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70后到00后!不同年代增城人的中秋记忆,你还记得那些习俗吗?

增城日报 2020-08-31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

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这是家人团聚

欣赏明月美景的时刻



不同年代的人在月圆之夜

会有不同月下游玩的习俗

或挑灯笼或看舞狮

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寄托着

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

四位出生于不同年代的增城人

讲述他们那个年代

中秋特别的习俗和温暖的记忆


70后周汉军

中秋节是儿时最期盼的节日


周汉军是小楼镇人

现是增城榄雕传承人

他出生物质条件比较匮乏的70年代

中秋节是他最为期盼的节日

因为每逢中秋节节目比较丰富



  “我爸妈会给我买纸灯笼,到中秋节那天就会给灯笼点上蜡烛,拿到外面跟其他小孩比谁的灯笼更漂亮。”周汉军回忆说,那晚大家也会围在长辈身边听嫦娥奔月、三国演义等故事,听得津津有味。


  随着村里经济条件逐渐提高,村里还会请人过来表演杂技、舞狮,舞麒麟、放电影等。



说起家乡中秋节美食

除了月饼以外

田螺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


  周汉军说田螺寓意着金钱,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以前受限于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赏月时吃的水果品种较少,主要是红柿、柚子、香蕉等本土水果。


  而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赏月时桌上的月饼和水果品种也越来越丰富,比如苹果、葡萄等要从外地运过来的水果。



80后潘小芳

中秋节分享的观念一直影响至今


潘小芳是“新增城人”

来增城定居已有5年

每逢中秋节

都会跟亲朋好友到雁塔拜月祈福

或者邀请知己好友听琴、喝茶、画画等



  而童年时代,中秋节的节目比较单一,“吃完饭后就会搬凳子到老人家里听故事,或者跟小伙伴捉萤火虫。”潘小芳回忆道。


  提起小时候中秋的美食,她说最难忘的便是吃糍粑,每逢过中秋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并且会将做好的糍粑分给左邻右舍,这种分享的观念也一直影响着她,现在也非常喜欢跟别人分享,逢年过节也会带着小孩给周围的孤寡老人送糖果、饼干、毛巾等。



中秋节既是团圆之夜

也是丰收的季节


  潘小芳说,以前中秋赏月时主要是吃红枣、香瓜和板栗等水果。随着村里经济条件的提高,中秋节餐桌上的食物和水果品种不断丰富,鸡鸭鹅已不再是奢侈的食物,家家户户都能吃得上。



90后梁群弟

过节最重要的是维系亲情


梁群弟是增城区派潭人

回忆起童年时代过的中秋节

她说,小时候过中秋节要做花灯



  但因没钱没材料,所以她特别喜欢用柚子皮做灯笼,在柚子边角挖一个洞,将蜡烛放进去,一个“新式”灯笼的大功告成了。


  “每当跟家人赏完月,都会拿着自己做的灯笼满村跑,跟小伙伴比谁的灯笼最大、最亮。”梁群弟笑着说。



一提中秋节

最让她感到高兴的是

过节前会跟着爸妈一起到长辈家里

送月饼、送水果

过节送礼既是孝敬长辈的表现

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中秋节当晚,家人们会围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就会在院子里围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水果等,互相聊聊天。梁群弟说,中秋节最重要的不是食物,而是食物维系的那份亲情。




00后郭锦婷

中秋节就是全家人聚在一起



郭锦婷是千禧之年出生的仙村人

在她的记忆里

家乡有一个习俗就是

长辈会提前给晚辈准备“灯笼仔钱”

在中秋节前

小孩们就带上这些钱用来买灯笼



  月饼是中秋节代表性美食,每当市面上有月饼卖,大家就知道中秋到了。现如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口味,如冰皮月饼、豆沙月饼等


  新型月饼的出现,体现了时代不断在变化,人们的口味也多样化。郭锦婷说从去年开始,过中秋的月饼都是自己和家人亲手做的,这样的月饼不仅好吃,而且有浓浓的亲情味。



郭锦婷说平时亲人们都比较忙

很难有机会相聚在一起

所以她特别期待中秋节跟家人相聚的时刻

大家在一起赏月、交谈彼此生活

觉得特别幸福、温暖



今天是中秋团圆时刻

增城日报祝街坊们

节日快乐!



源:增城日报,记者:刘玉娴,制图:傅威

编辑:刘樱洁

编审:黄家荣

校审:曹剑萍

增城日报全媒体出品

合作、报料联系小编微信号 :zcrb-qm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