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此地上演抢人大战:4个岗位抢1人!什么专业这么吃香?待遇曝光→

新民晚报 2024-04-08

4个岗位“抢”一个毕业生,

这样“僧少粥多”的场面,

出现在19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养老服务管理专业

专场就业与实习招聘会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下同)


沪上30余家养老服务机构,带来副院长、院长助理、储备干部、个人养老顾问、养老秘书、医保秘书等120余个岗位,对象则是该专业首届33名毕业生。现场达成意向的近10人,不少大学生还想“再看看”


他们的确有“再看看”的资本——这是全国首批、上海第一家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高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行业逐渐成为朝阳产业。以本科教育为起点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旨在为社会输送老年服务与管理对口人才。今年6月,这些年轻人就要毕业,真正走到老年人身边。


这个全行业“盯”着成长的新专业教什么?学养老的年轻人又是怎么想的呢?


专场就业与实习招聘会上,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沟通


选择:挑战自我 打消偏见


刘佳芸,“00后”上海姑娘。她坦言,养老服务管理并非自己的第一志愿,“这个专业是此前专业目录里没有的,也意识到未来有不错的前景,就填上了。”命运的安排,让她成为养老专业首批“吃螃蟹的人”。


人总会老的。养老专业的学习,让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年轻人比同龄人更快也更深入地认识到,老年人的需求应当被看见。


每年的寒暑假,专业都会“打包式”安排学生走进相关机构实习。刘佳芸去过养老集团、养老助餐企业、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刚入学的时候,觉得应该是教如何向老年人提供服务。通过学习和实践发现,很多养老服务的主体并不一样,提供的服务也各不相同。”姑娘感慨,家人自始至终的支持,坚定了她在养老行业发展的决心。


刘佳芸和上海市养老行业服务协会基本达成了意向,实习大半年后,她想留下来多学一点,考取社工等相关证书,“自己对老年文旅和智慧养老很有兴趣,未来想朝这方面发展。”


选择养老专业,并非所有人一开始都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有家长一听“养老”,自觉地和伺候人挂上钩,觉得孩子今后会很累很苦;加上上一代人多少都觉得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是不够孝顺的,对养老专业存在偏见。事实上,尽管都带“理”字,设立在管理学院下的养老专业更偏“管理”而不是“护理”,对于养老政策、保险和管理模式有着更加深入的探索,就业方向也不局限于养老机构,还有老年大学、养老保险等多元化岗位。一些年轻人边学边科普,渐渐也获得了家里的认可。


招聘会上,毕业生王懿目标明确,直奔人寿堂招聘展台,递上简历,推介自己。为什么要学养老?这位姑娘的答案是:冷门意味着更多可能。“当前的养老服务产业进入多元化、多样化的新阶段,智慧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逐步显现。”她告诉记者,当前她正在中国人寿的健康保险部门实习,负责上海长护险相关项目,“养老专业学习的内容是复合型的,对我们而言要有一定跨学科的知识储备。”


养老行业需要高素质年轻人才


教学:“摸石过河” 校企共育


新专业的开设需要眼光和魄力,专业开设后教学该如何进行呢?时光退回2020年,没有先例可循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养老机构职业经理人、社区养老规划师和个人养老咨询顾问。”专业带头人、管理学院副院长罗娟介绍。在四年的本科课堂上,年轻人要掌握卫生经济学、膳食营养学、慢性病与认知症护理等“医养康护”知识,培养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能力,还要储备老年心理学、服务伦理学等素养。


“很多步入晚年的老人不懂为自己规划养老生活,很多从业人员也不清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罗娟表示,“我们期待毕业生能掌握养老服务管理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养老机构运营和管理模式。”


养老专业新,教学也新。老师们“摸着石头过河”,跟着这一新兴专业共同成长。有老师探索“元宇宙养老”,打造元宇宙空间,模拟老人原来的生活场景;若老人的家人已经离世,还可构建虚拟人陪伴老人,给予精神慰藉。


秉承“订单式”培养理念,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设置之初,就与上海人寿堂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九如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万宏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仙霞街道全国智慧养老示范点等单位签署了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产学研协议,实施校企“人才共育、效果共评”,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理论素养、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每年寒暑假,专业会安排6—8周的企业实训。每学期也都设置了实践类课程,教师会带着学生走进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去探索经营管理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获得进步。”罗娟表示。


