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维特根斯坦:凡可说的,皆无意义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 有惊喜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 有惊喜选自M.麦金《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世界的意义必定在世界之外。
一个人能够看见他拥有什么,
但看不见他自己是什么。
语言的界限即是世界的界限。
哲学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
人类生活的核心是思考。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一种怀疑一切的怀疑就不成其为怀疑。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但是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
坏的人生是没有理性的人生。
——维特根斯坦
十六年前,我重新开始了哲学探讨。打那以后,我认识到我在第一本书中犯下了严重的错误。是弗兰克·拉姆齐——在他去世之前的两年中,我同他进行了无数次的讨论—对我的观点的批评,帮助我意识到了这些错误,而这种帮助到底有多大,是我自己难以估量的。(PI,p.4)
他的讲演没有事先准备,也不借助备课笔记。他对我说,他曾试过按笔记讲,但效果令他极不满意;这样讲出来的思想“陈腐不堪”,或者,像他对另一位朋友说的,当他读出那些字句时,它们就宛如一具具“僵尸”。他告诉我,采用这种方法后,他准备讲演,就只是在开讲前花上几分钟回想一下前几次课的探讨进程。讲演开始时,他会简要总结一下这一进程,随后便往下进行,试图用新鲜的思想把研究向前推进。他告诉我,他之所以能以这种即席的方式授课,完全仰仗于这样的事实,即他对所讨论的每个问题都做过,而且一直在做大量的思考和写作。这无疑是真的;尽管如此,课堂上所进行的大都是新的研究。
维特根斯坦认为,总体来看,他作为教师的影响有害于学生个人心智的发展。他这样说恐怕是对的。我相信,我能部分地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维特根斯坦的思考深刻而富于原创性,所以,要理解他的见解很难,而要把它们融入个人思考就更难了。同时,他的个性和风格的魔力,又是最难抵御的。跟着维特根斯坦学习,几乎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他的表述方式和惯用语,甚至去模仿他的声调、神采和姿势。这样做的危险是,思想会蜕变为行话隐语。伟人们的教导通常简单而自然,而这会让困难的东西看似易于把握。因此,他们的学生往往会变成不足称道的模仿者。这类人物的历史价值,并不在他们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来,而是要通过更为间接、微妙、通常意料不到的影响展现出来。
到底是只有我才不能创立一个学派,还是说,没有哪个哲学家可以做到?我无法创立一个学派,因为我真的不想被人模仿。至少,不想被那些在哲学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模仿。(CV,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