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师丨说说国内唯一由贝律铭事务所设计的高等学府校园……
2019年5月16日,102岁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仙逝。巨星陨落,建筑界就此又少了一位殿堂级人物。
贝老先生的离世,使无数人哀叹。从肯尼迪图书馆,到卢浮宫“金字塔”,再到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香港中银大厦……“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不仅在历史与现代之间构建交流的桥梁,也在东西方之间架起文化的长廊。在此借一篇旧文,聊表对大师的怀念。这是中国唯一由贝聿铭事务所设计的高等学府校园——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建筑环境艺术浅析
中欧学院是一所由中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共同创办的世界顶级商学院。其校园的建筑规划设计是由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贝律铭建筑事务所设计。建筑环境设计与实践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环境上的表现与运用。
建筑物
建筑物在室外环境中,主要起着分割、穿插、限定、围合空间的作用,中欧学院的建筑不仅如此,更有意识地退至周边,起着背景与画布的效果,所以建筑单体自身非常的简单平易:白色的墙面,青灰色的线条,深色的窗洞,形成黑白灰简单基调;建筑形体皆方直,无曲斜,自始至终,贯彻如一。
整体的方正容不下任何的冗长与累赘,尖锐与畸形,因而就拥有了一种简洁而又大气的精神,体现了“简单是美”“少就是多”的设计哲学。
柱廊与庭院
柱廊位于建筑物的底部,成为室外环境中的水平界面与垂直界面的过渡;柱廊又是半开敞的灰空间,是室内、外空间的承接。
在古希腊,柱廊是人们闲谈、讨论、雄辩的场所,在中欧学院亦是交流与学习的好去处,而庭院是中国文人品茗,赏花,把酒,吟诗的地方,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两种文化趣味融合,自然而贴切,不免让人联想到西班牙阿尔汉布拉宫的石榴院与狮子院的场景和气质。
由于有了柱廊的存在,底层入口的门躲在里面,只有纯粹的柱廊在地面无限的延伸,渲染出一种无声的寂静,平易的安详,整个场所出奇的安静,有一种宗教般的清凉,足以开启学子们的智慧,洗礼师生们的心灵。柱廊投下的光影密密匝匝、层层叠叠,似在诉说着午后缜密的心语,升华清晨自由的灵魂。柱廊围合的庭院开敞而不封闭,安静而不沉闷,有着东方式的安详与西方式的明朗,在这里讨论东西方文化,想必是最合适的。
水面与水池
水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灵性,最富诗意的精灵,“无水不成画”。微风徐来,波光粼粼,颇有生气与灵光,水中的几朵涌泉,汩汩流出,吐出不高的水花,在午后的阳光下,有种内敛的含蓄,越发显得安静;又像是欲开的白莲,给整个环境增添了一些活力与无限生机。
中欧学院的庭院中的水池方方正正,与方正的建筑形体和谐统一,显得沉稳与厚实,这也是西方园林的几何符号。水面与堤岸几乎齐平,这显然是春天的水:夏天的水漫过堤岸呈泛滥之势,秋天的水安然沉寂有枯竭之象,只有春水溶溶,芳草凄凄,才有这勃勃的生机,浓浓的意境。我们不妨这样理解:水池的形体是西方几何式,而水面上的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中国文化的意境。
植栽与草坪
零星的树木散漫而随性,孤植或三五成群;树种比较多杂,像是并未精心挑选,犹如中国的农家小院,主人来了兴致,就随意种上一棵,任其自然,无富贵矫情;树、竹、灌木大多挨着墙脚,给房屋避风挡雨,遮阳庇荫。同时,带灰线条的白色建筑就象带底纹的画布,植物的投影印在白墙上,有着中国水墨画的韵味。
如果说植木载树运用的是东方的思维,那么棋盘式道路分割的草坪完全是西方几何式的布局,十字交叉或平行布置的清石板路显得理性与冷静。路边没有路缘石或绿篱,道路直接与草坪相接,不事雕琢,干净利落。
在这里,东西方文化呈现出矛盾对立的表象,但又和谐统一的交织在一起:绿地、植栽、庭院灯、小品、水面恬淡随意,不加雕饰,任由物性,毫不张扬;建筑、水池、道路又规规矩矩,板板正正,有着明显的人工痕迹。且建筑规模较大,房屋数量较多,柱廊又长又密,大小庭院十几座,这一切形成一种大的气度,大的力量,这种气势与力量是内敛的、含蓄的、不事张扬的,因为没有大尺度大面积太突兀的东西,这也许就是中国味道吧。中国的主流文化追求的也正是这种力量:所谓君子平时谦卑谨慎,战时大义凛然;做人要圆润,做事要方正。又如国画飞白留空,而又意味无穷;不显山露水,而又美不胜收......。
眼前的风景:这样的平易,又在平易中积聚一种力量;这样的含蓄,又在含蓄中张显一种气势;这样的朴实,又在朴实中追求卓越的韵味;这样的简约,又在简约中赋予了丰富的含义:有着农家小院的随意舒适,有着山林寺庙的规矩清净,有着皖南民居的恬淡自然,有着北方胡同的整齐守拙,但又什么都不是,相似的只是神韵与气质。它的形式是现代的,它的材料是混凝土与白色涂料,它的功能是满足现代人生活的。没有松竹梅菊的图案雕刻,没有福禄寿喜的匾牌铭文,没有琉璃瓦、马头墙,没有飞檐走角、斗拱挑昂……,但我们能感觉到这里有中国人恬淡的性情,安静的心灵,柔和的气质,友善的神情以及骨子里深藏着的美感与风度。
结语
当一种艺术形式继承了本民族的主流文化,表现了本民族的性格特征,顺应了国际的潮流,体现了时代的气息,那它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上升到艺术哲学的高度。中欧学院的建筑环境设计艺术是将本土文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同时,保留了本地域固有文化精神。这个项目是值得我们设计人思考和学习的案例,故记于此,以就教于师友。
作者:吴晓晨,现上海新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建筑总工,一级注册建筑师 ,高级建筑师。
配图来自网络,文字内容系作者原创。
往期推荐
>>>新外建·筑<<<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