校方透露,养老管理服务专业录取学生数逐年走高企稳;专业一志愿比例快速提升,2022年达65%。记者还获悉,各大高校当前正在扩大养老领域办学规模。根据江苏省出台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仅江苏一个省份就将新增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10所以上,毕业生年均超过3000人,足见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发展空间巨大。


沪上30余家养老服务机构带来百余个就业机会


需求:不再“将就” 务必专业


这场招聘会的筹备,可谓“一呼百应”。要知道,养老机构紧缺管理人才,以往都是从其他专业毕业生中“匀”过来的。上海有高校提供本科毕业生,实属难得。


“30多家养老服务机构‘一拥而上’,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徐启华感慨,“这一方面说明养老行业迫切需要年轻血液的加入,来提升全行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说明年轻人越来越愿意加入到养老行业中来。”


在徐启华看来,年轻人只要肯在行业中沉下心来,在基层扎扎实实干事,相信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行业和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会有惊喜,更有成长空间。


年轻人都关心,进入养老专业后,毕业了能做什么?徐启华分析,目前行业大体所需三类人才:管理人才、专技人才和高度专业化的护理人才,“就从养老护理员来说,也有机会获得副高级职称,社会正帮助养老行业从业人员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记者在招聘会上转了一圈,多数机构提供的薪酬在几千元不等,即将与泰康之家签订三方协议的一名男生,将成为管培生,包吃住,月薪近7000元。行业的薪资水平还处在一个上升通道里。如果加入大型养老机构,经过几年历练,成为院长/副院长的薪资水平不比名校毕业生差。”徐启华如是说。


上海人寿堂养老集团这次带来了副院长、院长助理、养老顾问、市场策划等十多个岗位。总经理张京锋说,评判一个行业好不好,要看年轻人多不多,高学历人才多不多。这几年,有很多这个专业的学生在人寿堂实习,“学校里教了很多理论,但我们这个行业实践性极强,大学生们到企业轮岗后,能得到快速成长。”


张京锋表示,从事养老行业要有很多耐心和爱心。“我们需要人才的综合能力比较强,但首要看人品,要有情怀;其次学习能力要强。”张京锋坦言,“养老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管理类人才能迅速更新专业认知。”人寿堂这次诚意满满,对应届毕业生从事管理岗位开出了近1万的月薪。


校方与业内人士探讨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等话题


发展:更重实践 专业细分


“人还是不够!”罗娟感叹。根据《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养老服务业人才列入紧缺急需人才目录。


对此,工程大计划推出“生命健康管理”微专业,培养周期计划为1年。在通过256个学时并修满16学分后,学生初步具备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和营养指导能力,校方将颁发微专业证书。


上海万宏集团总经理宿静在同日举行的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培养研讨会上说,养老机构人才需求量很大,“如果本科生毕业后,经过几年培养达不到院长或者副院长的能力,那么本科专业的意义就没有了。”


她直言,期待大学生到一线实习的时间能更长。“我们有位院长,先是做了两个月床位护理,又去厨房帮厨两个月,再学了6个月的财务管理……”她举例道,现在对接机构觉得实习生来的时间短,不重视,只让他们打打杂,年轻人没能得到锻炼,对行业的认知也不清晰。


“我们期望本科生能在实践中遇到尽可能多的情况,老人会有各种情绪、家属也许会提意见、如何和护理员有效沟通,这些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宿静表示。


徐启华同样指出,大学生的实践还不够,“学习和实践必须同步”。工程大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即将结出第一批“硕果”,再往下走应该要“细分”。他打趣说,20多年前,人们对养老行业是没有概念的,郊区抑或是农村养老机构,很可能就是退休村主任去管。好在这几年人们对养老行业的认识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这是行业专业人才努力的结果,更需要年轻人来接棒。


“未来老年人会有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养老设备会更加智能化信息化,人才培养就要跟上,必须细化专业,体现特色。”徐启华认为。


他坦言,目前养老机构院长青黄不接,亟需高级管理人才迅速“上马”,所以要求大学本科教育期间,学生对机构能有全景式的认知,为此他建议由行业实践者参与教材编写,丰富案例,加强针对性。


“养老产业链很长,对本科毕业生的要求很高。”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促进中心理事长冯建光透露,在长三角城市中,浙江的嘉兴、湖州,江苏苏州,安徽池州、黄山等都是老年人比较中意的康养目的地,异地养老同样需要人才储备。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郜阳

海报设计:王嘉玮

编辑:李争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

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