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真,的,带,菜,来,了!
说起我们的民族天赋,除了种菜,大概就是吃了吧?
会吃、爱吃的特质深深刻在咱们骨子里,哪怕是和吃不搭边的东西,我们也能从中看出来吃。
就比如“中国天眼”FAST,全名叫做“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乍一看,这……不就是一口大锅吗?
一口好锅,不能浪费!于是,我们的小朋友们……
中国国家天文快吓“结巴”了……
昨天上午,国家天文官博发出上面这张图,文字间充满了不可思议。团中央官博也进行了转发,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怎么能怪小朋友呢?
只能说,不愧是吃货民族的下一代。然而看看评论区,网友关心的竟然是……没!硬!菜!
没硬菜不要紧,我们自己来。
来,是你最爱的小龙虾!
小虾大虾一个都不能少!
鲲煮不下,清蒸鱼来一条吧?
妈妈说,主食也要好好吃。于是……饺子来一盘吧?
既然是锅,那怎么能少了我们的最爱——火锅呢?
煎炒烹炸煮,真的是非常全能的一口锅了!
关爱下一代的吃货网友们,甚至非常热心地在评论区里盖起厨艺指导楼了。
吃货民族之名,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啊。
虽然评论区里口头做菜得很开心,不过说到底,其实……FAST这锅,是漏的啊。
天眼的瞳孔:核心部件馈源舱↑
中科院之声现身,给大家科普了一波这口锅的正确吃法。
FAST是个什么“锅”?
FAST这口“大锅”,“锅边”是一圈直径约500米、高5.5米、宽11米的环梁,由50个承台支撑。考虑到热胀冷缩,设计者巧妙地让支座实现滑移。
“锅面”较为特殊,先要“编织”由6670根主索组成的网,再将4450块边长在10.4米——12.4米、重在427——482.5公斤、厚约1.3毫米铝制反射面单元,依次安装在索网上面。纵横交错的索网可以实现对反射面板的调姿,最终形成300米口径的瞬时抛物面。
“锅底”更为有趣,馈源舱停靠平台位于主动反射面中心底部,重约30吨的馈源舱则均匀分布在“锅”周围的6个支撑塔的作用下,悬在距地面80米处。
在FAST提出的“科学目标菜单”上,排在首位的是“巡视宇宙的中性氢”。中性氢是指宇宙中未聚拢成恒星发光发热的氢原子,观测中性氢信号,能够获知星系之间互动的细节,还能推算宇宙发育的蛛丝马迹。
另一道值得期待的“主菜”是“观测脉冲星”。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的最终产物,目前已观测到的约2000颗脉冲星均在银河系内,FAST将对准银河系外。
而随着“锅”的主体完工,科学家们将边调试、边收集“食材”。面对纷纭世界,他们还需过滤“杂质”,潜心运维,方能烹出一锅荟萃。
“天眼巨匠”南仁东
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作为中国重大科技成果的代表,出现在习主席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它是科学奇迹,也是大国崛起之际综合国力的体现。问天,寻迹,FAST独领风骚!这是国人之傲,也是人类之傲!
当FAST以它无与伦比的科技高度和美轮美奂的梦幻造型享誉世界之时,人们会更加想念那位为FAST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天眼巨匠——南仁东。
南仁东先生是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自1994年起,他一直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负责编订FAST科学目标,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工程的顺利完成作出了卓越贡献。
南仁东先生是最早在国际天文学会担任分部主席等重要职务的中国天文学家,他也是一位卓越的综合技术专家,在天文科学和天文技术方法领域造诣深厚,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及技术人才。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50g11gv7&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
“南老师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南仁东的同事和学生们评价。
故事要从24年前说起。
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南仁东跟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设想。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施工难度能不能克服?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他要寻找当地的窝凼——几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体围绕,正好挡住外面的电磁波。
“为了选址,南老师当时几乎踏遍了那里的所有洼地。”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回忆,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
南仁东参加早期的大窝凼选址
访山归来,南仁东心里有了底,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建设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但能不能筹到足够资金,南仁东心里没底。
“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
有那么几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自己的大望远镜项目。“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他一度这样自嘲。
每一步都关乎项目的成败,他的付出有时甚至让学生们觉得“太过努力了”。
连夜要赶项目材料,课题组几个人就挤在南仁东的办公室,逐字逐句推敲,经常干到凌晨。
汇报项目是每一个课题首席科学家面临的题目,南仁东每次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
把FAST项目扛在自己肩上,南仁东也有对付压力的特殊方式。“如果碰到一件事情特别难,南老师会沉默,抽烟很厉害。那个时候,去他的办公室要戴防毒面具。”甘恒谦说。
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说:“南老师的执著和直率最让我佩服。担起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各种职责,推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
2016年9月25日年竣工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度过了举步维艰的最初10年,FAST项目渐渐有了名气,跟各大院校合作的技术也有了突破进展。2006年,立项建议书最终提交。通过最后的国际评审时,专家委员会主席冲上前紧紧握住南仁东的手:“You did it!(你做成了)!”
“FAST项目就像为他而生”
在FAST现场,能由衷感受到“宏大”两个字的含义。而在10多年前,这样的图景在南仁东的脑海里已经成型。他要做的,是把脑海里成型的图景化成现实。
“南老师知道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他的学生岳友岭说,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锁网变形,既要受力,又要变形,在工业界没有什么现成技术可以依赖。“国家标准是10万次,我们需要200万次的伸缩,南老师自己提出了特殊工艺,后来支撑起FAST的外形。”
不认识他的人,初见面觉得南仁东像个农民。面容沧桑、皮肤黝黑,夏天穿着T恤、大裤衩骑着自行车,他自己也跟学生说:“就像个农民。”
熟悉他的人才知道,他对绘画诗书、服饰美学都颇有研究。早年在清华求学时,机械制图比赛就拿过第一名。上世纪90年代,他甚至办过讲座谈服饰潮流美学。
岳友岭曾见过南仁东画50×60厘米的画,“能看出来是专业水准”。“南老师在美学层面造诣比较深,我们FAST徽标,是南老师自己设计的,南老师的PPT配色,也都是自己调出来的。”岳友岭说。
在他的助理姜鹏看来,术业有专攻,在FAST项目里,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力学,有人不懂金属工艺,有人不会画图,有人不懂无线电。“这几样你能懂一两个就算不错了,但偏偏南老师几乎都懂。”
“这个庞杂巨大的射电望远镜项目就像是为他而生。”姜鹏说。
小学生们的这波操作
和网友的调侃
实际上是以他们特有的方式
对新时代中国科技成就的
一种情感表达
致敬国之栋梁
致敬中国科技
好文推荐★点击可跳转原文
欢迎转发留言
----- 寸金团委 -----
转自丨共青团中央
编辑丨徐佳昱
▲欢迎投稿▲
cjxytwxcb@qq.com
丨星期一丨星期二丨星期三丨星期四丨星期五丨
丨星期六丨星期日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