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为你而来!佛山这对退休夫妻,“医”生相伴
"
贵州丹寨,以其美丽的山水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琳琅满目的美食,治愈着异乡人的心。来自佛山南海的东西部协作医疗帮扶干部黄文瑾在这里圆梦的同时,也在山水间找到了归属感。黄文瑾,61岁,一名有着31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退休前是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退休后积极响应广东省“银龄计划”,主动请缨到贵州丹寨妇幼保健院进行帮扶,目前已在丹寨帮扶一年多。
她秉持“医者父母心”,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一门心思扑在医治患者上。她医术精湛,没有门户偏见,将技艺倾囊相授,让先进的医技得以薪火相传。她乐观开朗,“佛山是家,丹寨也是家”不仅是她的口头禅,她也通过实实在在的帮扶工作,诠释了“仁者爱人”的大爱理念。
以下是黄文瑾的讲述。
2023年7月,我再次坐上了前往贵州的高铁,这次目的地还是贵州丹寨县。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多了一份安定,因为我的爱人就坐在旁边,与我一同前往贵州。
“我想申请去贵州丹寨帮扶半年,你觉得怎么样?”我一边夹着菜,一边试探性地向丈夫提起。原本以为丈夫会以“家里老人孩子要照料”“年纪大了不要瞎折腾了”为由而劝说我打消念头。没想到,“想好了就去!去了就要做好!退休人员也有追梦的权利”,这句话随即传到了我的耳边。
虽然得到了丈夫的支持,但毕竟在贵州人生路不熟,生活习俗不一样,又怕水土不服,也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我多少还是有点忧虑。丈夫明显看出了我的疑虑,便说道,“我现在也退休了,跟着你去贵州,陪你一起去圆梦!”。就这样,我成为一名援黔人才,继续为我热爱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光发热。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乘坐的高铁从平原慢慢驶入高山大岭,思绪瞬间被拉回2022年6月。那年6月,我第一次踏上贵州丹寨的帮扶之路,到丹寨县妇幼保健院开展为期1个月的柔性帮扶。2022年还是疫情防控期,朋友们都不理解我,总是问我“黄医生,你都要退休了,为什么还要冒着‘风险’去那里啊”“对啊,为什么还要主动请缨”……同事们不太理解我的决定,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到偏远地区帮扶是为了完成我的愿望。
为什么呢?那还得从30多年前的事情说起。当时我在河南一家三甲医院工作,省里有个帮扶任务需要安排医护人员到一个偏僻的农村卫生院进行帮扶。就这样,我来到了河南焦作王屋山的一个乡级卫生院帮扶。
在这个卫生院,我常常会碰到需要走1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就诊的病人,其中,就有一位妊娠36+周、前置胎盘的患者。那天我值班,这位患者晚上7点左右从山上走了1个多小时来到我们卫生院。当时患者阴道出血比较多,需要立即进行手术,但卫生院一没血源,二是手术室条件简陋,甚至缝合线都得临时消毒,根本不具备手术条件。
“我这边不具备做手术的条件,你们可以……”话还没说完,我就看到病人家属眼神中仅有的点点星光逐渐暗淡,空气中透露出一丝丝绝望的气息。我遗憾地告知他们在卫生院做不了手术,建议尽快到市区的大医院就诊。我本以为家属会怨天怨地,甚至对我破口大骂。但没想到,“谢谢您,医生”,患者家属对我道了声谢谢,然后彷徨无助地离开了。
半年后,我在市孕产妇死亡评审的名单上看到了这位孕妇的名字,了解到孕妇因失血过多而去世。那刻,我心里五味杂陈。如果当时有医疗救治条件,有血源,结局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帮扶”这件事在30多年前就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而2022年那一个月的柔性帮扶,让我感受到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一个月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帮扶需要更多的时间。
正好广东省“银龄计划”号召退休的医疗教育等专业的退休人员到对口帮扶地区从事相关的帮扶工作。因此在2023年,我通过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报名,再次来到了丹寨县妇幼保健院。
从0到1,慢慢深耕。我利用在佛山的诊疗思维、治疗方法等,协助完善了异常子宫出血的规范性检查及治疗、阴道镜的规范性检查、宫颈锥切手术、可视人流等,填补了丹寨妇幼保健院的技术空白;对于检查中缺少的医疗设备,我也积极向院方申请购入,并手把手授教,目前丹寨的医生都可以单独完成操作。
