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BC点映|反对电影经验,《长江图》的时空由长江生成
杨超导演的柏林电影节获奖作品《长江图》已于9月8日开始全国点映,今天就是正式上映的时间了。百老汇电影中心目前安排有18:35、20:45、21:30三个场次,前两场为大厅放映,欢迎观看。
*感兴趣的观众可到电影中心票台、百老汇APP、官方售票平台及各个电商网站购买。
9日起广泛上映
新公布的海报是导演个人自己最喜欢的一版
蓝色的背景是女主角辛芷蕾的掌纹
映后,导演杨超、制片人王彧、剪辑师杨明明、演员邬立朋来到现场,与百老汇电影中心经理杨洋一起,和在座观众分享了关于影片的一些问题与答案。
1
一开始这个剧本体量差不多在七个小时,从市场到制作都难以容纳这样一部作品,修改到两个小时的体量。您最开始是写了二十二站,最后拍出了九站,这是如何挑选的?
其实最初的剧本比现在是有更多实际的生活内容在里面。后来,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出于资源的考虑,也出于对艺术电影这个市场的判断,之后没有去拍那些江边码头的那些生活化的场景。最后保留了男人和女人的心灵史和长江的历史。
2
今天,我们选择了水墨这版海报(作为背景图)。它是这些发布的物料里面,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之前也看到围绕这个片子、这款海报有一些关于女性主义的讨论。我作为一个女性观众,昨晚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我自己还是挺震撼的。震撼的点在于,全篇都保持了男主角的男性视角,但是不管是男主角也好,在摄影机之后的导演也好,都有一点点对于女性的仰视,或者说认为,女性身上有男性社会所缺失的东西。
尤其是在鬼城的那三句诗,我读来非常的感动。其实我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效果?
如果世界上没有男性,女性也就没有了,只有一个单一的性。双性之间的关系、对立、战争、差异,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电影一直跟着高淳和船的视角去看女性。
其中不完全是仰视,但这个女性和中国银幕上的其它女性确实有一点不同。它是个流浪者、修行者。很难说她是在追求爱情还是安逸的生活,她可能真的是在以一种完全个人化的方式来追求一种安宁,她甚至拒绝了所有组织化的宗教,用身心来求证男人曾经在诗歌里写下的东西。
这里面确实带有我在两性中的一个看法。女人在男性目光中成就了一种在观者看来伟大的感觉。
这个片子前后有很多不同的人剪过,有很多个版本,最后呈现的版本有很大的颠覆性改变。
我们最后看到主创里杨明明的名字也是放在第一位的。您访谈里说过,她带给这个片子非常重要的结构上的改变,请问这些改变是什么?
杨明明 在我之前有两个剪辑师。孔劲蕾老师大概剪了一年的时间,那个版本146分钟,可以说涵盖了最丰富的素材,基本上我们拍到的所有戏都在这146分钟里面呈现了。
之后是一个法国剪辑师,我很享受他的那个版本,只有93分钟。我享受的原因是它看起来像发是一部发生在长江、由中国人出演的法国电影。有新浪潮的味道,有一些迷幻,伤感,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它没有文化上的包袱,也没有导演当初的一些执念,就是放开了去剪的。
到我这的版本是116分钟。因为拍摄之前的文本,和拍摄出来的素材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刚刚也提到过,文本的体量很大,而且比现在的东西更磅礴,再加之导演的一些执念,所以试错的时间比较长,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作为观者来说,我觉得他需要有一个多种学科的素养,作为剪辑来说,我觉得我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助,从头到尾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也是一个痛苦的体验。我似乎没有一场戏完全是用我感性的东西来完成的,我都是用极大的理性去完成这个剪辑工作。
前面的两个版本基本上被推翻以后,我跟导演重新建立起了影片的结构,但是有一点必须要先确立,我们是否还要保留这个文本最精华的东西、最初的构想。实际上就是内容是否要绝对服从当初形式的问题。
在这点上,我觉得我们很幸运,都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这等于说是一个铁律,在执行起来会非常痛苦。我不知道大家看完理解到一个什么程度。这里面的铁律就是只有在诗歌出现的时候,他们才能相遇。
我是学导演出身的,他哪些镜头不愿意剪,我是完全能够理解的。我也尽量保全了这些镜头在里面。剪辑中,我觉得最难的一点就是,我要让所有的景观都富有叙事的能力。
其实大家可以看到,他们相遇时候是很短暂的。景观占了更大的比例,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有表情的,它承担了极为重要的叙事作用。
我需要让石头有叙事作用,需要让三峡的段落有叙事作用,它承担着时空之门的这样一个作用。需要把每一段长江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说有黑暗之河,寒江啊,每一个都是有标题在里面的, 所以在剪辑的时候,庞大的素材量,镜头又都很漂亮,所以就是陷入了一种感性全部被耗尽的状态,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4
刚刚说到杨明明她自己也是一个导演,曾经拍过一部《女导演》的短片,非常特别,很有才气。听说她自己的长片也准备开拍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女导演》。
我们今天在场的还有男二号,男二号虽然在影片中间就死掉了,但是感觉你对于展现男一号还是有挺大的作用的。其实男一号有很多对自己的拷问和审问,都是由你问出来的。所以,不知道你对这个角色是怎么看的?
