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才儿童”遍地开花?那些被父母插上翅膀的研二代们终究成为了闹剧

点击蓝字👉 童妈聊升学 2022-12-03


前几天,关于昆明六年级小学生陈灵石凭借“直肠癌基因敲除研究”,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三等奖一事,占据了知乎的头条。


用了知乎这么多年,一条消息能够接连牢牢占据头条位置2天时间,并获得9301万的热度、2196万次浏览(截至7月14日上午10时),的确非常罕见,足以说明大众对这件事的关注程度。

在评论区里,众多从事科学研究的硕士、博士和研究员们纷纷留言:

小学生的Idea还比你棒,科研记录写得比你好,Figure画得比你漂亮,还不要补贴,纯凭兴趣,让诸位情何以堪?天台排队去吧!


我提议注销所有清北博士的学籍,你们所有的活,小学生都能干,不觉得羞愧吗?


看看陈灵石小朋友的科研竞赛项目,脑中忽然响起了特朗普的那句话: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


此事一出,不禁让人联想到前段时间被炒得火热的西南交大“陈玉钰保研事件”,公众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了“研二代”的身上:一类身份特殊而又令人惊奇的群体。

01


其实,如果只单纯地看陈灵石小朋友的获奖名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你也许会说这个参赛课题的质量很一般嘛,三等奖是最低奖项了吧!


但是,如果仔细查看这位小朋友的科研经历和科研内容,则确实令人接连称奇。



小陈同学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科研题目是“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知名医疗大V称:这个项目的科研难度相当于博士研究生水平


还有985本科大学生哭着说:这是我的课题,结果撞小学生枪口上了,没脸活了。



当然,小陈同学能有如此耀眼的成绩,离不开背后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实验记录中提到的陈老师全名为陈勇彬,工作单位正是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院。



而杨老师则是动物所的另一位研究员——杨翠萍


凑巧的是,杨翠萍在 2016 年获批了一项名为「C10orf67在低氧适应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国家自然面上项目,与小陈同学的项目基本无二。


万能的网友更是将陈、杨两位研究员和小陈同学的关系扒了个底朝天。


原来,这位小陈同学正是陈、杨两位研究员在美国所生,英文名为Alex,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
预计小陈同学既定的人生轨迹,是要用这个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的奖项作为敲门砖,进入国内的重点中学。
然后,在他的同龄人在埋头准备高考之际,他会开始SAT(作为美国公民,他甚至不用考托福)
再然后,申请美国的大学,回到他的祖国——美国。或许,还会在当地媒体留下“学霸陈灵石获得N所美国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之类的标题。
这其中的意味,就像老舍先生《茶馆》里的那句经典台词:“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儿!这点福分还小吗?”
更有才思敏捷的网友写出了一首《神童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科研高。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打荣耀,我把基因敲。


一天查文献,三天机制晓;高中当青千,长江少不了。


学术圈内卷,出名须趁早;未来小学生,皆会养细胞。



02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惊奇,因为小陈同学仅仅只是获得了一个三等奖,说明青创赛中的神童遍地都是!

 

比如,同样是小学生,2个小女孩轻松搞定了茶多酚的抗肿瘤研究



根据参赛资料显示:两名参赛学生当时分别就读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
童妈三年级的时候,别说茶多酚了,估计连茶分几种都分不清。


而其中提到的EGCG,正是全世界科学家一直在苦苦攻关的项目。



再来看看这项需要大量实地监测数据的动物种群研究,一名小学生同样轻松拿下。


这个项目,理论上来说,需要一群专家耗费数年时间进行“大范围设站监测+样本采集+数据分析”才能完成。



青创赛的初中组更是高手如云。


2名初一女生研究出了基于人工编码的DNA防伪印泥,涉及到极其高深复杂的DNA三碱基技术,这一般是博士研究的课题。



除了生物学家,还有植物学家。


普通人没有博士阶段的研究水平,再配上相应的研究设备器材,根本无法完成这一项目,而一名初中生则轻松搞定……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研究题目:

基于响应型纳米粒用于抗癌药物的选择性释放


3D打印多感觉提示系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能力的作用及多模态脑机制


基于螺吡喃—芘双色团的力致多色转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万用激光尺


......


