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22;你好,2023学院这一年做了什么?系列之三:科研工作
2022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院围绕学校的重点工作任务,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党建等方面踏实工作,顺利完成本年度的各项计划任务。现就2022年学院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01
广泛合作,平台建设有突破。本年度学院紧密与区内外相关单位合作,先后两次组团赴梧州开展调研与合作,与南宁科技局、贺州科技局、北海科技局保持紧密联系,在建筑陶瓷、有色金属冶金、碳酸钙、不锈钢冶炼、再生塑料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合作成果。参与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3项。新增1个国家级平台“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与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厅级平台“广西高校天然与生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与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了广西特种矿物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等单位共建广西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发展现代产业学院,与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申报并获得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专项“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型研发机构能力建设”。
02
科研项目和成果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3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广西科技开放项目21项,获得企业委托技术开发等横向课题14项。合同经费240余万元。王林江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刘来君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2年发表的科研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因子明显增加,一区二区论文增加10%,共发表学术论文215篇(含教改类社科论文),其中SCI收录165篇,;申请专利41项,授权25项,转让专利1项。
03
创新科研范式,打造11个科教团队。基于广西的资源禀赋和学科发展的前瞻性,组建了铟锡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器件、铅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压电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稀土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稀土磁光功能材料、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生命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生物基高分子复合材料、冶金新技术、铝材先进加工等11个团队,全院95%以上的专职教师加入了团队。
04
提升重点实验室的服务水平和宣传力度。对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进行了升级和维护,解决了实验室不达标、仪器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并且减少了安全隐患。所有大型仪器进入了学校的仪器使用预约系统,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转效率。建设了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网站,组织科普活动,承办了2022年度2022年学术年会、2022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和第二届屏风山青年学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分论坛,协办了桂林第一届超硬材料研讨会。
再见,2022;你好,2023 学院这一年做了些什么?系列之一:学科建设
再见,2022;你好,2023 学院这一年做了什么?系列之二:本科教学
“喜迎2023‘镜头中’的春节”大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