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轻人在动物园,看什么?|校媒FM

中青校媒 2023-12-17

中青校媒记者 陈宇龙/摄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东北虎的地方,在记忆里失踪了将近十年。


从家出发,过一条街,进入地下通道,出通道的那一刻,就能看到市中心最热闹的公园。


老家的动物园就是这座公园的一部分,入口藏在一片林间小路的尽头,找到它以前,路过的摩天轮、卡丁车和城堡建筑会吸引相当一批幼年游客。这是东北虎在这座城市的家。


孩子们按一种相近的人生框架长大后,动物园、摩天轮、旋转木马,这些事物会一起逐渐远离视线。


长大后回归动物园,发生在高中,一次期末考后。一个朋友提议去动物园转转吧:很久没去,很近,便宜。


这以后的不同人生片段里,我都听到不同人给我大致一样的推荐动物园的理由。


我原本也是被这样“凑合”的理由说服的。如果你只有一个半天的可以放松自己的时间,动物园让你的“citywalk”不至于太无聊,又尽可能地远离了都市里的商业气息。


直到真正放下一切地走近动物,我才发现,逛动物园实在是一件正经事。



 回到看百科全书的年纪 


毫不夸张地说,我最近一次去动物园,年轻人比婴儿车和忙碌的父母更多。


一个小哥看见我手上的相机,就塞给我他的相机,请我帮忙拍一张他的宿舍合影。


我调试了很久,不容易做到的是,他要求不仅拍摄下他们四个人类,还要和后方假山上的猩猩同框。


这种灵长类动物常因高智力出现在社交平台的影像中,原本我以为,人们对这一物种早已觉得稀松平常。那一刻我才知道,也许猩猩依然有很多“粉丝”。


就像我小时候,曾是孔雀的“粉丝”,我为见到每一个生命呈现出的神奇色彩而兴奋。后来,孔雀经常能见到,爱好就成了火烈鸟。到现在,如果你去问一个人喜欢什么,会得到一位偶像的姓名,一个超级英雄或一种狂热而兴盛的收集爱好。


中青校媒记者 陈宇龙/摄


有时候,动物会被当作是“收集爱好”的一类。比如豆瓣的观鸟爱好者小组里,最常见的问题是“这是什么鸟”。人们以认识所在城市的鸟类为傲,寻找新的鸟邻居,乐此不疲。


这让我想起我最早认识动物的方式。小时候我有四本百科全书,那几乎是我认识世界的全部方式。一本讲的是历史和伟大的人类,一本藏着浩瀚的宇宙,但我最爱看的,是囊括各种动植物的一册。对那时候的我来说,对动物的好奇,是我对世界的一个巨大问号,昆虫的关节、哺乳动物的生育周期、幽深海洋中潜藏的物种,什么都有无穷的吸引力。


童年的动物园亦是如此,带着恐惧凑近玻璃墙,窥见一头大口饮水的成年猛虎,我无法去联想,它是文化意义中的瑞兽或图腾,还是小说里害人性命的“大虫”。我唯一的察觉是,在我们身处的世界里,有那么多复杂与有趣的生命值得了解。


这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我从公园的门口路过,我已经认识了老虎、斑马、长颈鹿,我也明白,我们现在有很多方式再见到它们,只要你愿意,从打开电子屏幕到播放河马吃西瓜的视频,只需要10秒。


但我们是否不再需要动物园了?


 狐獴的晚餐 


动物园存在的意义之一,是观察。


观察需要时间和耐心,哪怕是一只沉沉睡去的白狐,看久一点,能发现它微弱的呼吸带来的皮毛变化,耳尖轻轻竖起。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好像正在丢失这种观察的能力。


中青校媒记者 陈宇龙/摄


幸而,动物天然有一种本领,能让我们尽量去捕捉它们独特的相貌、姿态、行为。比如在熊猫中找到谁是“西直门三太子”,这不难做到。


熊猫永远是动物园非官方认可的主角,它“幼崽式”的可爱被广泛接纳。最近的一次出游,我看到熊猫馆门口理所应当排起长龙,有点泄气。


绕着一个圆形的围栏,我看见一个黑白的胖身影攀上假山顶端。当它开始嚼食竹子时,全场发出欢呼声,并纷纷用各种工具拍摄。动物园特别安排了工作人员,提醒大人们不要把孩子放在栏杆上,容易掉下去。那样的阵仗仿佛是,如果动物的魅力是一种“魔法攻击”,那全场人的心都在顷刻被击穿了。


但我的视线被大片叶子挡住,“顶流”只露出半身。几分钟后,我挤出人群,开始漫无目的地探索。


突然,我被一个很小的围栏吸引,有几只小家伙吸引住我,他们头顶和周身黄褐色,腹部雪白,有像狐狸一样的尖嘴,白眉之下,一双眼睛被熊猫一样的黑眼圈包围。

“它们是什么?”


面对小男孩的发问,牵着她的女子没能说出个大概。


我顺着围栏绕一圈,看到了园区的介绍:狐獴。


“狐獴生活在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是一种非常社会化的动物,群落个体可达40只。”


“擅长挖洞,群体中常有一些站立起来负责警惕的‘哨兵’……”


我去的时候临近傍晚,想必对于它们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可以开饭的时间,但只有寥寥几只在啃胡萝卜一样的食物。


有一只“哨兵”一直站着发呆,我和它对视的几秒,它的小眼睛灵动地闪着光。而在“哨兵”身后不远,三只狐獴正在打架,原因不明。


中青校媒记者 陈宇龙/摄


我看着他们打斗整整十分钟,想到了花蚀的《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提到的话:“我逛动物园,最看重的一点是:能不能看到动物的自然行为。”


我突然为那个下午找到了一重意义。尽管最开始,我逛动物园的理由仍然简单勉强:很近,便宜。也许只是因为,我想逃离有些倦怠的学习和生活,又不能逃得太远。


有一段时间,我和很多人一样思考动物园是否是一个有“原罪”的地方:牢笼、喂养、动物的刻板行为,与我们心中好的生存状态毫无关系。但随着近几年的回归动物园,我也了解到动物园的动物福利正在改善。


现在,你可以看到它们展现出大量的自然行为。动物园对于孩子们仍然发挥着展示世界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让他们得以保有一段完整的童年记忆。


作为动物园大龄选手的我们,成年后第一次参观动物园,更像是一次“回归之旅”。这次,我们的书包里没有春游野餐的食物,我们不再被父母牵着去看最凶狠的猛兽,并被告诫“要听话”,否则会成为猛兽的盘中餐。我们希望能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按下暂停键,从动物身上获取生命力。


中青校媒记者 陈宇龙/摄


你可以把这里理解成城市里最小单元的“自然”,它以一种高密度地方式呈现万物有灵,与人的生活发生互动。


人本身就可以靠一场出行疗愈和丰富自己,一场紧锣密鼓的“特种兵旅游”可以,公交车直达的动物园亦可以。


还记得上次出门前,一个没空同行的朋友拜托我:一定要帮她去看看小熊猫。




文字:陈宇龙

主播:张淇

剪辑:蓝灵佳

视觉:陈宇龙

编辑:程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