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班主任的基本工作方法论12条

于小龙 陈宇 教师博览 2024-04-16


1


掌握了解班级、学生情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掌握了解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的情况。


了解、获取班级与学生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交流、沟通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也是解决相关问题的起点,同时可以减少班主任在班级工作的主观随意性,及时化解与解决潜在的班级问题。


2


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


每学期开学初班主任都会制订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但有的只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其实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有助于帮助班主任思考、明确、把握班级发展的大的方向,使自己的工作不迷失方向,也会帮班主任提前构想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注意的大概问题,为班级的长远的发展谋划。

3


确定工作重点


班主任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因此在班级工作中,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集中力量抓重点,有了工作重点,就有了工作的着力点,重点工作做好,非重点工作也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工作重点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想当然。

一般来说工作重点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的,短期的比如每周,每月,长期的就是每学期,每学年甚至是高中三年。

班主任可以先从每周的工作重点入手,针对班级里近期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周末向全班同学和家长说明下一周工作的重点,并强调完成工作的措施及要求,告知学生这样做的目的,并提醒学生注意相关事项。

比如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工作重点应该是学生学习状态的调适。开学第二周重点工作可以是班干部、科代表与值日生的培训......

4


分类整理、保存班级管理的相关资料


此项工作主要是三个目的:

一是可以随时查阅班级和学生的各种信息作为教育、谈话、沟通的参考材料。

二是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便于自我总结与反思,从而为今后的班级管理积累经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是可以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留下凭证。



5


为日常工作划定固定时间


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否则不轻易更改。比如:备课的时间,批改作业的时间,批阅班级学科课堂记录与班级日志的习惯,召开班委会的时间,班级一周点评时间等。

以笔者为例,每天学生早读时,我会利用大概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批阅前一天的班级各学科课堂记录与班级日志,按照具体问题,想好具体应对措施,如果有需要找学生个人单独谈话,我会利用早饭后的时间及时跟进。

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到学生晚饭后进班,大概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是我学科备课的时间,这一个半小时我就只专注于备课,其他事情非必要不考虑。

再比如,每周我都会在周日的最后一节晚自习放学前,进行一周情况的点评,既有问题分析,又有具体要求,既有批评处罚,又有表扬表彰,像班级每周之星的表彰就是在这个时间进行。这样做不仅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而且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6


及时处理问题,不拖沓


班级的问题想躲总是躲不掉的,该完成的必须完成。拖沓懈怠,会让工作一点一点地积压下来,最后处理时会非常麻烦。

其实很多事情可以随手做,比如,我们可以一边开班主任例会,一边完成相关班主任工作日志的填写;一边和学生、家长谈话,一边做记录;一边陪着学生自习,一边分析学生的成绩和班级问题;如果是学生可以完成的工作,拿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就转交给班干部等等。

“化整为零”的工作方法让人不会感到工作量的巨大,也有助于减轻我们的工作焦虑与职业倦怠感。

7


制定每天目标任务清单


每天早晨进班后,结合学校、班级、学生与自身的实际情况,静下心来思考五到十分钟,自己需要在一天内完成哪些主要事情,并在便利贴上列出来,一件一件地去完成,每当做完一件事,就从任务清单中划掉一件。

这样做不仅不会遗漏掉重要的事情,而且会让自己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当目标任务清单完成后,也会让我们更有工作的成就感。

以笔者为例,谈谈今天自己制定的目标任务清单,今天我制定列出了五条工作任务清单,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学校年级工作的两项落实,学校文明创建要求的落实与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求的落实。
第二类是班级工作,完成班级五个学生的交流谈话。
第三类是关系自身教学的两项工作,完成下周上课课件的制作与修改,做完并分析好下周要讲的月考模拟试卷。

8


注意打好时间差


学生在一起上课时,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时班主任可以适当放松,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但当学生自由活动或者是没有老师的自习课堂时,班主任应该保持相当高的注意力。

比如,学生跑操时的教室与洗手间,午休前一段时间,室外课自由活动时间,大扫除快结束时,周末离校之前与返校之后,晚自习放学回寝室时等等。

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一般都会不定时出现在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通过观察与简单的交流,既能起到适当的提醒的作用,又不会让学生摸清班主任的工作规律,也便于班主任发现平时不易看到的学生更真实的一面,为后续开展班级工作提供信息参考。



