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贸易战中的“电影战争”

猫影文娱编辑部 猫影文娱 2019-12-16

作者 | 猫叔


现在“中美贸易战”全面开火,各个领域的摩擦不断升级,而且这把火已经烧到了“影视行业”。


受贸易战影响,《带着爸爸去留学》《我在北京等你》(原名《在纽约》)等“涉美”电视剧被紧急撤档,美剧《权力的游戏》第八季大结局未能在国内如期播出,正在热映的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联盟4》也无缘密钥延期,这还是“复联”系列首次无缘密钥延期……


关于“限美令”,各种传言一直不断,有人警告“请勿使用美国艺人、美国主创,更不要选择赴美拍摄”,还有人煞有其事地叫嚣“好莱坞影片即将停止进口审查”……



猫影文娱(ID:maoyingtv)经过多方求证,“好莱坞影片进口停止审查”完全是无稽之谈,但导向有问题的影视剧受影响却是事实。


中美电影合作,兼具文化和商业的双重价值,所以“电影战争”,同样是这场贸易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今年4月,中美代表就针对两国全新的电影贸易进行过商讨,双方主要存在两大分歧:1、美方要求将34部分账片提升到50部;2、美方要求票房分账从25%提升至40%。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这样的要求,中方并未同意。


事实上,自从1994年好莱坞大片推开中国的大门,中美电影贸易之间就一直摩擦不断,也正是在这种摩擦中,中国市场从高度管理走向逐步开放,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但中美双方的博弈,从未停歇。


中美“电影贸易战”1994-2019


通过对中美电影合作历史的梳理,猫影文娱(ID:maoyingtv)发现,中美电影贸易合作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之前)只有批片,没有分账片


1994年之前,中国只有批片,没有分账片,更没有好莱坞大片的概念,因为那时候的批片均为不超过2万美元的买断发行,电影市场极其低迷。


低迷到什么程度呢?1993年的观影人次下跌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只有1979年观影人次的1/7,全年所有电影总票房才13亿,中国电影市场不仅没有进步,反而一直在倒退。



为了丰富国内银幕、激活电影市场,中国开始采取分账片的形式引进好莱坞大片作为“救市主”,1994年11月的《亡命天涯》拉开了中美电影业合作的大幕。


第二阶段:分账片配额10部,外方和中影共同分账46%


《亡命天涯》创造出1994年2500万的票房奇迹,从1995年开始,《真实的谎言》《阿甘正传》《狮子王》《生死时速》等好莱坞影片大量涌入中国,观看好莱坞大片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休闲方式。


按照电影局批复,中影公司每年有10部分账片进口名额,当时的具体分账比例是:外方片商和中影公司共拿总票房的46%,省市级电影公司拿到8-10%,剩下的44-46%为影院所有。


第三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WTO,分账片数量由10部增加到20部


从2001年开始,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升温,好莱坞电影持续称霸榜单。就这样在一边慢慢开放,一边严控配额的政策调控中,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往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四阶段:2012年之后,分账片数量扩容到34部,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


2007年4月,美国将中国政府对电影、录音制品等产品的某些限制措施诉至WTO。2009年12月,WTO裁定中国违反了WTO相关条款。为了执行上诉机构的裁决,中美两国于2012年2月签署了《中美关于用于影院放映之电影的谅解备忘录》。


在《备忘录》之中,中国同意在每年20部海外分账电影的配额之外,增加14部分账电影的名额,但必须是3D或IMAX电影,而电影票房分账比例由此前的13%提高到了25%。


事实上,这场谈判非常艰难,直到2015年,中美才签订了《分账影片进口发行合作协议》,作为2012年《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的业内正式合同。在这份正式协议里,中方还做出了一个让步——允许国外第三方公司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进行审计。


