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一小学多名学生感染猩红热!春季传染病高发,防控措施早知道
近日,松江某小学家长群沸腾起来,家长们议论纷纷,声称孩子在学校感染了猩红热,但是学校却隐瞒消息,拒绝停课...
而春季又是传染病高发季,学校是传染病疫情高发区域,尤其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及猩红热等传染病较常见,易引起暴发疫情的发生。哈妹妹今日带大家一起学习下猩红热的防治以及其他春季传染病的知识。
先来事件回顾~
家长微博划重点:
2.28第一例发现就诊,3.4确诊
家长3.20才知道
班主任提醒家长注意孩子身体健康
家长在群中称又确诊一例
上海松江回复:(疾控中心将赴该校调查处置...)
家长在群中讨论学校家长会学校会有相应的应对政策
那猩红热是什么疾病?为什么会引起大家的恐慌?群里家长说的症状貌似同普通感冒很类似,今天哈妹妹给大家科普一下
猩红热是什么病?
猩红热是一种常见于春季,多发病于5 ~ 15岁小儿的传染病,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
猩红热症状:
潜伏期为2-5天,发病急,患病的儿童会突然出现高热、咽喉疼痛、反胃恶心、剧烈头痛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在病程的不同时期,猩红热症状也有所不同:
1、潜伏期:通常为2-3天,短者1天,长着5-6天。外科性猩红热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2天。
2、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为前驱期,一把你不超过24小时,少数病例可达2天。起病多急骤,当局部细菌繁殖到一定数量,并产生足够的外毒素时,即可出现症状,有畏寒、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孩子在起病时烦躁或惊厥。检查时可见咽部炎症,轻者仅咽部或扁桃体充血,重者咽及软腭有脓性渗出物和点状红疹或出血性红疹,或可见假膜形成。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3、出疹期:多见于发病1-2天出疹。出疹从耳后,颈及上胸部,然后迅速波及躯体及上肢,最后到下肢。
猩红热的特征之一:皮疹特点是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其上有点状红色皮疹,高出皮面,扪之友粗糙感,压之退色,有痒感,疹间无正常皮肤可见,以手按压则红色可暂时消退数秒钟,出现苍白的手印,此种现象称为贫血皮肤划痕。
猩红热特征之二: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弯和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成线,压之不退,称为帕氏线。
猩红热特征之三:前驱期或发疹初期,舌质淡红,其上被覆盖灰白色苔,边缘充血浮肿,舌刺突起,2-3天后舌苔由边缘消退,舌面清净层牛肉样深红色,舌刺红肿明显,突出于舌面上,形成“杨梅”样舌。
猩红热其他特征:猩红热患儿还可出现口周苍白区,系口周皮肤与面颊部发红的皮肤比较相对苍白,但其诊断价值不及以上特征重要,因其他发热性疾病如肺炎,麻疹有时亦会出现类似情况。
猩红热症状图
猩红热的线状疹
猩红热“草莓舌”
猩红热“杨梅舌”
猩红热皮疹(手)
妈妈在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猩红热症状后,需要马上带孩子就医治疗。猩红热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方法,配合家庭护理,患儿一般两周内即可痊愈。
猩红热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可达0.75以上,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
2、尿液。一般可有少量蛋白,多为一过性。并发肾炎时,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白细胞和管型。
3、分泌物培养和涂片。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还可用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法,查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4、红疹退色试验呈阳性。
5、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恢复期成阴性。
6、X线、心电图等检查。
猩红热治疗:
1、抗生素疗法: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如果孩子对青霉素过敏,可以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或者头孢类抗生素等。
2、对症治疗: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年长儿童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杜灭芬含片。
孩子患了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目前,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患病后症状较轻的孩子已明显增多,一般在注射青霉素1-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但不可随意停药,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继续用药1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切不可当成普通的感冒。否则,体内的溶血性链球菌并未完全消灭掉,会引起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
猩红热预防:
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发病范围广。目前,对于猩红热仍没有研发出疫苗等自动免疫制剂,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
为了避免疾病人传染,若集体中有猩红热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疾病彻底痊愈后,才可到公共场所等人多密集处,以免造成疾病大范围传播。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家长应避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和人多处,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炎患儿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若孩子曾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身体,必要时可服药预防,如服用复方新诺明片、注射青霉素等。尤其是曾经患过肾炎或风湿热的孩子更需要注意预防本病。
保护易感者。对于幼儿园和一些儿童机构等孩子多的地方,必要时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
妈妈还需督促孩子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空气清新的室外散步跑动,不要让孩子长期呆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此外,合理安排饮食,为孩子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对于预防疾病也很有好处。
上海市卫生部门表示:
猩红热基本上不会发生致死病例,但其仍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主要治疗手段就是口服抗生素。
不过,患猩红热后,通常可获得终身免疫,仅有极少数的孩子由于感染细菌类型的不同而发生第二次猩红热。
中国疾控中心提出: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应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要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钟,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
猩红热与普通感冒如何区分?