9


多表扬少批评,多指导少指责


一般情况之下,班主任见到学生不好的行为时第一反应通常是批评,以至于有人调侃说“批评人”是班主任的职业病。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要明白,我们的学生处在成长阶段,肯定会有很多做得不好或者不够好的地方,如果遇到问题就一直批评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道理很简单,没有人喜欢一直被批评包括成年人。

我们其实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有时表扬好的,就等于批评差的,比如两个学生做同样的一件事情,一个做得好,一个做得不好,批评那个做得不好的学生与表扬那个做得好的学生,哪一种效果更好一些呢?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有心理学家指出,在长期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容易自卑、消极;而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自信、阳光。

同样的道理,学生做得不好,班主任如果只知道指责,也无益于学生的进步。很多事情,学生若是会了,自然会做得好。

如果他做得不好,主要会是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态度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不会做或不知道怎么去做。

对于后者,指责又有什么用呢?他还是不会做,正确的方法是指出他们的问题,把如何做交给他,指导他,也可以让做得好的同学做示范给他看。

实践证明,指导比指责有用得多,对于学生的指导,越是具体,越是详细越好,泛泛说教或者单纯指责几乎毫无意义。以笔者为例,对于班干部和科代表的各项工作,我都会花一定的时间进行专门培训和指导,在做得不好的时候尤其如此。

10


学会对班级事务进行分类处理


进行科学地分类,是优秀班主任的重要习惯之一,也是一种高效率的工作方法,有助于适当帮助班主任从疲于应付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

以下介绍四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1. 按“由谁做”分
面对一项工作,班主任首先想到的应该不是“我该怎么做”,而是“可以由谁来做”。这种转变是有战略意义的,是思维方式的变革。按这种思路,班级工作可以分成三类:

(1)班主任必须亲自做的;

(2)班主任能做、学生也能做的;

(3)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做的。

2. 必须处理的事务
(1)常规事务,班主任每天、每周或每月固定要做的。其中大部分是学校的常规工作,比如早读,两操,组织班会,撰写计划,总结,与学生谈话等。

(2)偶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又必须马上处理的。如学生打架,师生冲突,家长来访,学校临时布置任务等。

3. 按内容分
班级事务可以分成学习类、劳动类、体育类、宣传类、文娱类、生活类……这些事务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交由各个班委会成员去处理。

4. 按轻重缓急分
根据解决的时间和难度差异,班级事务可以划分成很多的类型。例如:

(1)主要的和次要的;

(2)立即要解决的和可以以后解决的;

(3)马上能解决的和暂时无法解决的(存档、创造条件、等机会);

(4)可以一次性解决的和需要反复做工作的;

(5)非解决不可的和可以暂时忽略的。


11


从个案中找规律,用规律指导个案


一些班主任只会埋头做事,不去思考,特别是不善于发现、总结班级中出现的问题的规律性,导致问题反复出现,今天花了很多精力处理了一个问题,明天又会冒出另一个问题,又要去处理。

日复一日,班主任就陷入了低效、重复劳动的“苦海”,职业倦怠感不请自来。

这样的班主任就不是“职业的班主任”,因为他只会一件事一件事地做,而不是一类事一类事地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他看上去也是在天天做事,其实大多是低效劳动。

12


善于学习


班主任工作需要时刻充满激情,但只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本领,也就是工作智慧。否则很容易在繁琐的班级管理中消磨掉自己的激情,陷入职业倦怠中。

特别是当前的形势,社会飞速发展,让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不学习就做不到与时俱进,就会落伍。学习才是唯一持久的竞争力。

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需要,既做本学科的专家,又做一专多能的杂家,从而切实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有智慧。


来源:校长派编辑:刘   鹏     初审:余   华  
复审:方心田     终审:吕江虹投稿邮箱:1340863327@qq.com声明:本号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微信留言,我们将及时删除。

【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
2024年《教师博览》,一定给你新感觉
《教师博览》邮发代号及定价:
文摘版44-70,8元/期,96元/年;
原创版44-76,8元/期,96元/年;
科研版44-32,10元/期,120元/年。
————————————————
《教师博览》,教育品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jsblzzs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如喜欢,欢迎推荐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