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优雅地对爸爸说“我爱你”

阿研 外研社 2021-06-23

i

love

you


父亲节到了

你的朋友圈文案想好了吗?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发朋友圈的方式抒发情感,每逢母亲节或父亲节,你可能都会被 “感恩父母” 、“爸爸您辛苦了”刷屏。


然而千篇一律的感恩祝福看下来,爸爸们虽然还是会坚持在朋友圈下为你评论点赞,但内心活动是这样的:


其实

如何说好“我爱你”也是

技!术!活!



来看看名人们是如何把平时羞于说出口的“爸爸,你辛苦了”化作诗歌散文或是家书娓娓道来。


席慕容怀念父亲的诗


父亲的爱用文字也无法全部写尽,逝世的父亲也成了诗人席慕容再也回不去的故乡。趁还有父亲的陪伴时,记得常常对他说“我爱你”。



我把父亲留下的书

都放在我的书架上了

当然 只能是一小部分

父亲后半生的居所在莱茵河边

我不可能 把他整个的书房都搬回来

隔着那样遥远的距离

不可能整个搬回来的还有

父亲心中的 故乡

生命如果是减法

记忆就是加法

是我八十八岁在异国静静逝去的

父亲的财富

是用一年比一年

更清晰完整的光影和回音

筑成的 百毒不侵的梦土

父亲是给我留下了一个故乡

我却只能书写出一小部分

是那样不成比例的微小啊

纵使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

却无人能还我以无伤的大地

昨天如果是加法

这今天和明天就是减法

是一日比一日的拥挤和破败

是一日比一日  更远  更淡

更难以触及的根源

父亲是给我留下了一个故乡

却是一处

无人再能到达的地方


——席慕容《父亲的故乡》


莫言写给父亲的信


父亲对莫言来说是个特别的存在,年幼时他惧怕这个严父;长大后,望着这个已经变得温和慈祥的老人,他开始理解父亲——没有他当时的严厉,也就没有现在的莫言。



……父亲的严厉,在我们高密东北乡都是有名的。我十几岁的时候,经常撒野忘形,每当此时, 只要有人在我身后低沉地说一声:你爹来了!我就会打一个寒战,脖子紧缩,目光盯着自己的脚尖,半天才能回过神来。


我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是村子里最慈祥和善的老人。与我们记忆中的他判若两人。其实,自从有了孙子辈后,他的威风就没有了。用我母亲的话说就是:虎老了,不威人了。我大哥在外地工作,他的孩子我父母没有帮助带,但我二哥的女儿、儿子,我的女儿,都是在他的背上长大的。我的女儿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见了爷爷,还要钻到怀里撒娇。她能想像出当年的爷爷咳嗽一声,就能让爸爸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吗?


……但高密东北乡的许多人说,我们老管家之所以出了一群大学生、研究生,全仗着我父亲的严厉。如果没有父亲的严厉,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还真是不好说。


——莫言《写给父亲的信》节选

摘自《作家文摘》2003年第64期


朱自清回忆父亲的散文


哪一种父爱最深刻细腻、真挚感动?在《背影》里,父爱是朱自清父亲蹒跚的脚步佝偻的背影,是几只带给游子的橘子


你有曾好好看过父亲的背影吗?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节选

1925年


龙应台献给父亲的书


同样是写“背影”,在龙应台的笔下又是另一番味道与哲理。她说《目送》是献给自己父亲、母亲和兄弟们的书。父亲逝世,让她体味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这时她才明白,“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龙应台《目送》节选


杨玏写给父亲的信


作为演艺圈的模范父子,杨立新和儿子杨玏的关系更像忘年挚友。杨玏会在微博里发老爸的表情包,亲切地称呼他为新新哥。在他眼里,父亲是一种踏实的幸福感,朴实而深厚



其实他跟千千万万的父亲们一样,八成都是先有当儿子的经验再去模仿他们的父辈来对下一代言传身教。他们在迎接新生命伊始会捉襟见肘,望眼欲穿地陪孩子们长大时也会手足无措,他们大多清汤寡水,平淡无奇。对我而言,老杨不是那逢年过节就想吃一顿的烤鸭,也不是出门应酬总要请人吃的牛扒,可往往当我最馋最饿的时候,我只想吃他那碗炸酱面,干炸小碗,夏天过水冬天锅挑;最平淡熟悉的味道却能换来最踏实幸福的果腹感


愿北京人艺,和我爹,永远冬天锅挑儿夏天过水,三百六十五天都能吃这碗小碗儿干炸。这碗炸酱面,也许就是父亲节最好的礼物。


爸,老杨,爹,新新哥,爱你。


小杨。2017.6.13于银川


——杨玏《我爸的那碗炸酱面》节选











































































































































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

外语 | 阅读 | 文化 | 影视 | 福利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 : waiyanshe-fltrp

新浪微博:@外研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