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早上起床,我突然发现自己聋了

白海 每日豆瓣 2021-09-26

本文由豆瓣用户@白海 授权发布丨
原标题:突聋日记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34岁这一年,我左耳突聋了。第一次住院经历献给了它。
4月12号晚上,和往常一样,11点上床了但无法快速入睡,戴起头戴式耳塞,听老友记的录音睡觉。对我来说,听人对话不知不觉就会睡着。
第二天起来,我觉得一只耳朵堵住了,但不确定是哪一只,耳堵的感觉会两边跑。说话有回声,脑子里好像有两个我在说话,耳朵里轰隆隆的,好像有火车经过。
这一天,我只当是出了点“异常”,照常去上班,想说观察一天症状会不会消失。
第三天起床,我并没有恢复“正常”。
怕上医院的我,想着先去找个中医看看。导诊的人问我啥问题,我说耳朵堵了。导诊说,这毛病你要上医院看。幸好这位导诊,不然我的突聋治疗会拖更久。
下午,我去医院耳鼻喉科,医生给我检查了耳朵和鼻子,里头没问题,就让我做个听力测试。
有种不太好的感觉,我忐忑地去做了听力测试。这是我第一次做这种检查。在一个贴满隔音垫的房间,两边耳朵戴着耳塞,不过和我们平常的耳塞不一样,类似像骨传导的那种,听到“嘀”的声音按按钮,按下去的那一刻让我想起引爆炸药的某种装置。中间会有类似风呼啸的声音,这个可能是类似于品尝美食中途喝水清口的作用。
医生看完测试报告,问我最近有没有熬夜,我说没有。
“你最近没感觉听力下降吗?你这是突发性耳聋!”
什么?耳聋?我不敢相信听到的话,耳聋,这种在我感觉离我挺远的词。医生说要赶紧住院。
我当下就问了一句,我这种到了什么程度,是不是有可能治完恢复不到原先的听力。医生说,是中度,确实有可能恢复不到。
回到家,我开始用手机查有关突发性耳聋的东西,看了一遍,发现有不少年轻人患上突聋。而且这病得马上治,黄金治疗时间是72小时。其实发现24小时之内就应该去治,能挂急诊。一周之内治愈率达到95%,超过一周治愈效果不佳,有人治疗过后听力无法恢复正常,还伴有终生耳鸣。
晚上,喝了中药,我躺床上睡不着,但不敢戴耳塞。拿手机看突聋的治疗经历,看得很丧气放下了。想让自己睡着,但那晚似乎出现了一点耳鸣的状况,越是安静越明显,一整晚都没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辗转反侧”。

