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学期这样带班:学生主动学,老师超省心

教师博览 2023-09-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星教师 Author 刘玉华


一个用动力传动的班级,是一个将学生内在需求放在首位的班级,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与重视,总能被认可与激励。一个从动力中长起来的班级,是一个自由的“国度”,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发挥最擅长的自己,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一个试图用动力带动学生成长的班级,是一个时时让学生产生期待的“家”,它里面总是装着小温暖,充满着小惊喜。


其实,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也总尝试用老师的权威“镇压”学生,甚至在其他班主任羡慕我们班学生乖巧时,我还颇为自得。


转变发生在一次被评价之后。有一年,学校组织学生评教,学生给我的评分远低于预期,他们希望“老师能再温柔一点、给我们多一点尊重”。不得不承认,当看到学生给出的评价结果时,我既愤怒又伤心。为了带好这个班,我每天起早贪黑,大部分时间都守在班级里,为什么结果竟是这样?那段时间,我一直在这个困局中反思,慢慢地悟出: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一个好的班级,应该自带发光系统,葆有不断前行的动力。借用各种资源,助力学生向上生长,才是“好”班主任的法宝。



打造一间为成长赋能的教室


(1)信箱里藏着开启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



新学期开学不久,我从网上买了一个小房子形状的信箱钉在墙上,告诉孩子们有什么心里话、遇到什么苦恼都可以写出来,投进信箱里。如果只是倾诉一下可以匿名,老师会根据情况在班级作出回应;如果需要老师私下帮助可以真实署名,我会提供私人定制服务


有段时间,女生小A突然变得沉默忧郁,上课总是走神,作业质量也明显下降。我不止一次问她是否需要帮助,每次她都用摇头表示拒绝,多余的话一句也没有。直到有一天,我在信箱里看到这张字条,“自从妈妈生了弟弟,全家人都只喜欢弟弟了,我是一个没有人喜欢的孩子。”虽然小A没有署名,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的字迹。


我跟小A家长通话,讲述了孩子的心声及这段时间的表现,并和小A妈妈悄悄做了如下约定:每天回家,妈妈先给小A一个拥抱,母女俩一起聊聊天;隔三岔五地在小A的房间里放一个神秘小礼物,一封表达爱意的信或是孩子喜欢的小零食都可以。而我也在班上开展了以“家里有了二宝,哥哥姐姐应该怎么办”为主题的班会,家校双方齐用力。慢慢地,小A脸上的笑容多了,整个人都灿烂起来,每次班级有活动,她都主动参加,成为班级里的活跃分子。


(2)将自我勉励放上墙,敦促成长


班级里还有一面特殊的“名人名言”墙,上面是一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语言。这些语录都是从学生的作文、日常发言中发现并摘录的。“光说不做等于白搭,这时候除了自律,他律也可以起到作用。找几个好朋友,一起背书、一起做题,在累的时候把事情做完了再去休息”,这句话是从学生小C的《成长手册》中发现的。他将这句话写在“自我反思”那一栏,于是我便将这句话整理出来张贴在墙上。


当小C看到他写的话被正式打印出来贴在墙上,这句话就像有了魔力一般,启动了小C的勤奋按钮。无数次下课后,我都看到小C和几个同学在热火朝天地讨论数学题,互相抽查听写、督促背书。渐渐地,班级里加入他们队伍的同学越来越多。“小C,你可是班级的火车头啊,带动了不少同学认真学习。”听见我这样说,小C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自己说的话,说到得做到啊!”其他孩子也在旁边帮腔:“老师,自律做不到的时候,他律也是好办法,找人和自己一起学,觉得越学越有动力。”


作为班主任,教室布置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怎样装饰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用呢?不是为了美观张贴几幅画,而是让学生成为教室环境设计的主体。从实践中走来,我发现张贴名人语录,不如张贴学生语录。将孩子说出的有意义的话,适度地放大,并积极地给予肯定,让学生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实现激励力量的可视化。


(3)来吧,“学霸”在召唤你


一下课,学生将我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提问:“老师,这个题目刚才没听懂。”“为什么这里要有方程?”面对求知若渴的学生,我自是非常欣慰。但长期如此,不仅占用同学们的课间休息,也会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进度。