这个片子从创作技巧上是很高深的,演员表演也很难,因为存在感极低,我们很容易被自然就被吞掉了,这太恐怖了。
我们总和男女主角开玩笑说,我们是天上人间,他们是天上的,我们是人间的。在我看来,昊哥的那个角色,有些东西不能说出来,就像您讲的,拷问也好,借我的嘴来替他表达一些东西。他的内心可能自己不认知,但他确实是那样一个人,由我来说出来。
这个戏的表演来讲,要表现人与自然的抗争,难度真的很大。演员试图表现得丰富,但是你会被监视器吃掉、被场景吃掉。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演的特别好,但是最后会发现人的力量真的没有办法和自然、长江去抗争,呈现出来还是觉得表演很淡。
5
所以其实长江对于导演来说才是最难控制的一个角色。因为刚刚剪辑师也有讲,景观也要有表意的作用,但是很多时候,就没有办法抓住演员表演的那个瞬间。
杨超 因为这个电影最开始要表现的就是对河流起源的认知。不是有了故事,有了文本,然后再找一个外景去拍。而是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先知道要拍这个空间,然后到处采风,寻找时间感。等我有了时间感,在空间里也有了感性的认知以后,我就有了完整的时空的概念。
这个电影是从这个时空中生发出来的。这个讲故事的方式,就是大家觉得云山雾绕的这个方式,也是由这个独特的时空长出来的。我不觉得是我的创造,如果改天拍黄河图,就不会是这个讲故事的方式了。
6
现在的片长令人感到意犹未尽,没看够。不知道现在这样一个体量,是适应市场,还是各方面您都觉得这个版本已经是最好的了?
杨超 是完整的,是最好的。除非当时12年的时候,我们有7000万,可以拍上五个月的时间,那我就能拍出一个像《撒旦探戈》那样的电影。我不担心有一个九小时的电影。中国的观众有资格,有权利去看一个九小时的电影。但是既然没拍成那样,没有按照那个版本去做,那么其实这个版本就是最自足,完整的。
7 最后还有一个小问题,安陆和高淳这两个人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高淳是江苏省高淳县一个渔民家庭的孩子,高淳县有一个高邮湖,那个湖是可以连通水道到长江的,所以他就是江边的一个船工家庭。安陆就是湖北省安陆县的,墓碑上写她妈叫做安裰,是当年援藏的一个军医。所以她会提到说我妈是一个医生。
每个人的前史都带着一个地名,我把他们出生的故乡当做他们的名字。
1
刚才反复提到导演的执念,可不可以解释一下?
杨超 如果一个导演没有执念的话,这个世界就没有艺术电影了。所有的艺术电影都产生于导演偏执的念头。
但具体来说,在这个片子里,我的执念,也就是最后被剪辑师破解掉的是什么呢?就是文本的顺序。
因为原剧本的文学完成度很高,我和前两任剪辑师都很想保证原剧本的顺序,这当然是不对的,但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才意识到这一点。
第二个我的执念是地理控的毛病,我特别想在这个魔幻的、讲长江的电影中保持严格的真实地理顺序,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就是从上海开始,当高淳在上海时,观众看到的就应该是上海的那个码头,当他到了荻港的时候,观众就应该看到荻港。
这个特别写实的地理顺序的执念耽误了我们一年多。
2
我对这个电影的诗歌方面比较关注,刚刚剪辑师有提到心灵史这个词,这两者的对应非常有趣。女主角在三峡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会在沙滩上奔走。但是最后,她变成了修行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的。
这可不可以算是和诗歌出现的顺序有关系,或者说诗歌展开的顺序是否经历这样一个深度的变化?