听力下降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说到耳聋,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听不见,而且多数认为是一种已存在的残障状态,或者是老年退化的表现。
其实耳聋有不少是后天造成,而且是听力逐渐丧失的过程。要不是突聋,我根本不会去关注听力。其实只要听力不在正常范围,人就会产生和正常人完全不同的感受,世界也因此变得不同。
我这次是低频缺失,对于突聋来说,还比较好治,而且有治愈的可能,缺点就是容易复发。有的人治好了,还会终生伴随耳鸣。还有一类就是高频缺失,我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下子都听不见了”。
我上网百度了一下低频和高频,人耳可闻的音频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低频是指200赫兹以下。高频是指6000赫兹以上。具体到生活中,低频表现为低沉和较粗的声音,比如男士的声音,风声、水泵、变压器等,以及地震和打雷声。高频音的表现是极细的声音,如女生说话的声音,蚊子飞在耳边的声音,还有鸟叫声。
对我而言,低频缺失的感觉之前描述过说话有回声,怕吵。我到商场吃饭,感觉路上噪音很多,尤其害怕听到孩子尖叫的声音和大型机车驶过引起的震动。
我去查了一下,害怕噪声,或者说无法承受噪声也是听力缺失的表现。而且,如果一边耳朵听力缺失,并且很严重,会影响到正常耳朵的听力。
这时候,我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设想如果听力恢复不到正常水平怎么办。我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有点想隐居,断了所有人的联系,一个人搬到小时候的房子,自己一个人待着。然后自嘲说如果是这样,也没什么好催婚了,因为我已经被逐出正常人的相亲市场了。
----
回到医院,我打开音乐,凑近耳朵听,突聋的左耳听音乐声音很闷,貌似有点电流声;而正常的右耳是有立体声环绕,声音很清晰。
现在能理解,为什么说人体是一种组合精确的生命体。比如耳朵这个器官,无论低频或是高频缺失,只要是缺失到一定程度,就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人就无法适应正常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残障人士,我有了新的体会。很多人其实是后天生病或者受伤丧失了身体的某种功能,而且这种改变往往发生得很突然,任何人都无法避免。但因此改变了,就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正常人的世界、非正常人的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不管是工作生活,残障人士的选择自然被限制,因为大环境是满足占多数的正常人。在现有的发展水平和观念,残障人士的很多需求确实无法得到满足。而且很多人因为这种遭遇,如果没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和鼓励,没有找到同类,很难走出来。一开始,他们一般都会自动选择屏蔽他人,孤立自己。就前面我所说的感受,怕听到噪音,你就会捂住耳朵,减少出门的机会。听力下降,不想让别人知道,就会减少和他人交流的频率。
如果听力缺失,或者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聋了”,还会影响到说话。刚开始有耳堵的时候,耳朵里轰隆隆的,我就不确定我的声量。去办手续的时候,和人说话,不知道是医院嘈杂还是我的声量,感觉听不清我说话,我就会敏感地问对方“我声音是不是很小”。
所以,从这个层面说,残障人士确实是被遮蔽的群体,是名副其实的“沉默的大多数”。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自信地站出来,有很多身残志坚、励志的故事,但敢于展示、发声的并非残障人士的大多数。
----
住院这段时间,我的作息从所未有的健康,晚上9点多上床,早上6点多醒,因为要吃药,打吊瓶。而且我还做了件事,卸载了手机上的某些APP,不想刷帖增加焦虑。那几天虽然挂了激素,但皮肤状态还比平时好。
同病房的大姐睡着的鼾声很大,听这声音我觉着大姐心里应该没太多杂念。
我觉得得突聋有一部分原因肯定和我前一段的糟糕情绪状态有关。自己的事、家里的事都搅在一块儿,35岁危机,未来的工作生活,家里的纠纷,情绪天天处于大起大落的状态,身体也很紧张,心悸、心率失常、手脚麻,一堆的毛病。
内心的杂音太多太多,不光心脏负荷不了,耳朵也不想听到这些杂音,或者是积攒到某个程度在身体里“爆炸”了,所以耳朵不工作了。
听着大姐此起彼伏的鼾声,我告诉自己要修炼成旁边再大的声音,也能睡着的性格体质。想那么多一点用没有,今日事今日毕。就这样,没有用耳塞,听着鼾声我也睡着了。
----
这次我觉得自己幸运的一点是,住的医院有高压氧舱。虽然只是辅助治疗,但听负责治疗的医生说,有外院的主任医师自己得了突聋,马上预约高压氧治疗,第一时间跑过来做。
接受高压氧治疗的,除了突聋、耳鸣的患者,还有一些因外伤、手术导致神经受损的患者,还有中风术后恢复的患者。
治疗的过程其实和坐飞机很像,刚开始升压,耳膜会有飞机起飞、降落那种涨涨的感觉。舱内也有提示音,做吞咽、捏鼻子、鼓气缓解。一番加压操作后,开始吸氧,不间断吸十几分钟,这样反复两次。
吸氧的时候,带着面罩,听自己和别人此起彼伏的呼吸声。每个人的呼吸频率是不一样的。
我前一段焦虑的时候,尝试过冥想,学习深呼吸。某种心理作祟,我觉得深呼吸吸到的氧气能经过耳朵,所以第一次做高压氧治疗,感觉最明显,貌似把耳朵打开,耳朵流出什么东西。之前焦虑冥想的时候,听自然流水声也有类似的感觉。
出了舱我问医生,深呼吸好还是呼吸急快好,医生说当然是深呼吸好,他们在外头能看到每个人吸了多少氧。
谁会想到氧气能治病,大自然真的很奇妙,人也真的很脆弱。只是碰到了某根神经,可能就瘫痪了。
之前看帖子说,在舱里不能玩手机,和一群老人一起吸氧很无聊。我倒是在舱里的时候最有感触。大家贪婪地吸着氧气,让人想起灾难片里,大家在飞机上在空姐的指挥下戴上求生设备,有一线生机也要活下去的画面。有氧气可吸,说明还活着,要努力活着,生命多美好。
虽然在舱里呼吸的是纯度很高的氧气,但待在舱里两个小时,大家最想干的事就是出舱,呼吸外面不那么纯净的氧气,因为那意味着暂时回归正常生活。
----
出院那天,复查了听力,结果是恢复正常。
看到“正常”两个字,这么平常的两个字显得特别特别难得。