2015年10月,专资办数据正式推出了国内第一个官方数据统计平台。


此后,美国电影协会委托普华永道对中国票房进行审计,结果查出了2016年有9%票房瞒报,大约损失了4000万美元的票房。


猫影文娱(ID:maoyingtv)注意到,2019“五一档”过后,“专资办”实时票房数据停止向社会实时更新,在中美贸易战的敏感时刻,这似乎成了中美电影贸易谈崩的信号。


好莱坞入侵中国,还是中国影响了好莱坞?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和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美电影市场的互相较量和渗透,注定旷日持久。


作为美国,其实一直都在为好莱坞影片在华权益进行争取,比如分账比例希望更高、排片时间希望灵活,以及争取民营公司引进电影的可能性。


而中国的态度就是,慢慢开放,步步为营。电影市场开放是大势所趋,但控制配额同样也是常态,通过配额和排片保证国产片票房占比是基本原则。


2015年《悉尼先驱晨报》曾经报道,好莱坞希望中国取消配额,但很显然这并不现实,中国想保护本国的电影业,并通过限制外国影片的进入,最大程度地对美国电影制作公司施加影响,甚至美国影视制作公司已经开始提交剧本内容让中国当局审批。


对于好莱坞影片来说,约有2/3的票房来自北美以外的地区,而这2/3的票房里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于中国。好莱坞在中国大卖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当大多数电影是由美国人编剧并执导,而很大一部分观众不再是美国人的时候,电影制作公司还能一直假装观众并无分别吗?


所以情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是我们在想好莱坞要什么,现在是好莱坞在想中国观众要什么。


表面上看是好莱坞影片入侵了中国电影市场,但这种“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开始看中国“脸色”,看中国政策的脸色,也看中国观众的脸色。


在这种互相影响和博弈的情况下,中美双方的合作也频繁了起来。


2016年张艺谋执导的《长城》,作为中美合拍的第一部“重工业电影”,从投资方、导演和演员等主创团队,甚至到电影主题“长城”,都是以“中国元素”为主。虽然影片不算特别成功,但在中美电影合作史上却有着标志性地意义。


除了中美合拍之外,为了更好地进入中国内地,好莱坞开始将香港作为入华跳板,通过香港公司掌控内地电影公司的股份,以便在投资渠道、政府审批方面获得便利。


而中国各大电影公司也开始在美国成立分子公司,甚至收购好莱坞公司,从制作环节和投融资环节进入好莱坞。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中美贸易战打得如火如荼,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的电影工业确实跟好莱坞还有一定的距离,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的电影传播范围还相当有限,主要的国际路径就是通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引起关注,很难借助海外商业院线来进行大规模传播。


即便是这样,近年来能够在国外获奖的作品,也变得少之又少。


中国电影贸易逆差问题突出

出口规模小,国际市场占有率低


在“中美贸易战”中,美方不断提到一次词——对华“贸易逆差”(指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


但就电影产业而言,中国的电影贸易逆差问题非常明显,不仅无法跟世界贸易第一强国美国不可相提并论,跟日本等贸易文化强国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从2000到2010年,中国电影、音像出口额增长了10倍,但也只有1.2亿美元,在世界贸易额的比重不到1%,而美国的视听产品已经超过航空、航天业,居出口贸易首位,年出口额在600亿美元以上,国际占有率一直都在50%左右。


就亚洲来说,日本的影视娱乐业经营收入也已经超过了汽车工业总产值,而韩国的文化产品出口额也超过了进口额,实现了贸易顺差,但中国电影产业的贸易逆差却一直存在。


目前我们有五十多亿票房的《战狼2》,国内票房20亿30亿级的电影已经比比皆是,但是这些电影在国外却很难获得同样的风光与地位。


《战狼2》北美票房才100多万美元,2018年度内地票房冠军《红海行动》,北美票房仅154万美元(约1042万人民币),内地票房亚军《唐人街探案2》北美票房198万美元(约1340万人民币),而这已经是2018年国产电影取得的最好成绩了。