长江图里的诗歌不单单是文学的表达,它是秦昊演的这个八十年代的文青在那个时代写的那种手抄本的习作,然后把它订在了一个笔记本上,命名为《长江图》。
所以它其实是属于这个角色的生活,它是故事里剧情的一个因素。不是一个作者或者导演对这个片子主题的阐述或者抒情的表达,完全不是。所以,这一切都可以从剧情的角度理解,你们觉得是诗意的地方,其实也全都是故事。
3
前段时间我看了毕赣的《路边野餐》,我个人觉得这两部电影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在电影里都占了很重要的比重。
看这类电影需要多看几遍,参与交流才会有更深的感触。
真正的艺术片值得看很多遍。我也很喜欢看,但是这两个电影区别还是很大的,尤其是诗歌的用法。其实艺术电影有一点很无奈,就是短期发行。这一点很伤害我们,也很伤害观众。观众根本来不及在媒体和宣传中接受到足够的信息来看待这些电影。观众会很错愕,很震惊。这个震惊甚至在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中也出现过。侯导这么伟大的作品和声誉,观众还是感到很震惊。
所以真的是艺术院线应该早点做起来。
4
我自己是在长江边长大的,所以我从长江的视角角度想要问一个问题。就是你站在船上拍长江和站在岸边拍长江,这种影像是如何做到平衡的,这两个角度,哪一个是你更喜爱的长江?
最后的快速影像回放,好像是用了《长江!长江!》这种纪录片的模式,又回到主旋律长江电影的叙事模式中去,快速的从上游往下游走,是什么用意?
杨超 岸上看长江,江中看岸上正好是男人、女人各自的视点。所以并不是为了拍的漂亮才去做成这样,它是这个电影最基本的两个视点。因为安陆永远在岸上,高淳基本上都是在江中,所以这是影片最基本的拍摄格局。这当然会呈现很多不同的美感。
当我们在岸上看船的时候,会出现国画的效果。从江中看岸上的时候,就显得很恢弘。这是两种不同的感觉。
片尾的问题,我们可能是对央视的纪录片中毒太深,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回顾长江历史的状态,它其实还在影片中男人和女人的目光之内。
这个电影最大的视角其实是高淳看到的,观众才能看到。所以影片最后一幕还是在回忆,最后的一幕是到了长江源头的高淳回望在入海口的安陆。这个目光跨越了整个江河连接着他们俩。
但是有趣的是,这个目光迅速地跨越五千公里长江时,它不再是来路的2016年的长江,突然变成了80年代,他们俩曾经共同生活过的长江。这带来了时间上的对比。
这个电影最大的特征是你必须自己看,自己感受才能对比出来,我是不会说出来的,演员也不会演出来的。我们一路上看到山清水秀的长江,忽然看到了老长江的波浪和生活。然后目光到了这个女孩的身后,但是这个女孩没有回头,他站在一堆破旧的佛像群里,此刻我们已经不知道她是什么状态了,顿悟了、修行了、还是疯了,都有可能,影片没有给出回答。
宗教在影片中也不是一个元素,我也没有借用任何宗教的意象和元素,女主人公就是一个做疯狂的终极追求的人。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问,我从哪儿来?我为什么活着?但问完,我们就去干别的事了,我们不会追问下去。因为追问下去会很痛苦,但是安陆偏偏是一个疯狂的追问到底的人。这是最后的目光中包含的意义,但是那个男人在这一刻理解了这一点。
不过在此之前,百老汇电影中心,一定会始终支持《长江图》的排片,欢迎大家到MOMA来看。
9月9日《长江图》116 min18:35|1号厅20:45|1号厅21:30|2号厅
《长江图》Crosscurrent
导演|编剧杨 超主 演秦昊 辛芷蕾邬立朋 江化霖谭凯 王宏伟
片 长116 分钟上映时间2016年9月8日
剧情简介当代,中国长江沿岸。
船长高淳在驾驶货船沿长江送货的途中,不断上岸寻找艳遇。但他逐渐发现,这些在不同的码头遇到的女人,好像是同一个人——安陆。只是随着航程的上溯,安陆时而温柔,时而疯狂,但是变得越来越年轻。高淳迷上了安陆,不断停船与她相会,也渐渐发现安陆出现的地点,都与一本未知作者的手写诗集有关。
但是船过三峡之后,安陆不再出现了。
高淳疯狂地寻找安陆,在诗集和航线图中,发现了安陆出现的规律。船上发生变故,但他不顾一切地独自一人驾驶货船,继续上溯长江,直到源头的雪山,终于发现了安陆的起源,和长江的秘密。
本条微信由百老汇电影中心编辑,转载请联系后台。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官方票务平台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