回到家的第一天,因为住院时的习惯,早上6点多就醒了,我听到了家附近鸟叫的声音,特别多的鸟,那声音真好听。

--写在后面--
我不是医学生,分享的这些就是自己经历的过程。里头提到的有关突聋的信息都是从网上和自己的治疗经历得出的,希望有耳鸣、突聋症状的朋友还是第一时间去当地正规医生的耳鼻喉科进行诊疗。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恢复程度也不同,分享出来也是因为这个病其实有年轻化的趋势。比起其他脏器或是大家熟知的疾病,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突聋、耳鸣症状和影响。
自己虽然平时做和媒体相关的工作,自己真正患了突聋,才发现往年的世界爱耳日都做过突聋的报道和科普,只是对于耳朵、听力,我们真的很少关注。经历了这一次,我觉得不光是耳朵,其实人体每个细小的部位都不应该被忽视。
当然,我也不希望大家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更不要癔病焦虑。住院的这段时间,除了谨遵医嘱,我发现正常健康的作息,良好的心态很重要,不管对于治疗、恢复,还有日后的生活。之所以这个病年轻化,我觉得和年轻人长期压力大,熬夜,作息不正常,缺乏锻炼导致身体素质、免疫力下降有关。
治疗过程会挂扩张血管的药。做高压氧治疗,医生说因为耳朵的毛细血管很细很细,氧气无法输送过去,突聋就是耳朵“缺氧”的结果。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耳朵“中风”了。
“中风”、“扩张血管”,这些是不是在老年病上经常听到。看到不少评论说,30岁之后容易出问题,其实长期不正常作息,缺乏锻炼,我们的身体状况根本没有想象中“年轻”,甚至比自己的父母辈还弱。
结合自己前一段的生理心理的状态,住院也做了简单的检查,我有轻微的高血脂症,虽然周围人都觉得我很瘦,去健身房测了一下,体脂真的比前两年高了不少。还有可能是因为情绪、压力的原因导致心率失常,我尝试了冥想、有氧、听白噪音,慢慢才从糟糕的状态走出来。
我还保留着听力测试的单子,会把它贴在自己目之所及的地方。低频突聋除了容易复发,更要提醒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身体健康最重要。失去了,你才会明白这有多重要。
原本我是个重度音乐爱好者,有时间就塞着耳塞听音乐。但自从耳堵开始,我就告别了耳塞。听音乐,就适度地开外放,现在也习惯了。并不是说一直用耳塞就会突聋,但是用耳塞还是注意一个度,让耳朵休息。
我再次拾起健身,并且开始注意饮食。虽然脾气很难改,但想一想突聋,有些没必要的生的气可以不生。至于作息,尽量不要太迟睡,早醒倒是从住院保持下来了。
我看到网上散落了不少突聋的帖子,要么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要么就是治愈效果不好,或者是耳鸣让人特别焦虑,只有得了这些病,才能了解这些痛苦。所以我希望分享出来,让更多人知道,防患于未然。
同时,希望大家对于处在疾病痛苦中的人多一份同理心,可能当你没有经历的时候,或者对某些病不了解的时候,你会觉得耳鸣、突聋有什么大不了的。也许某句不经意的话深深戳中处于隐秘病痛的人们。
*注:本文篇幅有所删减,完整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 END >
吃了一顿鱼生之后,我就被寄生虫放倒了
确诊了双相情感障碍后收到了奶奶发的微信
因为跳健身操,我韧带断了,花了4w做手术
做完痔疮手术第一次蹲坑嚎得大家排队观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