如何才能让这种积极学习的效应扩散开来呢?我反问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除了问老师,还可以怎么解决?”学生们议论纷纷,“可以小组内互教,还可以问我们班上的学霸”。一个学生提议道:“我们弄一个学霸支招的板块吧!有什么问题,就写在小卡片上,贴在板块里。哪个同学能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在卡片下面写下答案。”


说干就干,板块很快就布置好了,虽不美观,却成了学生最爱驻足的地方。有时是去看看自己的问题有没有被解答出来,有时是去逛一逛看看同学们提了哪些问题,有没有自己可以解答的。在“学霸”光环的笼罩下,一个人的问题变成了一群人的学习,一个小小的板块,成了学生互学连接的场域。班级里一下子掀起了爱提问题、爱思考问题、爱解决问题的风潮。


像这样时时对学生产生激励效果的板块班级里还有很多,例如PK榜、目标墙、心愿风铃走廊、情绪转转风车、梦想地图等。所有这些板块,都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教室成为积极的学习空间。


国外有一项研究显示,教室设计对学生一学年中的课程进步贡献度高达25%。作为班主任,我们的任务便是努力将班级建成能让学生倾诉困难、安顿心灵的场所;将教室建设成让学生随时撞见学习的场所;将每面墙壁变成学生的第三任教师,让学生身处在有活力的场域。



八大角色演绎自主课堂



数学课上,同学A和B正在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其他同学也分为两派,开始了激烈的辩论。眼看学生争执不下,我举手向正在组织课堂的导课员C申请道:“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说几句吗?”结果C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老师,现在是我们的分享展示时间,如果大家意见不统一,会有课堂智囊员对这个问题进行指导,您等他指导结束后再总结吧!”我只好站在旁边,等待属于我的发言时间。


这样的场景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出现,我们的课堂上有八大角色:导课员、计时员、提醒员、智囊员、梳理员、组检员、过关登记员、汇报员。这些角色都由学生担当,保障了课堂上即使处于无师状态,也可以顺利进行。


上课铃响了,导课员走上台开始布置当天的学习任务:“请同学们打开数学课本,自主预习××页10分钟,解决书本上的问题,随时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于是学生按照我们共同整理出来的自学五步法,开始了安静地学习。随着计时员一声令下“时间到”,同学们立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开始在组内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等到计时员再次提醒后,立马就有小组同学走上台说道:“同学们,我们小组有一个问题没有找到答案,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这时,其他有想法的同学便会上台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而在另一块黑板上,梳理员正在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提炼核心内容做记录。当讨论进入到争执不下的情况时,作为班级“最强大脑”存在的智囊员便会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同学们答疑解惑。如果课堂上有不和谐的行为发生,提醒员会立即起身提醒大家:“我们允许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但请注意音量及说话的方式。”当通过共同讨论解决完所有问题后,梳理员便会对照黑板上的板书,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接下来,便进入了课堂限时练习环节,完成任务的同学要提交自己的作业到组检员那里,由组检员对作业书写是否规范进行初步评价。每日学习任务则由过关登记员进行登记与提醒,汇报员及时反馈至各科老师及家长群。


我坚信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学不在于讲得有多好,学习的最好方式是应用和教别人,只有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才能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


这八大角色并不是固定的,学生们可以轮流担任,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权,不再只是听从老师的安排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自然便形成了。



让仪式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


一天晚上,接到小Z妈妈的短信:“感谢老师给孩子提供做电教长的职位,这半年,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得上进,有责任心,玩游戏的毛病也改进了,我们特别开心。感恩!”我的思绪回到半年前,那时,我新接手一个班,听说班上的小Z酷爱玩游戏,成绩也直线下滑,颇让老师头疼。我开始琢磨着寻找改变这个孩子的契机。


九月开学,班里迎来学生中心干部竞选。第一天,全体同学一起梳理班级需要哪些服务岗位,早读长、灯长、科代表……各种角色琳琅满目。看着一直无动于衷的小Z,我灵机一动,提议道:“我们还需要一位电教长,专门负责班级电子屏的管理,这位电教长一定要懂电脑,具备会玩游戏的技能。”同学们一听,哈哈大笑,不少同学聒噪地说:“小Z最会玩游戏。”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小Z,微笑着说:“可以参与竞聘哦!”