猩红热起病的第2~3天,患者会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从颈部扩散至躯干和四肢,等3~5天红疹褪去之后皮肤会有脱屑,这些症状都与感冒很不同。家长发现孩子在发烧、喉咙痛之外还出现红疹的,要警惕是猩红热!
在春季,我们不仅要做好预防猩红热的准备工作,更要了解其他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
学校常见传染病隔离要求
春季儿童容易被哪些传染病感染?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流感比较典型的症状有高烧、头痛、咳嗽、咽痛、全身酸痛、疲倦无力等,这些症状普通感冒也有,但普通感冒很少会出现全身症状,像周身酸痛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流感发烧比普通感冒要高,一般以高烧为主,所谓高烧指的是38.5—39度甚至到40度,高烧可以导致孩子脱水、惊厥等。有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拉肚子等。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流感转成肺炎的速度比较快,而且也比较隐蔽,尤其是在婴幼儿中,不易察觉。除了肺炎之外,儿童流感还可以引起其他许多并发症,比如心肌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脑膜炎等等。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的特点,传染性较强。
此病主要分为普通型流脑和暴发型流脑两种类型。
普通型流脑的发病初期通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患儿常有骤起高热、头痛、颈项痛、呕吐等症状,还有一部分患儿可于发病后的3-4日内出现口角周围疱疹、颈项强直和角弓反张等症状,但大多数的患儿在起病的数小时内可在皮肤及其黏膜上出现瘀点、瘀斑。有的患儿会在皮肤上出现暗红色或紫红色的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斑丘疹,而且这种丘疹多数压之不褪色。
暴发型流脑通常起病急,患儿多有高热、头痛、精神极度萎靡、意识障碍、惊厥、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发凉、呼吸急促、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症状,并可出现全身瘀点、瘀斑,甚至发生皮下出血或坏死。有的患儿还可出现躁动不安、血压升高、瞳孔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以及呼吸不规则等症状。
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早春容易流行。患者多是1至14岁的孩子,潜伏期是10至21天。
该病起病急,很多幼儿开始发病时即出现皮肤丘疹,但稍大一点的儿童在发病初期则常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摄氏度。生水痘过程中,身上出现小红点,由胸部、腹部,再扩展至全身。小红点变大,成为有液体的水泡。一两天后,水泡破裂、结成硬壳或疙瘩。新的小红点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重复同一过程。二至六天期间,新红点出现二至四次。十至十四天后,红点脱落,完全康复,不会留有疤痕。有时孩子因痕痒难耐而抓破水泡,细菌会蔓延至其他皮肤破损的部位。水痘的症状之一,是温和的发烧。水痘扩散期间开始发烧,水痘消失时便退烧。此病较常见的并发症是继发性细菌感染,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也有一部分患儿会并发心肌炎、肾炎、关节炎等疾病。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3-15岁的儿童。患儿在发病初期常有发热、倦怠、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呕吐、头痛、结膜炎、咽炎等症状,但大多数该病患儿的早期典型症状是腮腺(耳下部)肿胀、疼痛。该病患儿一般是两侧腮腺同时肿胀,但也有的患儿是先出现一侧腮腺肿大,1~2日后才出现另一侧腮腺肿大。肿胀的腮腺灼热、疼痛明显,患儿张口或咀嚼食物时疼痛加重。这种肿胀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周围蔓延,于2-3日内达到高峰,4-5日后开始减退直至完全消失。整个病程约需1~2周的时间。此病患者有的可并发脑膜脑炎与睾丸炎。
5.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至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6.手足口病
春季是好发季节,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至40摄氏度,热程多为4至7天。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7.风疹
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染。潜伏期为14至21天,发病初期有轻微的全身不适、发热、咽痛、流涕和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体温一般不太高,发热的第一二天身上出现皮疹。始于面部、颈部、耳后,并迅速布满躯干皮肤,呈淡红色斑血疹,直径2至3毫米,一般治疗持续2至3天后即逐渐消退,俗称“三日疹”。随着皮疹的消退,全身症状也相应减轻或消失,风疹系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在发病期间一定注意让孩子休息以及必要的对症处理。
8.猩红热
猩红热就不介绍啦~参照上文有详细叙述。
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于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
热门阅读
1.上海一四年级孩子就食时被噎死!争分夺秒,跟哈童学12大急救必备常识
2.九大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这些零食,你家孩子天天吃!
6.为了孩子也要看看!金庸名作《射雕》中,竟隐藏了这么多教育真经!
7.生女孩怎么了?你家有皇位要继承?
8.央视315大曝光!muji、角膜塑形镜、核污染食品上榜(附坑爹宝宝用品名单)
9.上过315黑榜的母婴产品,你知道多少?
长按二维码每天阅读育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