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好文 | 赏识:教育的真谛

李昆 教师博览 2023-09-18


前几天,我去接孩子,和学校门口的老大爷随口聊几句。大爷知道我是初中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后,就问我:“现在的初中孩子不好管吧?”“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叛逆吧?”“学生怕你吗?”这几个问题,我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被问过无数次。从前,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现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心里想的是:“为什么非要让学生怕呢?”“当教育只剩下怕的时候,会好吗?

可是13年前,刚刚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时,为了让学生“怕”,我还真下了一番功夫:着装上向40岁靠拢,不刮胡子,为了展现出一种沧桑感;表情严肃,为了显得威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接班头三个月,绝不在学生面前笑。我也成功了,学生给我的评价是“20岁的年纪,40岁的感觉”。遇到学生顶撞,我毫不犹豫地批评;遇到有人说谎,我不留情面地当众戳穿。桌子一拍震天响——有时候自己都感觉手疼。我在操场上训斥学生,校长在四楼都听得清清楚楚。不管学生做得多好,我总能挑出问题,“后进生”就更别想从我这蒙混过关。

在我的严格管理下,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了一封辞职信,还是集体的——班长携全体班干部请辞,措辞委婉,态度决绝,大致意思是:“极难达到老师的要求,唯恐辜负信任。望老师准许辞职,另择高明。”

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这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失眠,各种情绪在心里翻腾。有内心惶恐——学生干部集体辞职,我一朝成了光杆司令,那我这个班主任还干得下去吗?还有深感委屈——天刚亮,我就站在教室里了;夜深人静了,我还在办公室工作。我每天只睡五小时,全天候陪伴学生,可最后怎么就培养出了这么一群白眼狼?更有满心困惑——作为老师,要求严格,我错了吗?

太阳照常升起,工作还得继续。我开始一个一个地找学生谈心,谈学习上的压力啊,生活上的困难啊,最后都绕到一个点上——给我这个班主任提点意见。凡是学生说的,我都认认真真地记。最后我总结出两大问题:极少肯定学生,要求太苛刻;批评太严厉,不尊重学生的感受

初为人师的我,还没给学生上几节课,倒让学生给我上了一课。但从那时起,我明白了,教育完全靠压服、让人怕,是行不通的。做与人交往的工作,就得研究人性。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心理学著作,比如《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我非常喜欢《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我读了八遍。

渐渐地,我明白了,人人都渴望被欣赏、被尊重。如果我不懂得赏识和尊重,而是一味地求全责备,就算付出再多也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后来,我开始主动关注和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着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特别是有些孩子,习惯好、素养高,智商、情商也很高,总能让我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让我觉得,赏识也不难嘛!可一间教室里,除了这些耀眼的“优等生”外,更多的是普通学生,还有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更渴望被赏识。

三年前,新接初一。工作多年,每当接手一个新班,我都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家访。在开学前的家访中,几位家长都和我提到了同一个学生——小郑。有的家长开门见山,有的家长欲说还休,但他们都对自己的孩子即将和小郑共同度过三年的初中时光深感忧心。据说,有几位家长为了让孩子避开小郑,干脆选择了别的学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威慑力这么大?

通过去小郑家家访,我得知在小学时,小郑总是和同学产生冲突,要么弄伤同学,要么损坏同学的物品。因此,小郑从来不被允许参加外出的集体活动,小郑母亲几乎每天都要被请到学校,最后不得已辞掉了工作。小郑妈妈原话说:“只要我一天没有接到学校的电话,我就觉得我的手机是不是坏了。”因为经常要赔偿班里同学的东西,小郑家里还专门准备了两个大柜子,装满了赔偿频率较高的铅笔、作业本等。那天去小郑家的家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家访结束时,小郑的妈妈早已泪流满面。她的话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她说:“老师,我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我只希望他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在学校里正常地学习、生活、和同学交往。”