是的,你没有看错,纳米粒、3D打印、帕金森病、力致多色转变材料激光尺,这就是一群十来岁的初中生们的研究成果,来自于青创赛一等奖获奖名单。


面对这多么令人感到惊叹、惊讶甚至是惊奇的研究成果,我只能有三种合理解释:

一是现在的博士水平实在是太low了,科研能力远远不及一群小孩子,还是去阳台排队去吧;


二是这些十来岁的小朋友真的都是“神童奇才”“爱因斯坦、达尔文转世”,天生就是科研的胚子;


三是这些小朋友们背后亲友团的能力,实在是太过强大了。


究竟是哪种解释合理,估计你心里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



03


我们不禁要问:

为何全国这么多的中小学生都热衷于参加青创大赛?为何父母不惜将自己的成果让孩子挂名来参赛?


下面的这张全国高校的自主招生认可院校及奖项等级表,可以说明其中的缘由——为孩子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一些“研二代”,因为父母处在学术界,得益于家境优越、人脉充足、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一开始就比身边的同学领先一大截,早就赢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有曾经参加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人匿名回答:这个大赛就是一场骗局,里面80%的项目都是家长买。


知乎上有人提问:“如何看待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里面有一条回答,让人细思极恐。


他说:“我曾依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两个奖项成功获得某211的自主招生资格最终降低30分录取。


30分!大家想一下,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30分可以将多少人甩在身后?


难怪这么多父母要帮孩子刷简历了,毕竟刷科技竞赛,比高考刷分还是简单太多了。


04


希望子女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父母为子女的前途着想,助其一臂之力乃是人之常情,本也无可厚非。

但是,这都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如果这些“研二代”们不是堂堂正正地和其他学生竞争,而是使用一些的下三烂的手段去抢占有限的教育资源,这种恶劣行为则会为人不齿。

可事实上,这种恶劣行为并不是少数,青创赛只是全国各类加分比赛中的冰山一角,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也很简单,并不是所有的“研二代”都能够像父母那样出类拔萃,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父母都是重点大学教授、博士毕业,但孩子使尽浑身解数,却只能考上个二本甚至专科的例子。

作为学霸级的父母,当发现自己子女大概率不仅做不到青出于蓝,而且成绩很可能差到让他们自己都难以接受时,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选:

第一条路,就是接受“虎父犬子(女)”的残酷现实,与命运和解,再不指望什么清华北大、书香门第、光耀门庭之类的美梦了;


第二条路,就是强行逆天改命,把所有看家本领全部拿出来再赌一把,将原来的学渣也给楞“塑造”成为超级大学霸、科研小天才。


而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选择第二条路。

于是乎,“研二代”们拿着自己都看不懂的父母成果,到处发表论文或参加各类大赛,从而获得丰厚的中、高考加分,轻松PK掉无数的竞争对手。


05


除了帮孩子参加科技竞赛获奖以外,其实这届家长还有很多别的“野路子”。


有给孩子买专利的。


据说花费2万-4万不等,就能给孩子买到一个专利证书。


这个证书,比什么KET、PET含金量高多了。


这两天,还有另外一个“天才少年”——南京神童何宜德也特别引人注目。



看看人家这简历!别的我不敢妄言,但“5岁开飞机围绕北京野生动物园一圈”这个,没有牛逼的“爹”,应该做不到吧。


毕竟北京是连小型飞行器都禁飞的地方,要想申请到开飞机的资质,“爹”应该实力不俗。


只能说,父母为了给孩子刷简历,真的无所不用其极了。


06


随着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被扒,各种“天才儿童”的真实面貌也暴露在了公众面前。


这届父母,本意是想凭借自己实力帮娃,万万没想到,最后变成了靠一己之力坑惨了娃。


昆明获奖小学生的奖项已被收回,父母还被公开通报批评。


12岁何宜德不仅在网上被嘲笑到“体无完肤”,各种家庭信息也被挖个一干二净。



几个父母动了歪脑筋,不仅拖累了自家孩子,还堵上了所有孩子的路。


尤其是那些真正在科技创新上有出众表现的孩子,就这样无辜受到了牵连。


坑了娃、坑了自己、坑了别人。


有些父母真的该醒醒了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由童妈育儿指南整合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精彩推荐


别忘记的“标星”和“在看”哦

更欢迎留言


快快动起你们灵活的小手点起来吧~~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