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买房、不买车,这个有钱有势的吴地世家,只喜欢买字画、买大鼎……

2017-07-06 掌上易拍 掌上易拍

早在明代

苏州对书画等古董的收藏风气

已经极为兴盛

清代,吴地世家门第群体

延续了对书画古物的鉴藏雅好

出现了张丑、陶裸、陆恭等著名私人收藏家


《姑苏繁华图》(局部)


当时的两大收藏中心——北京扬州

已经相继衰落

苏州俨然代替扬州成为江南地区的

书画流通与收藏中心

潘氏家族便是此时的苏州收藏名门之一

历经潘奕隽、潘世磺、潘遵祁、潘曾莹等几代

200年的积累

成为晚清江南地区重要的私家收藏之一


潘氏老宅


潘家门第显赫,人称“贵潘”

状元、探花、翰林、举人不胜枚举

享有“天下无第二家”的美誉

有钱又有势,风头一时无两

但这家人却不买房也不买车

只喜欢买字画、买大鼎...


风气之先——潘奕隽


潘氏先祖潘奕隽曾官至户部主事

乾隆五十八年(1793)

潘奕隽“致仕”回乡

与苏州及周边地区的画家

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从此潜心于书画收藏


潘奕隽


潘奕隽喜爱收藏到了痴迷的地步

搜集了大量的古玩字画

其所居三松堂所藏名画皆为精品

如徐渭《黄甲传肿图》、文征明《红杏湖石图》

周臣《松荫话客图》、仇英《枕琴图》

李鱓《时新佳品》等


文征明《红杏湖石图》扇页


潘奕隽不仅喜欢书画收藏

还喜欢收藏各类古籍善本

潘奕隽的“三松堂”藏书

先后收藏历代典籍达数万卷

与大藏书家黄王烈、袁寿阶齐名

其所收藏仅经黄王烈校跋的珍贵典籍

就达到了百种以上


《唐女郎鱼玄机诗集》,潘奕隽旧藏


作为潘氏家族的第一位进士

潘奕隽通过自己的努力

不断拓展家族的社会关系网络

潘氏家族地位迅速得到提升

逐渐成为江南一等望族巨绅

潘奕隽也成为苏州文化界的领袖式人物

开潘氏家族收藏风气之先


广交画家——潘世磺、潘遵祁


画家亲密关系

在潘奕隽的后人——潘世磺、潘遵祁身上

更是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潘世磺与王学浩以兄弟相称,过往甚密

潘世磺、潘遵祁父子与外埠画家也广有交游

比如上海的改琦、杭州的戴熙等

都是潘家的座上常客


潘遵祁


当时苏州著名的书画收藏家陆恭

也是潘遵祁的舅舅

对潘遵祁的收藏产生了很大影响

潘遵祁在陆恭处见到了许多古代大家的作品

这一层亲戚关系

也为潘遵祁的书画鉴藏活动

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同时陆恭还是潘遵祁藏品建设的重要来源之一

潘遵祁的四梅阁中所藏的《四梅花卷》

便是由陆恭处得来


南宋杨无咎  《四梅花卷》


除了陆恭

潘世磺、潘遵祁父子与苏州

乃至江南的收藏家也有大量的来往

这些人基本都是其父潘奕隽的朋友

他们在一起的互相探讨、知识互换

为潘世磺、潘遵祁父子对书画真伪的判断

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支持


潘遵祁 《兰花图》


潘世磺、潘遵祁父子认为

能够见到的书画作品是一种缘分

即所谓的“墨缘”

这种观念贯穿于其书画鉴藏活动的始终

这种朴素的相信缘分与天意的观念

使其对见过和收藏的书画作品极为珍惜

也对潘氏父子书画鉴藏活动有很大影响


批判“正统”——潘曾莹


在仍以四王余韵为主导的晚清画坛

潘曾莹针对“正统派”泥古不化的艺术趋向

以及徒取枯淡之笔墨的创作理念予以批判

并在《墨缘小录》画家小传的文字中

委婉地流露出了他对各人画作

优劣品第的判断

而且带有鲜明的个人好恶色彩

他所推崇的画家无不出自

以苏州为发源地的“吴门画派”蹊下


潘曾莹


对于当时“正统派”纷纷指责

朱昂之的晚年风格

潘曾莹则高度评价为:

“随意挥洒,直入白阳之室”

在对于王学浩的评论中

“正统派“所嫌“用力过猛,未免失之霸悍”的画风

在潘曾莹眼中却是“苍健”、“苍浑之极”的典型


朱昂之  《临六如居士笔意》  


个性十足的潘曾莹

画论也有自己的美学洞见

并著有《红雪山房画品》一书

仿照唐代诗论家司空图《诗品》的体例

绘画作品也分为十二品

美学修养如此之高的他

也是潘氏家族中书画成就最高的成员之一

并把自己对绘画的认知和实践

转化为对历代各家

书画真伪优劣的鉴赏品判


另辟蹊径——潘祖荫


对书画收藏如此入迷的潘家

有着浓厚的家庭收藏环境

这些无不深深地影响到潘祖荫

使他终身走上了鉴藏之路

但与先人酷爱书画收藏不同

潘祖荫另辟蹊径

独独偏爱青铜器

为此将大把的银子都投入了青铜器收藏

以至于所乘车马轿舆是最破烂的

可谓到了疯狂的地步


潘祖荫


潘祖荫所藏的钟鼎彝器

多达五百余件

成为清末收藏吉金当之无愧的第一家

当时最著名的三件西周青铜重器

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

其中前两件就为潘祖荫收藏

也正因为此,他刻有“天下三宝有其两”印章一枚

攀古楼是他存放青铜器和石碑的储藏处


大盂鼎

大盂鼎  内部铭文拓本


大盂鼎最初为豪绅宋金鉴所得

后来被县令以500两黄金购去

宋金鉴得官翰林后又用白银3000两买回

最后为左宗棠所有

因为左宗棠被弹劾时

潘祖荫曾三次上疏营救

左宗棠便以大盂鼎相赠来报答潘氏大恩

另一件大克鼎

是潘祖荫花费650两白银购得的


大克鼎


清代是金石学的鼎盛时期

学人士子、官宦商贾争相搜购

使钱币、碑贴、三代彝器等青铜器

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藏品

每逢彝器出土,潘祖荫都最先去收购

搜罗了钟、四齐镈、史颂鼎、匽侯鼎

盂鼎、善夫克鼎等稀世文物

潘祖荫对自己的藏品极其珍视

并喜欢深入探究其内涵



潘氏家族一脉从乾隆朝到同光年间

一直是苏州地区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

潘家通过丰富的收藏和广泛的交游活动

在政治、文化上成为了苏州乃至周边地区的

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家族

几百年光阴转眼即逝

潘氏后人潘达于女士

陆续将潘家世代收藏的大量文物捐献国家

世代藏品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归宿


热点爆文推荐,点击下方文字链接阅读


他与香港几十位女星有染,身价百亿大把甩钱买名画...

称霸上海滩的几位古董大鳄,为何锒铛入狱?

除了春宫图,浮世绘还有什么?

民国初年享誉京城的大收藏家,死后藏品却尽数流失海外…

他盗运70箱清宫文物后,在逃亡路上将国宝纷纷赠人、置换、丢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