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河,焦作人民的幸福河~

焦作日报 2022-03-23


由中共焦作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焦作日报社、焦作广播电视台评选的2020焦作市十大新闻近日新鲜出炉。十大新闻的背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更有感人的精神。焦报新媒体对十大新闻进行一一解读,欢迎围观、评论。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0年焦作市十大新闻延伸阅读之九


核心提示


牢记嘱托 主动作为

走出焦作特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0年,我市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做足做活做强黄河文章。


黄河岸边“舞”太极。徐宏星 摄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全长98.4公里的“四好农村路”王园线成了众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这条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上,蜿蜒如玉带,盘绕在黄河岸边,连接着黄河在焦作流经的3个县(市)——孟州市、温县、武陟县。一侧是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另一侧则是瓜果飘香的农家田,沿线40处文旅景点镶嵌着这条生态风景线,美景、文化和乡愁,沉淀在其中。


引黄入焦干渠与大沙河交汇处,两岸垂柳、绿树成荫,景观河渠底宽15米,口宽35米,正常水面宽25米,一派河渠美景。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耀东 摄


焦作以“四好农村路”为依托,以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为牵引,扎实开展绿化提速、生态保护工作,2020年完成森林资源培育约1.264万公顷、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约1053.33公顷。深入开展“绿盾”“保护母亲河”等专项行动,成立了全省首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基地和巡回法庭,孟州黄河河道采砂点成为黄河河道规范采砂全国第一家试点。扎实开展黄河滩区工业自备井专项整治行动,实行了黄(沁)河取水口“清单管理”,加快黄河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焦作28处国保单位、1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多数集中在沿黄河一线,谋划了孟州市韩愈文化旅游产业园、温县黄河生态与太极文化融合新区、嘉应观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区等重大项目。其中,温县黄河生态与太极文化融合新区、嘉应观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区已入选2020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制订《焦作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三年工作计划》,约30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列入其中。完成了黄河流域焦作段的人文历史、文化遗产、自然资源普查工作,为焦作黄河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亲历者说:

武陟县詹店镇溜村村民贾秋生:



黄河岸边我的家

祖孙三代守河堤


我是武陟县一个普通农民,因为爷爷、父亲和我几十年来守护黄河北岸一段堤坝——北围堤,我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1958年7月,黄河水位猛涨,京汉黄河铁路大桥第十一号桥墩坍塌,我们的爷爷贾维章参加抢修。当时,周恩来总理来到施工现场,叮嘱大家一定要把铁路修好,把黄河守好。


爷爷听了总理的话,非常激动,他发誓:为了让周总理放心,为了不让父老乡亲再受黄河泛滥之苦,一定要守护好北围堤,不让黄河危害家园。


爷爷在大堤上建了一间房子,在这间房子里一守就是二十多年。在离世前,爷爷对我的父亲说:“你当村书记退休了,要坚持守住大堤,咱老贾家不能把这个传承丢下。”


1983年,黄河再次发大水,父亲贾国安和村里人一道日夜守护在防洪一线,确保北围堤没有出现决口。


后来,父亲和几个村民承包了这段大堤的绿化护理工作,不拿村里一分钱,对大堤进行加固。他自费购买树苗,将马车改装成水车,往大堤拉水浇树。


2015年,我接替父亲,成为第三代护堤人。几年时间里,我花了十几万元购买上万棵白杨树苗,打井、铺管道。


看到北围堤更加牢固,上面绿树成荫、花果飘香,我欣慰没有辜负爷爷和父亲,为黄河生态保护作出了一点贡献。



综述


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19年9月,习总书记视察河南并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明确了“1+4”战略定位,即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引领,把焦作建设成为更具魅力、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先导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高效农业创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黄河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展示区。



2020年,我市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角审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重大意义,在统一思想中增强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信心和决心。


我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生态廊道建设、突出防洪减灾,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突出科学治污,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高效用水,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突出成果惠民,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林网生态体系、打造湿地生态系统、提升绿色生态功能、坚定污染防治攻坚,建设人水和谐的“生态河”;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做好“防”“调”“管”“用”四篇文章,建设长治久安的“安澜河”;推进“两山两拳”建设,守护文化根脉、讲好黄河故事、叫响文旅品牌,建设同心同源的“根脉河”;突出“双核”辐射带动,挺起产业脊梁、畅通交通循环、提升服务内核,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我市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黄河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在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发力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的过程中,将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其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无烟动力”。


在我市的牵头推动下,太极拳于去年12月申遗成功,太极文化泽被世界。“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建设,为焦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去年,我市作为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受益地,焦作将扎实做好资金配套、用地征迁、环境维护等工作,全力保障工程建设。同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四水同治,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按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河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焦作力量。


网友热议

“云台之韵”:推动“云台山、嵩山”联动发展,“太极拳、少林拳”强强联手,开发云台山、嵩山、陈家沟、少林寺等景区,打造“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讲好新时代黄河文化故事,焦作大有可为!


“星星知我心”:一村一画卷,举目皆风景!这就是美丽焦作,黄河岸边我的家。看到一条条靓丽的“四好农村路”,犹如一幅幅次第展开的美丽乡村画卷,我为我的家乡自豪,相信一定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活泼泼地”:焦作有悠久厚重的文化之源,只要科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就一定能呈现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路。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 报道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801

版权声明:本文为《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推荐阅读


近期热点视频总编辑:王静锋    统 筹:王 鹏

主 编:王晨光    编 辑:梁易凝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王盈燕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