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立骏丨读大学意味着什么?

万立骏 科学出版社 2023-02-21


新学期伊始,在潘建伟丨科学第一课中,潘院士为大家讲述了科学之于个人价值何在,科学之于社会价值何在,以及编写《科学第一课》的初心和出版意义等。


本期,万立骏院士将为大家讲述读大学意味着什么,等等。



中国古代的大学教育理念,与我们现代的大学功能非常接近。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子著《大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的大学教育理念,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八目”的要义。比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等。


在当代,中国大学被赋予四种主要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因此,中国大学必须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健康转型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引领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成为“世界的大学”。


读大学意味着要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一定会让有志之士有机会、有平台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抱负。经过中国科大精心培养的你们,未来将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个人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当你们有机会出国之后,将会对此有更深刻的感受。我相信你们定能在中国科大学有所成,并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运用所学为推动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读大学意味着要承担责任


宋代大儒张载有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担当。周恩来总理也有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么中国科大人的使命是什么? 我认为是:科教报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探索自然、创新知识,为全人类的福祉和进步作出贡献。因此,同学们要树立“为民族谋福祉,为人类增知识,为世界创未来”的远大志向。


读大学意味着要“学得文武艺”


目前,学校正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这里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实验室,同学们将在此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学习期间,大家要学好基础课,培养科研兴趣,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学得文武艺,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

 

那么读书最怕什么呢?

 

一怕越念越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发现兴趣,可以更快地找准方向。学校允许所有本科生自主选择专业,你们进校后至少有三次自选专业的机会:进校一年后,根据兴趣在全校范围内自选学院或学科;二年级春季学期可以申请学校统一组织的中期分流;二年级及更高年级可个别申请转专业,希望同学们都能尽快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二怕越念越糊涂。


无论是学习还是人生,希望同学们既要读有字书,更要读无字书,做到胸襟开阔、明辨是非。大学不仅传播知识,更要创造知识。同学们要不迷信权威和书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科学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 正是得益于一代代有志青年的质疑和批评精神。在你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惑,希望大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善于请教和交流。

 

三怕越念越偏执。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学会把握全局,融会贯通,博采众长,避免钻牛角尖,正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仅对社会和人生要有整体的客观认识,对科学发展和所学专业领域也要有整体的把握,本科阶段是基础和知识积累的阶段,要夯实基础,建构格局宏大的知识体系,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切勿钻进自我设置的思维“陷阱”中,闭门造车、不能自拔。

 

四怕越念越脱离实际。


学习贵在知行合一,切勿纸上谈兵,要积极参加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为同学们提供很多科研实践机会,比如大学生研究计划、机器人世界杯、挑战杯等各类科技竞赛,也为大家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比如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宁夏支教团、暑期三下乡活动、暑期挂职锻炼等。希望大家能够“理实交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怕越念越精致利己。


同学们要志存高远、心怀家国、敢于担当,做未来社会的主人,切勿有才少德。不能只关心科学知识的积累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高尚人格的塑造,以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没有信仰、没有底线、没有同情心、没有责任感,那只会让自己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最后,我提几点希望:


 牢记校训中的“红”与“专”


中国科大人的“中国梦”就是创新报国,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而“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则是实现这一梦想的方法论,“红专并进”强调品行操守与业务技能的相得益彰,“理实交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学会包容与合作,创造和传播快乐 


同学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你们充满激情又富有个性。同时,大家又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还有很多同学是第一次远离父母、过集体生活。在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你们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做人。希望大家怀有包容的心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社会不是孤岛,希望大家多与人交流,融进集体,学会合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做一个内心快乐并且传播快乐的人。


 做心智成熟、人格健全的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奥运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说:“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就要争第一。拿到金牌奖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扬。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希望大家自信但不自负。作为高考的佼佼者,既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又要始终保持求知似渴、虚怀若谷的心态,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希望大家保持高雅,高雅是一种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品格。希望大家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快乐学习,享受青春。希望大家爱惜自己,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积极面对,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坚持梦想、不忘初心 


人生有时会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影响,盲目跟风或随波逐流,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忘记自己的“初心”和努力的意义。同学们即将开始新的人生旅途,在迷茫时,请大家坚持自己的梦想、志当存高远,不忘我们“崇尚真理,追求卓越”的初心,为民族谋福祉,为人类增知识,为世界创未来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题词

更多精彩内容在这里





本文摘编自潘建伟院士主编的《科学第一课》之万立骏院士《大学和大学生活的思考》,内容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科学第一课

潘建伟主编

责任编辑:翁靖一  顾英利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08

ISBN:978-7-03-058491-5


“科学与社会”研讨课是中国科大新生的“开学第一课”,也是“科学第一课”。《科学第一课》汇集了中国科大“科学与社会”研讨课开设以来近年的演讲报告精华内容,涉及能源、化学、新材料、生命科学、量子通信、医学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和院士专家们的人生感悟,并对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科技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也作了详细阐述,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格局,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并从中感悟科技发展的历史与作用,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新时代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关阅读


潘建伟丨科学第一课

周忠和:我们的好奇心都去哪儿了?


(本期编辑:安 静)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来稿

与科学相约 | 科学出版社征稿启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