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迫症=完美主义?是病,得治!

2016-12-29 何雪华 健康有约

管家说

东西要摆成直线、走路顺着地砖格走、不断地洗手、不停地看手机担心有来电没接……我们总是爱轻松自黑或笑人“处女座”“完美主义”甚至“强迫症”。



其实,真的有强迫症这一精神障碍!强迫症不仅可带来显著的心理和身体痛苦,甚至严重至无力承受痛苦和病耻感而自杀。



并且,强迫症的发病率一点都不低,医生临床发现可能高达0.8%~5%,由于未认识到发病,他们往往忍受了7-10年的痛苦才找准了强迫症的诊室门。


病例

学生哥强迫性联想多多


广州市男生小斌,至今为止已经被强迫症困扰达9年之久。


“开始时并没意识到是强迫症,只觉得小斌总是想得太多了。”小斌父母回忆,小学阶段小斌品学兼优,学习一直是班里第一第二名,从10岁开始,问题出现了——父母、同学、老师发现,小斌学习成绩一直一直掉,可学习态度、学习行为没看出来有什么问题。



可小斌对自己发病一直记忆犹新:脑子停不下来,控制不住地联想,比如看到一部手机,别人只是问下想下“手机颜色好看,哪个牌子的,多少钱”,自己却是从手机能做什么,上课用什么后果,自己能怎么承担……如果买需要多少钱,父母会不会给买,不给买的话能有什么办法,这些办法会有什么后果……手机里面是什么构造,怎么接发信号,跟别的电子产品技术有什么不同……”一直一直联想,累到不行了,到停不下来。”小斌说,别人看不到自己脑子在疯狂地转,强迫性地穷思竭虑,而且这一联想停不了,就没办法做任何事情。“总是恨不得有人猛拍我肩,哪怕是吼我几声,只要打断我的联想就行”。



这种情况在初中时还稍好,自己试着控制,让自己不要重复联想,家人的打断有时也有一定作用;到了高中,状况就越来越差,自控不行,旁人阻断作用也愈小。直到高考,小斌才勉强上了个三本学校。


父母直到小斌高中时确诊强迫症,才知道他是被疾病困扰,“之前只是觉得他想得太多了,一天到晚不知道想什么,想少点,多想点学习不就好了?!”确诊后,小斌一直配合医生诊断积极用药,甚至向医生请求“能否做神经阻断手术,哪怕变傻点也行,整天乱想太痛苦了”。


析病:

每天耗时超过1小时


像小斌这样,每天反复的不能自控的联想或行为,明知是不合理或不必要但难以控制或摆脱,原来是强迫症。省人民医院强迫症专家郑会蓉博士指出,很多人平日里喜欢开玩笑,自黑或笑言他人“完美主义、处女座、作”等等,其实了解强迫症,你可能就笑不出来——患者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承受。



强迫症其实不同于焦虑症、抑郁症,虽同为精神障碍,但症状更为复杂变异,治疗效果更差。多数强迫症患者有强迫与反强迫的有意识共存,想法或冲动来源于自身,虽极力抵抗,却始终无法自我控制。如强迫行为可表现为对病菌很敏感,毫无必要地担心;经常反复洗手,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防护需要;觉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经常没有必要地反复做某些事情,例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当脑子里出现听到或看到某一观念或某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词句,不断“接龙”联想下来。


有人会说“这些我偶然也会做、会出现,难道我也患强迫症?”


事实上,确诊是否强迫症,医生会根据病史、人格特征、症状特征、严重程度,社会功能状态等,还会通过定式化检查(如自评和他评的量表或问卷,包括人格测验等),甚至可能通过影像学检查等,增强客观指标评估。



而如何自我“发现”强迫症?郑会蓉指出,“反复出现不能克制或摆脱的想法、冲动、行为,每天持续约一小时及以上,因此引起工作生活的严重困扰,自感非常痛苦”,这些情况出现,建议到强迫症门诊就诊。


危害:

强迫及相关障碍甚至可导致自杀行为


郑会蓉指出,目前医学界已经不再将强迫症列入焦虑谱系范畴,而是单列为独立诊断类别的强迫及相关障碍。除了强迫症外,还包括五类强迫相关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皮肤抠抓障碍、拔毛发障碍、囤积障碍、物质/药物所致的强迫及相关障碍。



现代人离不开手机,反复检查手机不少见,不过,正常情况下这种动力定型是节省精力和提高效率的行为方式,不引以苦为其典型特征。而强迫症,则“费时性”突出,每天为此付出的时间需要1小时甚至更多,如一小时出不了门;半小时下不了床;二三十遍检查设定的重复动作;洗手洗得红肿掉皮不敢出去社交;控制不住地抠抓皮肤,弄到出血,换另一处再抓,出血处结了痂,又抠,不停不休;专注于他人看起来微小或观察不到的自身外貌的瑕疵或缺陷,甚至要求整形矫正。这些动作行为明显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效率,及带来社交功能的损害,到了连自己也无法容忍耐受的程度,以至苦于欲罢不能。

 

