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女子死于出租屋,头部遭砍!警方接力追凶23年,锁定嫌疑人身份,然而……
23年前,一名女子倒在出租屋的血泊中,尽管提取到生物性证据,但受技术条件等限制,警方始终没能抓获凶嫌。
直到今年,在几代刑警的接力和努力下,这起冷案终于迎来转机,犯罪嫌疑人身份被锁定。
案发:女子被害出租屋
2001年12月31日傍晚,上海宝山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其朋友在宝山某小区出租屋内被人杀害。警方勘察现场时发现,32岁的死者黄女士头部被砍伤,推测死亡时间为当天中午,现场有一把沾血的不锈钢菜刀,民警判断该出租屋为第一案发现场。
现场除了凶手留下的凶器,警方还发现了撕毁的通讯录、泡入脸盆的手机和一颗吃剩的苹果核等。
警方从报警人处得知,死者生前人际交友复杂,通讯录上会记录一些经常来往的朋友联系方式。同时,报警人还给警方提供了一条线索,死者平时从不吃苹果,但有削苹果招待客人的习惯。经检测,现场遗留了两种生物痕迹,除死者本人外,另一种生物痕迹很可能属于凶手。根据以上线索,警方把侦查重点放在了熟人作案上。
通过通讯公司,警方查询到了死者手机的最后一次呼号记录,并锁定到此拨号来自于案发地附近一家烟杂店的公用电话。据烟杂店员工回忆,当天中午有一名年近40岁,身材瘦小,着深色夹克衫,且带有江苏南通一带口音的男子来拨打过电话。刑侦专家根据体貌特征绘制了一份模拟画像。民警带着这份画像对案发小区39幢居民楼和周边5公里范围进行了撒网式走访,但毫无收获。
画像:从衣领筛选职业
由于画像辨认迟迟没有进展,侦查员认为嫌疑人可能不是附近居民,因此把侦查方向转移到了嫌疑人职业上。
侦查员从模拟画像上的夹克衫衣领入手,大量收集了当时社会上主流的制服样品,结合宝山地区特点,推测这名嫌疑人的职业可能性:出租车司机、冶金工人或建筑工人。
此后3个多月,侦查员带着嫌疑人画像走访了1400余名出租车司机;对案发地周边冶金企业约1000名南通一带口音的员工进行了全量走访;对毗邻案发地的一处在建工地内的100余名南通一带口音的务工人员进行了逐一排摸。
在此基础上,警方还用了近半年时间,梳理了案发地周边的居住登记和宾旅馆登记信息,但均没有找到侦破线索。
此后20年间,宝山分局刑侦支队每年都要组织侦查员进行复盘研究,并在当年侦查覆盖面的基础上,对相关单位离职、退休员工及家属等进行扩线侦查,多次组织民警在周边省份持续调查。
追凶:解封23年命案
近年来,宝山警方将科学技术、数据应用与侦查工作融合,对系统中的生物样本不间断、滚动式比对,将纸质化的积案材料建立数字化“一案一档”,创新图像技术侦查破案,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关联、碰撞,持续开展线索核查比对,不断提升信息研判精确制导作用。
2022年底,宝山警方运用最新技术对当年案发现场提取的物证进行化验分析后,坚定了系江苏南通地区人员作案的判断。根据这一重要线索,宝山刑侦支队重案队迅速组建5人侦查组前往江苏南通进行调查,但令人遗憾的是,侦查组在跨度14个月的20余次出差办案中,始终未找到嫌疑人。
直到今年2月,案件迎来了转机。江苏警方在侦查一起盗窃案件时,发现有生物信息与宝山命案的嫌疑人高度相似,宝山警方立即赶赴当地。就在侦查员辗转开展大量走访排查工作时,一名村干部在辨认模拟画像后向警方反映:此人很像已故村民沈某。
经比对户籍底档信息,民警发现,沈某照片与画像有极高的相似度,案发时36岁,且身材特征与嫌疑人也十分吻合,但现已死亡。
为了进一步核实沈某身份,市局刑侦总队专家与宝山刑侦支队刑科所组成技术攻坚小组,确认了沈某的生物信息与当年案发时遗留在现场的生物痕迹完全吻合,且具有排他性。在此基础上,民警结合电子案卷底档,继续对当年熟悉沈某情况的亲友、工友进行走访核实和回访。
据沈某亲戚和邻里回忆,沈某2000年到上海务工做装修,几乎从不回老家。2002年初,沈某突然回到村里,变得谨小慎微,再也不出远门,对上海务工的经历更是只字不提,直到2015年病亡。同时,警方也在当地找到了沈某当年一同在沪务工的工友,据回忆,沈某当年长期在宝山城区某街心花园招揽零散装修活,与死者平时活动的地点一致。
经进一步科学比对,确认犯罪嫌疑人为已死亡的沈某。至此,这起尘封23载的命案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