后来,我对小郑尤其“上心”,也做好了随时接受挑战的准备。开学没多久的一个早上,我发现小郑带了一大包纸杯进教室。我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他支支吾吾地说,美术老师昨天叫他给同学们带句话,让大家第二天每人都带一个纸杯,课上要用。他跟同学们说了,可他又怕没传达好这句话,辜负了老师的信任,就自己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纸杯。

一袋纸杯,让我看到了小郑身上的责任感,也感受到这个孩子内心强烈的渴望——渴望被信任、渴望被接纳。于是我给小郑妈妈打了电话,打算表扬小郑。他妈妈接了电话立马就说:“老师,我早就等着您的电话了,这小子肯定又惹祸了,我这就过去。”我赶忙说:“小郑妈妈,您不用过来。我只是想告诉您,您的孩子很有责任感,他一定会更好。” 从此以后,我让小郑担任我们班的美术课代表,而他也尽职尽责。

但他的问题,后面还是慢慢显现了出来。由于他小学时给人留下的固有印象,再加上他不懂得怎么和同学交往,围绕在他身边的“是非”特别多。我曾经多次接到其他家长的电话,有的家长叮嘱我:“您得盯住这孩子,在小学时他一个人就带坏了整个班。”有的家长情绪还很激动,说:“老师,您能不能把那孩子的座位调得离我家孩子远一些。”但是我总是冷静地说:“小郑有他的问题,我会认真处理,您放心。如果效果不理想,您可以再找我沟通。至于换座位,咱们还是再等一等。”我担心换座位会伤了小郑刚刚建立起来的上进心,我不能让他失去希望。我知道,小郑不是没有问题,但如果我们只盯住他的问题不放,他还会变好吗?

那年五四青年节,我们班有幸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东城区的五四表彰活动。我邀请了小郑妈妈作为优秀家长代表参加活动,我想借此告诉全班的学生和家长——在我眼里,小郑是个好学生。活动刚结束,我就收到了小郑妈妈的微信消息:“李老师,我们全家人都特别感谢您给了我们这次参加活动的机会,感谢您给了孩子从来没有过的荣誉感,我们会努力教育好他。”

渐渐地,小郑有了变化,和同学的纠纷少了,我也很少再接到家长的投诉电话了,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表扬小郑,期末考试他的成绩突飞猛进……最重要的是,我在他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阳光和自信……

初一下学期的最后一次班会课上,我对全班学生说:“小郑在小学时是什么样我不了解,但是今天我要对小郑进入初中以来的表现做一个评价——他是一个优秀的中学生,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学生干部。”这句话,我一字一句地重复了三遍,因为我知道这句话对小郑、对他的家人都很重要

放假前一天,小郑来到我办公室,没话找话,顾左右而言他。等他准备离开,都走到了门口时,他突然转身走到我面前,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说:“谢谢您,李老师。”他抬起头时,我看到他的眼里已经满是泪水。

在13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很多学生和小郑一样,因我的赏识而改变。

13年做班主任,13年学做班主任。我跟师父学,跟书本学,然而教我最多的,是我的那些学生。从吹毛求疵,到学会赏识;从赏识“优等生”,到赏识普通学生甚至“问题学生”。我终于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可能不是找到并改掉学生的缺点,而是发现并赏识学生的优点。赏识“优等生”是本能,赏识普通学生甚至是“问题学生”,才是本事。因为“优等生”身上自带耀眼的光芒;而那些最普通的孩子,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才更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和激发!吹毛求疵,只能让教育陷入一地鸡毛;学会赏识,才能让我们领略教育路上的独特风景。让我们相信赏识的力量,教育路上,我们一路同行,共赏美好风景!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


来源:2023年9月《教师博览》(原创版)编辑:刘   鹏     初审:余   华  复审:方心田     终审:吕江虹投稿邮箱:1340863327@qq.com声明:本号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微信留言,我们将及时删除。

【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
2023年《教师博览》,一定给你新感觉
《教师博览》邮发代号及定价:
文摘版44-70,8元/期,96元/年;
原创版44-76,8元/期,96元/年;
科研版44-32,10元/期,120元/年。
————————————————
《教师博览》,教育品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jsblzzs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如喜欢,欢迎推荐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