。

此外,还应加快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的医疗信息融通互认,让老年人少跑腿;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建设多层次市场体系,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大健康需求。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杨洁
摄影:陈正宝 
编辑:李争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