2019年《流浪地球》北美票房在400万美元左右,已经是近几年来的最好成绩了。


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以至于大多数国产片只是致力于在中国这个“安乐窝”里争抢中国观众的票房,即便这样,也只能勉强守住自己原有的疆土,而且还是在各种政策保护之下,国际上的影响力根本无法跟美国相提并论。


好莱坞影片碾压大多数国产片是不争的事实,国产片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低也是事实,所以即便是中国政策牵制,电影的贸易逆差还将持续存在,而中方的一切政策,其实都是在保护国产电影,给国产电影和国产电影人,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


2013-2017电影界的“洋务运动”


201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后,中方趁机提议,能否举办一个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重点邀请国内电影行业的年轻导演赴美学习交流,为了争取机会,据说是以增加分账片配额为代价。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这也被称为21世纪电影界的“洋务运动”。



2013-2017年的5年间,国家电影局累计派出9批,超过60位优秀电影从业者赴美交流。其中包括乌尔善、张一白、张猛、薛晓璐、宁浩、陈思诚、路阳、大鹏、李玉、徐峥、管虎、程耳、郑宝瑞,以及《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几乎包括了国内所有有潜力的青年导演。


韩延、管虎、李玉、徐峥、大鹏在派拉蒙合影


而且广电总局还根据好莱坞公司的特性制定了不同的交流计划,派往拉蒙和二十世纪福克斯交流的主要是以导演为主,派往迪士尼交流的主要是动画人才,派往NBC环球影业交流的,主要是影视高管,从导演、制片、工业化管理,甚至服装道具、后期特效等各个方面进行调研学习。


2016年11月,广电总局跟索尼影业达成了“中国编剧计划”,计划每年挑选四名中国编剧,前往美国索尼总部进行学习。但或许是2017年《中美备忘录》到期的缘故,这一项目最终未能落地。


而且其他派送计划也戛然而止,猫影文娱没有查到2018年的赴美人员名单,在2018年一轮一轮边打边谈的中美贸易战中,“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就此搁浅。


不得不说,“中美电影人才计划”这几年,青年导演的成长有目共睹,国产片至少在中国本土,不再像往年一样被好莱坞影片随意碾压。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电影加油


目前,2012年签订的《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已于2017年到期,2015年签订的《分账影片进口发行合作协议》也即将到期,而新一轮的谈判,估计得在“中美贸易战”降温之后才可能重启谈判。


在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下,科技战争已经被推到台前,电影战争也开始硝烟弥漫。


让人欣喜的是,虽然一直遭受好莱坞的冲击,但在一轮轮的中美电影博弈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市场逐渐走向了开放,这种开放同时也透着一股“文化自信”,但这也得益于国家对于电影产业一直存在的“适度保护”政策,控制进口配额,设置国产电保护月,院线建设中限制中外投资比例……就是这些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甚至不舒服的政策,让中国电影在好莱坞的夹击之下,渐渐变得繁荣而强大起来。


落后就要挨打。不管是控制分账片配额,还是派遣人才赴美交流学习,国家的目的其实非常明确,就是想减少挨打,在保护本国电影产业的情况下,尽量向好莱坞学习,让中国电影人尽快变得强大起来。


现在,国产片勉强只能守住本土票房,国际市场的传播还有待开拓,国内票房固然重要,但要知道,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输出,也是电影行业不可推卸的终极使命之一。


-END-



近期热文


*  约谈、整改、封号、停更……阅文集团的问题是所有网文平台的通病

*  从自卑到自信,我走了13年 | 专访秦俊杰

* 《复联4》无缘密钥延期,“限美令”呼之欲出?

*  主旋律“破冰”

*  付费短视频VS网络大电影:迎接新风口,还是抓住老机会?

*  深扒29部都市剧,探究2019都市剧生存法则

*  惨!拍完的电影,砸手里了!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投稿

请联系微信wlddy001 | dacong36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