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原来这才是对佛的真正供养

2017-10-08 那兰陀寺


佛陀进入涅槃前,卧于娑罗双树下

 当时佛陀身上披的是居士福贵供养的“柔绢金色衣”。福贵原先是外道阿罗逻·伽罗摩的信徒,他见到佛陀和僧团在静坐,深为那种宁静所触动,佛陀为他描述了禅定的境界之后,他就皈依为佛陀的在家信徒。佛陀即将入涅槃前的肤色极其光辉明亮,据说让这件金色衣披在身上时都显得失色。当佛陀以“狮子卧”的姿势右侧卧于娑罗双树下时,娑罗双树在非开花时期开花并散落,空中的天神也同时散花奏乐供养。但佛陀却说这些都不是适宜的供养方式,他强调依法修行才是对他最高的尊敬和供养。

 当地的末罗族人闻讯之后纷纷赶来拜见,因为人数太多,阿难陀尊者安排他们以家庭为单位,一团一团地集体礼敬。

北传《大般涅槃经》“阿难!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凡大小之行,皆以法随法而住,持身正直,随戒、法而行者,则是对如来最上之尊敬供养。”


南传《大般涅槃经》:“亚难,仅仅这样行动上的尊敬不能认为是真正尊敬,尊重,崇拜,敬礼及礼拜如来。比丘,比丘尼,居士男或居士女,谁如果真正跟着法实习,实行完全遵守戒律和真理,可以认为是崇高的尊敬,尊重,崇拜,敬礼及礼拜如来。 ”



现在,有不少人,捐了很多很多钱,给寺院和住持,认为这就是虔诚“供养”。


在佛教的《长部第一六大般涅盘经》、《长阿含第二游行经》中,有一段释迦牟尼佛解释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对佛供养的故事,可以让很多人恍然大悟。


释迦牟尼佛在临近涅盘的时候,来到了末罗国的拘尸那城。那时,释迦牟尼佛来到城中的沙罗林时,就不想再走路了,遂选择在林中的双树间涅盘圆寂。


释迦牟尼佛要求弟子阿难在双树间为他铺床。释迦牟尼佛头朝北,面向西,双足交迭,保持侧卧。


这时,沙罗树虽然不在开花的季节,却开起花来,花朵从树上掉落下来,纷纷落在佛陀身上。除了沙罗树花外,还有更多的曼陀罗花与栴檀香末,从空中飘下,落在佛陀身上,也飘满了附近的地面,空中还响起了无限美妙而奇妙的乐声与歌声。


这些奇异的景象,使阿难感到非常震撼。但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解释道:“阿难,这是一些栖居在沙罗树林、笃信如来的飞仙、天神,以奇异的花来供养我,但这也并不是真正的供养如来。”


阿难问道:“那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供养如来呢?”


释迦牟尼佛回答说:“只有能够受持正法,实践正法,随戒、随法而行的,才算是真正的供养如来!”



原来,供养如来佛,不是供养他多少金钱和物质,而是供养者能够在听闻正法之后,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正法法理的要求去归正自己,不断坚持修炼和提高自己的心性,最终达到佛陀要求的境界,这才是佛最喜悦见到的供养。


信佛的朋友们,你们知道如何去拜佛和供养佛了吗?


可惜的是真正懂得如何敬佛、拜佛和供养佛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只剩下那些真正走在正法门里面真心修炼的极少数人。


实际上,在今天这个时代,号称自己信佛的人很多。但是,经过归类发现,信佛的人至少有4种。


第一种,是求佛的人。这类人把自己的人生愿望,甚至自己的家庭、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期望,摆到佛的面前,要求佛给予满足。


第二种,是学佛的人。这类人把佛的知识当做一种人类的学问,来学习、研究、探索。他们发现佛学是教育学、哲学、宗教、文学、科学、伦理学……


第三种,是敬佛的人。这类人虽然不完全了解佛的内涵,但知道佛的思想博大精深,知道佛的境界高大无边,对佛和佛法充满敬意或敬仰。


第四种,是修佛的人。这类人是真正清楚佛的本质和内涵、知道佛法的价值和本性的人。他们是上士闻道,因此,能够勤而行之。


释迦牟尼佛所指的真正供养佛的人,就是指的第四种信佛的人。



       "任何人欲宣说佛法,必须首先使佛法融入自己的生命,仅仅重复佛法中的文字并无任何益处,如同一位演奏乐曲的聋子乐手,无论多么动听,他本人也无法听到。在接受佛法时,我们应当心怀学以致用的强烈愿望,如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别人面前学舌,如同乞丐为赚钱而演奏音乐,则接受佛法于自他均无利益。为了自己的名声及地位而收集各种佛法知识同样错误。如常言道:"知识越多,傲慢越大;离家越远,诚实越差"。在调伏隐藏于自心的各种烦恼之前,我们怎么能利益别人?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却宣扬自己供给了全村人食物,这只能是一个笑话。为了真正利益他人,我们必须完善自身,直到也如巴珠仁波切那样,虽然整个生命都与佛法融合,但仍谦逊地表示自己并未证悟。"(顶果仁波切)


那兰陀国际都市禅堂 每日15分钟冥想共修

 备注 姓+名,加微信 13353323118

京都 | 这间寺庙,出了一本杂志。

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你无关

你,孤独吗?

涅槃的定义

相好庄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