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哑火的音乐综艺能靠“流量和经典”盘活吗?
作者 | 金起伏
如果问哪一类综艺能吸引到老中青三代人,那么非音乐综艺莫属。从早期的《青歌赛》《超级女声》再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声入人心》,音乐综艺常年屹立不倒,即使声势大不如前,仍然在观众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近几年,音乐综艺也产生了多种新的模式,只不过能引领潮流的音乐综艺似乎越来越少了。截止到目前,今年的音乐综艺,只有《乐队的夏天》掀起了小高峰。
第四季度已经过半,像《蒙面唱将猜猜猜》《跨界歌王》等大体量的音综都集中发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实不用完全看数据,从观众的讨论度来看,音乐综艺的存在感也在不断变弱。
一方面,圈层化的发展趋势已经覆盖整个综艺市场,音综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音乐+、是深入更多圈层领域;另一方面,在形式荒、嘉宾荒、作品荒之后,音综再一次陷入到循环的困境。
大杂烩的形式
音乐综艺从青歌赛开始已经开发了所有可以竞技的模式,模式的难以创新使得音乐综艺在不断转变方向中疲态逐渐显露。
2005年《超女》火遍全国,那时候的音综是选秀的模式,主打的是素人,之后《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快乐男声》等一大波选秀节目都是这个模式。直到2012年,《中国好声音》引起全民热议,首次有综艺将决赛之夜搬到体育场,直接举办了一场小型演唱会。
这个时候的音综是素人的狂欢,素人资源挖掘殆尽的时候,音综的触角伸到了老牌歌手身上。
2013年,《我是歌手》让已成名的歌手走上竞演舞台,让观众重新发现“宝藏歌手”。《歌手》已经办了7季,几乎能请到的歌手都请了个遍,这个时期是经典的二次利用。
到了2017年,小众音乐横空出世,《中国有嘻哈》燥了一整个夏天,《声入人心》颠覆了观众对美声音乐的印象,让小众音乐嘻哈正式走进大众视野。
之后的日子选秀继续回归,老歌继续翻唱,只不过每个音综的形式都更趋向于大杂烩。
第四季度的新节目《我们的歌》像是新老组合版的《歌手》,被称之为是档“融梗”的节目,在节目从立意到规则到环节设计上,都能够看到许多其他音乐节目似曾相识的地方。
可以看出,几档音乐综艺都没有跳出已有的节目模式,这也是音乐综艺市场发展至今,集体面临的局限性。
流量+经典的循环阵容
除了形式上要创新之外,选嘉宾对节目组来说也是太难了,无论是素人还是专业歌手,选手荒已经是全行业的难题。
为乐坛寻找新的声音,输送新鲜的血液;为正在更新换代的国内娱乐行业寻求突破口,重新找到电视观众的刺激点……这些殊途同归的市场刚需成为了刚起步的音乐综艺身上的“重要使命”。
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当年横空出世的时候不仅是综艺节目的惊喜,更是整个音乐行业的惊喜。
谁在搞垮音乐综艺
音综不仅是观众热爱的题材,在商业上更是颇具价值,音乐综艺对艺人的价值赋能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
李宇春、华晨宇、吴莫愁、张碧晨、毛不易……音乐综艺的每一次发展,都伴随着强大的造星实力;而赵雷、彭佳慧、张韶涵等再度进入大众视野,则让观众看到音乐综艺推动专业歌者翻红的能力。
既然有了利益的纠葛,音综就屡次传出暗箱操作的新闻,或者像《歌手》这类的节目,阵容一发出,基本可以确定名次。而最近的音综则成了网红或者小透明们翻红或者镀金的好机会。
《这样唱好美》的舞台上,《陈情令》中饰演师姐的宣璐,第一次以唱歌的形式表演,因为不擅长而全程高度紧张;2009年的超女冠军江映蓉也出现在了该节目的舞台上,两人延续曝光度或翻红的意图相对明显。
没有原创作品也是音综的一大危机,毕竟经典的消耗速度实在太快了,不管用何种形式来翻唱,始终都在消耗经典,延续经典很难,创新也很难,但如果一味的消耗已有的资源,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开源要比消耗长远。
在今年音综集体哑火的情况下,明年将要上线的新音乐综艺,大都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从节目类型和主题来看,竞技、诗歌、旅行、社交成为关键词。
音乐+脱口秀《听什么歌都像在唱自己》,主要采用线上ktv模式,用音乐表达心声;音乐+旅行《唱给世界听》,李宇春、吴青峰、张亚东将在海外集结,回归音乐和旅行的本质,与日本顶尖词曲创始人合作,打卡日本多元音乐标志地;音乐+诗歌《中国好诗歌》《诗乐远方》,探索诗歌和音乐结合的多种可能,最终去呈现音乐综艺的新表达;音乐+社交情感《我想和你唱·心动季》《我们对唱吧》《中国原创季》等,突出音乐节目的社交属性和情感元素。
虽然这些文案写的天花乱坠,但小影(ID:maoyingtv)在没播出之前还是持怀疑态度,毕竟创新不易,而不伦不类可太容易了。绚丽的外壳只是吸引观众的一种手段,要想拯救音综最终仍然要回归到音乐本身,
-END-
近期热文
* 鹿晗张艺兴马思纯纷纷“黑红”,签约杨天真已变高风险赌局?
* 台庆惨到只剩三个节目,但你知道52岁的TVB有多努力吗?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13752255077
转载 | 加入社群 | 投稿
请联系微信 1381021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