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必读丨“游戏惩罚”也该有边界意识

2017-05-24 李飞 幼儿教育杂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专业信息...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参与的活动,鉴于这个特点,许多幼儿园教师会对一些“问题幼儿”采用暂时取消其参与游戏机会的惩罚,让孩子体验到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合理的游戏惩罚有利于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帮助幼儿内化规则,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形成完善的人格心理。


不过,游戏惩罚时,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边界思维,也要了解正确使用游戏惩罚的策略。


 明确游戏惩罚的界限与范围 


➀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游戏惩罚

游戏惩罚要因人而异,要学会从多层面去“读懂”幼儿。在教师眼里,在公开场合用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来惩罚学生,可能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但幼儿家庭背景、性别、性格、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游戏惩罚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

一般而言,游戏惩罚的对象多是个性较强、不太遵守规则的孩子,而有些内向型、胆小的孩子或单亲离异家庭的孩子,对此惩罚方式不一定能接受,可能会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增加孩子的紧张情绪,严重的还会造成不利的后果。

因此,游戏惩罚要针对不同的幼儿灵活使用。如果利用一次口头警告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大可不必使用游戏惩罚,毕竟,游戏惩罚只是教育引导孩子的手段之一,选取适切性的教育策略,更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➁ 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游戏惩罚

游戏过程中幼儿违反规则的情况一般有两种:无意违反与有意违反。无意违反规则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认知能力水平不高、对规则理解不到位,这种情况教师要重在创建鹰架支持帮助孩子进行游戏,如提供材料、语言指导、行为示范等,让孩子逐步了解规则。有意违反规则的情况分为三种:

  • 一是出于好奇而故意干扰游戏。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与动力,也是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基础,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维护孩子的好奇心,不当的游戏惩罚可能会扼杀孩子创造性精神的培养。

  • 二是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而违反规则。想引起他人关注的幼儿可能是想参与游戏,但社会性发展并不完善,交往能力也较差,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这种违反规则的幼儿如果遭遇到游戏惩罚会更孤独,也不利于其情绪情感的正常发展。

  • 三是明知故犯,屡次违反。对于此类幼儿,教师如果发现游戏惩罚已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要改变策略,针对游戏规则、游戏环境、材料等多方面自我反省,寻求其他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➂ 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灵活使用游戏惩罚

幼儿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与差异性,每一阶段各有不同的特性及其需求。同样,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有发展的阶段性与差异性,每一个阶段也各有独特的需求与要完成的工作。

对于游戏惩罚的实施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灵活使用。以新教师为例,在担任教职的第一年,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是:

“我能不能生存?”在这个“求生阶段”,教师关注的问题更多聚焦在“今天能否安然度过?”“能不能熬到周末?”“能不能维持好班级纪律?”“同事会不会接受我?”

这个阶段的教师不仅要负责一群年幼而且精力充沛的幼儿的健康和安全,还要应付社会、家长的各种高期待与高要求,很容易引起教师内心的恐慌与忧虑。

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对游戏惩罚的实施更多是基于“控制”与“完成”游戏的思维,对于一些违反规则的幼儿,教师往往带有成见地通过游戏惩罚来恐吓幼儿,并没有关注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否得到提升,其结果往往是收效甚微。



 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惩罚


➀ 正确认识游戏惩罚的教育价值

游戏惩罚是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一种变相惩罚,是不是会因此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这需要教师更新思维方式,正确认识游戏惩罚的教育价值

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来看,由于幼儿年龄小、认知受限,不遵守游戏规则、调皮等现象不可避免会发生,如果不去积极引导与介入,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无疑弊多利少,因此,适当的“代价”是必要的,即要让违反游戏规则的孩子失去一些强化物(时间、权利、快乐),以此来消除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

教师要明确游戏惩罚是针对“事”而非“人”,以“惩罚”促“成长”应成为其基本的原则。当孩子已经从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从这种惩罚中感受到羞愧或有决心改正时,教师要及时安慰、适时激励,让他们尽快融入同伴的游戏之中。

➁ 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订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教师就像一个“陀螺”,在处理应付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一切时,告诉幼儿不能乱跑、要坐端正、做游戏要遵守规则、老师上课时不要随便说话……也经常看到老师批评一些调皮、多动的儿童,或是凭借自己的威严强硬地管理孩子。有时候儿童虽然暂时“安静”了,但很快就会“重蹈覆辙”。这种“救火队长”“裁判员”的角色定位,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幼儿良好习惯、独立能力的发展。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要让游戏惩罚发挥应有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引导幼儿作为主人参与游戏规则的制订,积极讨论如何做才能让游戏顺利进行,哪些行为是破坏规则的行为,如何惩罚故意违反游戏规则的同伴等。


在教师适时的引导下,师幼共同制订游戏规则。由于有了孩子们的参与,他们的责任感就会相应提升,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也会有效降低。

➂ 注重游戏惩罚后的及时跟进

对幼儿游戏惩罚后,教师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继续游戏,而是要及时跟进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情感沟通与观察。这首先体现在教师要明确告诉幼儿被游戏惩罚的原因,违反规则会带来哪些后果,加深幼儿对游戏惩罚的认识;

其次教师要有耐心,学会倾听,让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避免孩子情绪的持续低落以及影响继续参与游戏的热情;

再其次,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要进行持续观察,观察孩子在游戏惩罚后的表现,努力发现幼儿在违反规则表象背后的东西,以进一步积累资料,作为辅导、支持孩子健康成长的素材。

游戏惩罚的有效实施,关涉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思维方式的更新,作为教师,应该理解“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切的教育”,游戏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也是如此。

配图/网络

⊙本文作者:李飞;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原标题《“游戏惩罚”要有边界意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