让强迫症患者更痛苦的是“反强迫”。他们出于“别人看我很正常”的想法,会尽量在社交场合避免或稍控制强迫行为,一但独处,其重复思维、行为则完全不能抑制,更加爆发。



更值得警惕的是,与抑郁症类似,强迫症患者因痛苦、绝望也会出现自杀行为。比如一名女生在国外留学,因常年受强迫症困扰自杀,留下遗书说“不要救我,我太痛苦了”。郑会蓉指出,“当强迫症患者因难以控制的思维、行为而不能坚持工作、生活,会有强烈的病耻感和无能感,时间久了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事实上,“强迫症与抑郁症的共病率高达60%~70%。强迫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往往是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的共同结果。”


治疗:

药物治疗有效性仅25-45%


医学界注意到,强迫症发病率越来越高,郑会蓉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强迫症发病率为0.8%〜3.0%,我国国内稍低,但从临床上估计现在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个人感觉可能高达5%左右”。但临床首次就诊强迫症门诊的患者并不多,强迫症的高发年龄是16~34岁,但研究报道强迫症患者发病平均7-10年后,才首次看心理心诊。这主要源于大众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还太少,以及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此,加强强迫症的科普教育和宣传,消除患者的病耻感,鼓励患者积极寻求治疗是第一步。


专家指出,强迫症发病前多伴有强迫性人格,患者个性基础往往是“高标准严要求”,性格更为细致严谨,与家庭要求严格也相关,不排除遗传因素;此外,发病前重大生活应激事件,或者大脑超负荷压力的运行,导致大脑功能失衡,也可能是脑结构的改变,甚至内分泌影响等,都可能是发病的因素。虽然目前尚不足以将强迫症的病因病理机制了解清楚,但可以明确的是强迫症的发病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较于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的治疗难度大。抑郁症的有效治疗可达70%-80%,但强迫症的治疗有效率只有25%-45%。同时,临床发现对于强迫症的治疗,要用比抑郁症高出三倍的药量才有效,并且连续治疗10~12周才有改善,如效果明显可进入维持期治疗1~2年,因此患者首次至少要保证3~12个月的门诊就诊。由于强迫症治疗不容易,郑会蓉说,因此,广东省人民医院强迫症门诊成立后,会尽量在一线药物基础上对足量、足疗程无效的患者推荐使用国际上非一线药物作为增效治疗;同时强迫症门诊与神经外科合作,进行深部脑刺激治疗,以帮助难治性的病人;也会推荐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治疗干预。她透露,目前正在进行磁共振波谱研究,以探索解决强迫症及皮肤抠抓障碍患者的脑影像学特征。



郑会蓉提醒,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外,对于青少年患者,家人和社会支持系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他们阻断和监控强迫行为,帮助他们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抛弃病态的完美主义,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和降低复发。


医学指导/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强迫症门诊   郑会蓉副主任医师

文/广州日报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张丹娜

图/网络

编辑/何家


了解近期热点文章


吃荤生女,吃素生男?“清宫图”可预测胎儿性别?这些民间传言靠谱吗?

这种药材被称为“救命仙草”,真的那么神?

辟个谣 | 中美儿童白血病治疗水平相差50年?对白血病的常见误解还有这些……

家有吸烟的人请注意,大约85-90%的肺癌病例都是吸烟导致的

天了噜 | 这项常见运动居然能使人瘫痪,这五类人最好别做

期末考临近,学生哥多吃这些东西护眼益智

小酒怡情?骨折补钙?|本期名医大讲堂为您揭开酒与癌&钙与骨的秘密(内附专家讲座视频)

网购遇到“灵丹妙药”,你以为“拾到宝”?别高兴得太早!

胎教、早教大多瞎折腾?提升脑力不妨从小说双语

警惕!二宝更易发生新生儿溶血,风险怎么防?


回复以下关键词

即可了解相关热点文章:

 | 吃货营养课堂 | 素食 | 食品安全 | 

 | 汤谱 | 粥 | 补钙 | 补血 |

 | 养生 | 秋燥 | 膏方 | 药膳 | 八段锦 | 天炙 | 

 | 药材 | 拔火罐 | 食疗 | 体质 | 

 | 腰椎管狭窄 | 颈椎病 | 骨质疏松 | 脱臼 | 

 | 食肉菌 | 超级细菌 | 淋巴瘤 | 口腔溃疡 |

| 伤口护理 | 常用药 | 产检 | 体检 | 医保 |

 | 感冒 | 近视 | 胃炎 | 中风 | 痛风 |  白血病 |

 | 戒烟 | 血压高 | 胃癌 | 肠癌 | 打嗝 | 肿瘤 | 乳腺癌 |

| 产检 | 二孩 | 坐月 | 多囊卵巢 | 母乳 | 不孕 | 男科 |

 | 多动症 | 手足口病 | 宫颈癌疫苗 | 

 | 瑜伽 | 马拉松 | 更年期 | 老年痴呆 | 求医指引 |

 | 名医大讲堂 | 脱发 | 备孕 | 急救 | 

[ 近期热点活动 ] 感动瞬间 | 最美笑容 |

也欢迎您在后台留言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我们将按需不断更新内容!么么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