岗位招募当天,发放竞选表时,我郑重其事地递给小Z一张表,提醒道:“好好准备,期待看到你的精彩表现。”周末,小Z和家长一起根据岗位的职责填写了报名表,还制作了竞选海报和投票箱。


周一,一场“声势浩大”的竞选大会拉开序幕。各式各样的海报让人应接不暇,不同材质、形状的投票箱更是夺人眼球。小Z勇敢地上台发表了自己的竞选演说,并现场接受了选民们的提问。经过一轮又一轮激烈的答辩,加之我的幕后助攻,小Z以满票当选。



竞聘成功后,岗位负责人需要和班主任签订聘书、合同,并面向全体同学进行就职宣誓。当我和小Z同时在聘书上签下大名时,他的激动溢于言表。将竞选的过程做足,做出最大的仪式感,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珍视自己的岗位,竞选成功后获得积极向上的源动力,同时也是为了在过程中更好地锻炼学生各种能力。我相信,小Z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开始有所触动了。


小Z的电脑操作能力的确不错,也很负责,每次都会提前准备电子屏,给老师们帮了不少忙。他在电脑操作上的天赋,也启发了我琢磨出一个新点子。某天,班级里一场隆重的新公司开张仪式开始了,小Z成了信息公司的CEO,这个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制作一些特殊课程的PPT、修改课堂里使用的闯关游戏、为班级日常学习生活制作剪辑小视频等。我们在班上设计了公司剪彩、员工招聘等各个环节,看着小Z一本正经地剪彩和面试前来应聘同学的样子,我知道,在这非同一般的仪式感体验中,责任担当的意识已经在孩子心中生根了。


有了新任务的小Z每天都很忙碌,对游戏的热爱慢慢转移到了制作上面,在同学们心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对学习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学期末班级干部述职大会上,小Z用心制作了述职PPT,讲述了自己一学期工作的成果,总结了不足以及后续努力的方向。他的表现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顺理成章地荣选为班级的“优秀干部”。


散学典礼时,班级里张灯结彩,当小Z走上红毯,听到了专门为他写的颁奖词,收到了来自神秘嘉宾(孩子父母)为他订制的奖杯,拆奖品盲盒拿到自己心仪的礼物时,他和妈妈在现场深情拥抱,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教育的仪式感,就是将一些班级日常设计成活动,镶嵌在平凡的日子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为后续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我们班,小Z的成长只是班级仪式活动中的一个案例,很多孩子在无数个精心设计的、有仪式感的活动中都获得了成长。


      例如开学时,让家长提前给孩子准备一封情意满满的信件,当学生读到这封信时往往感动得泪流满面。学生生日时,把平时拍到的和这个孩子相关的照片制作成一个小视频,在孩子生日那天播放给全班同学看,然后请出这位小寿星,并且现场赠送由美术老师给他画的一幅肖像漫画,全班同学一起为小寿星唱生日快乐歌。这些暖心的仪式感让班级氛围更加团结,班级里始终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动力。


打造班级动力系统,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让学生自驱性成长,其背后需要大量的科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个性需求,在实践中形成有效的策略、路径。但最重要的仍是老师时时反思,处处提醒自己将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来看待。



作者:刘玉华(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

文转载自星教师(ID:new_jiaoshi)。寻找“星星般明亮闪烁的教师”,共创教学场景中真实问题的创意解决方案。


编辑:刘   鹏     初审:余   华  
复审:方心田     终审:吕江虹投稿邮箱:1340863327@qq.com声明:本号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微信留言,我们将及时删除。

【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
2023年《教师博览》,一定给你新感觉
《教师博览》邮发代号及定价:
文摘版44-70,8元/期,96元/年;
原创版44-76,8元/期,96元/年;
科研版44-32,10元/期,120元/年。
————————————————
《教师博览》,教育品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jsblzzs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如喜欢,欢迎推荐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