我来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对于某些疾病,医院会让患者转到凯里或贵阳去进一步治疗。但在我深入了解病情后,发现这些诊疗在本院就可以完成,无须让患者奔赴市区去治疗。因此,针对这类治疗,我建立了专科门诊,大力推动两癌筛查开展及筛查后的后续工作。这项举措成功将大部分的患者留在了本地,大大解决了病人看病不方便的问题。
“黄医生,我们就像海绵,从接待病人到处理、到诊断、到用药,最后到对病人的后续指导,每天都在不停地吸收经验”,医院里年轻的妇科医生每天都跟着我一起查房。查房的过程中我也会将我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因此他们总是打趣说自己是“海绵人”。
我知道自己早晚还是得回去佛山,所以这次我要为丹寨留下一支带不走、留得住的医疗专家队伍。我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查房带教、讲座培训、技能演练、疑难病例讨论、医疗文书书写等,利用多年的从业经验进行“传帮带教”,开展“师带徒”7人,把“输血”变成“造血”,大力提升临床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
从0到1,花费了很长时间,但收获了更多的患者对医院的信任。2023年县妇幼保健院门诊人次较上年上升33.37%,业务收入较2022年上升21.72%;2024年1-4月较上年同期比上升17.8%。
“黄医生,下次复诊我还能挂上你的号吗?”“黄医生,您什么时候回去?能不能长期驻扎在这里?”……在丹寨帮扶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接诊患者5000余人次,参加手术30余台。患者都很担心我回去了,他们就要远赴市区去看病。“我暂时是不会走的。即使我回去了,这里的医生都可以帮助你!我的所有独家‘秘诀’都传授给他们了,这里已经有好几个我的‘徒弟’了,你们放心”,渐渐的,每天重复的这些话语,也成了我的口头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贵州丹寨,我顺利完成了丹寨妇幼保健院第一例宫颈病变的锥切手术。手术不大,但意义不凡。
此前有一个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的患者,其子女都在省外工作,想让老人到外地接受手术治疗,但老人怎么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去治疗。后来家属了解到佛山南海的帮扶人员在这方面的手术经验很足,便毅然决定在丹寨妇幼保健院进行宫颈病变的锥切手术。此次零的突破,让院领导、县卫健委及组织部,东西部协作工作组都更加肯定了我们帮扶工作的成效。
术后,该患者康复良好。出院时,患者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家里捉鱼,体验乡村的生活乐趣。端午节时,老人送来了亲手包的粽子,玉米熟时又送来了亲手种植的嫩玉米。当我亲手接过这些农产品时,我知道我和患者们不仅仅是医患,更像是邻里,更像是亲人朋友。这让我在丹寨又多了一份归属感和成就感。
丹寨民风淳朴,这里的同事都成了我的朋友。放假的时候,他们会带着我体验丹寨非遗技艺,围观接地气的苗族原生态歌唱比赛,参加苗族婚礼,观看精彩的贵州“村超”……我的身份就从一个“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一名“匆匆过客”转变为“本地人”,他们的热情好客、真诚淳朴感染了我,让我越来越喜欢丹寨。
我61岁,丈夫65岁。正如前面所说的,为了支持我的工作,我的丈夫也和我一起来到了丹寨。在生活中,我们喜欢摄影、旅游和品尝美食。在丹寨的自然风光中,我们经常一边走一边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山海间的宁静惬意,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甜美时光。“佛山是家,丹寨也是家”,丈夫也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以至于在我半年帮扶期结束时,丹寨妇幼保健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再三挽留,希望我能延长服务1年时,我没有过多的犹豫便答应了。因为在丹寨就和在佛山一样,有我的事业,有如朋友般的患者和同事,也有我的家人。
2024年9月8日,我走在丹寨的路上,不经意的抬头发现了天空上的双彩虹,立马用手机拍了下来,发了个朋友圈。配文是“抬头望见双彩虹,把生活涂鸦成你的色彩”。退休前,我的生活是红色的,我热情地生活,努力地去医治每位患者。退休后,黄色装点了我的退休生活,就如微暗的黄光散发出退休的余热一样,在丹寨的山清水秀中温暖地“治愈”每位患者。
图丨黄文瑾拍摄到的双彩虹
丹寨很美,是个隐秘的仙境。欢迎各位来丹寨观光旅游,也欢迎各位同道中人前来帮扶,我在丹寨等着你们。
- END-
晚安故事撰稿人 | 何绮华
南海发布微信编辑部来源:南海区委组织部、佛山新闻网记者/编辑:何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