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高又新”践初心!示范区创新驱动“起高地”

焦作日报 2022-05-01



“又高又新”践初心 创新驱动“起高地”

——访示范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吕沛




核心提示


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着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要求:“要加快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模化发展。”市委书记葛巧红在示范区调研时强调,作为国家高新区,示范区要聚焦改革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在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中发挥示范作用。示范区坚持“又高又新”不动摇,咬定“25311”发展目标不放松,围绕创新驱动“起高地”,坚决当好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中贡献更大力量。


示范区加快建设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六个科技产业综合体,强力打造国家“双创”特色载体。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耀东 摄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时代的命题,也是国家高新区的历史使命;“又高又新”,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也是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永恒主题。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焦作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市一张亮丽名片,该如何驾驭变局、勇开新局?

 

  “省、市党代会为示范区同时也为国家高新区发展提供了遵循、明确了路径。要持续培育‘又高又新’发展新动能,激发‘又高又新’发展新活力,构建‘又高又新’发展新格局,全力开创‘又高又新’发展新局面。”11月10上午,示范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吕沛在接受本报“宣传市党代会精神·百名记者一线采风”记者采访时说。

 

  他说,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全区上下要躬身入局用心干、开阔思路创新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落实落实再落实,确保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示范区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示范区推介项目。


深学细悟寻路。示范区进一步坚定“25311”发展目标,具体说就是“两个坚持、五个定位、三级目标”。“两个坚持”,即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坚持以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引领示范区加速发展;“五个定位”,即到2035年基本建成焦作城市的核心板块区、科创名城的创新引领区、产业名城的集聚发展区、城乡融合的示范样板区和文旅名城的休闲康养区;“三级目标”,即到2035年,要成为全市科创名城的先锋、品质焦作的标杆、城乡融合的典范;示范区建设要在全省有重要位置;高新区建设要在全国有重要影响。
 
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发挥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领头雁的作用,培育创新主体。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与高校加强务实合作,打造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建设创新平台,建成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六个科技产业综合体;支持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引育创新人才,建设焦作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探索建设上海“人才飞地”。构建创新生态,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形成契合企业需求的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
 
壮大产业集群。示范区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着力打造“311”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分别达300亿元、100亿元和100亿元。实施“23313”企业培育工程,到2025年,培育超100亿元企业2家、超50亿元企业3家;培育上市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做强做优传统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每年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50个。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谋划精品项目,明确合作企业,大力发展智能装备、5G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创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示范区招商宣传片。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区以步入全省国家级功能区营商环境“第一方阵”为目标,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万人进万企业”活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抓好“三个一批”、项目谋划、项目招引,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示范区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在“双碳”行动中抓住创新机遇、投资机遇、发展机遇,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增进民生福祉。示范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健康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大力开展以“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为目标的平安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创建活动。


  改革体制机制。示范区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行市场化开发运营,优化绩效考核办法,实现绩效考核评价与经济指标、工作实绩相挂钩。


  强化党建引领。示范区强化政治建设,抓好自选动作,常态化制度化实施“5123”育苗工程;锻造过硬队伍,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守规矩、懂业务、真落实”活动,落实“13710”工作制度;涵养政治生态,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树勋 摄影报道


“宣传市党代会精神·百名记者一线采风”走进

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又高又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25311”擘画现代化新篇章


核心提示


  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示范区上下对标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对标市委部署要求,结合实际,理清思路、找准目标、明确路径,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加快实现“25311”远景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征程中谱写示范区新篇章。


新篇一:在深学细悟寻路上下功夫、求实效



  全区把学习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全区掀起学习热潮,推动会议精神入脑入心、见诸行动。对标省、市党代会报告,开展系列调查研究,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和突破口,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按照省委、市委确定的发展蓝图,示范区结合发展实际,进一步坚定了25311”发展目标,概括来讲就是“两个坚持、五个定位、三级目标”


  “两个坚持”就是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坚持以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引领示范区加速发展。


  “五个定位”就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焦作城市的核心板块区、科创名城的创新引领区、产业名城的集聚发展区、城乡融合的示范样板区和文旅名城的休闲康养区。


  “三级目标”就是到2035年分别在全市、全省、全国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在全市,要成为科创名城的先锋、品质焦作的标杆、城乡融合的典范;在全省,示范区建设要有重要位置;在全国,高新区建设要有重要影响。


新篇二:在创新驱动发展上下功夫、求实效



  示范区发挥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领头雁的作用,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培育创新主体。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创新活动全覆盖,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与高校加强务实合作,打造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设施。


  打造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行动,建成理工大科技园等六个科技产业综合体,加快国家“双创”特色载体建设,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升级,形成创新生态小气候。重点支持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引育创新人才。以建设焦作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目标,落实“怀川英才计划”,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引进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探索建设上海“人才飞地”。


  构建创新生态。推进政、产、学、研、用、资深度融合,重点发展科技金融,围绕创新链布局金融链,形成契合企业需求的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


新篇三:在壮大产业集群上下功夫、求实效



  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着力打造“311”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分别达到30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实施“23313”企业培育工程,到2025年,培育超100亿元企业2家、超50亿元企业3家,上市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


  做强做优传统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每年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50个,增强产业互补配套能力,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优势。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谋划精品项目,明确合作企业,大力发展智能装备、5G等新兴产业。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中方检测、新思源电力等企业,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持续开展“引金入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新篇四:在扩大有效投资上下功夫、求实效



  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抓好“三个一批”。发挥开放招商中心、项目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三中心”作用,实行项目从生成到达效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跟踪问效,确保“三个一批”活动滚动开展、取得实效。


  抓好谋划储备。成立项目服务中心,逐年开展项目谋划竞赛活动,重点围绕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谋划储备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高质量建好项目储备库。


  抓好项目招引。建立完善招商项目收集、对接、评估、决策、引进等服务机制。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精准化招商模式,针对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细分领域完善产业链图谱、绘好招商路线图、建好招商信息库,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精、招才引智。


  抓好跟踪推进。坚持工作项目化、工程化,针对每年实施的区定重大项目,全面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精准落实环保管控要求,在确保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建设进度。


新篇五:在加速城乡融合上下功夫、求实效



  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宜居宜业的韧性城市、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多规合一,推动开发区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保规划等规划精准衔接。


  加快产城融合发展。以建设宜居、韧性、绿色、智慧科技新城为目标,统筹推进市政道路、配套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便利化生活空间。完成核心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退二进三”繁荣城市经济。加快金沙、沁泉湖等5个安置社区建设,让1.2万群众早日搬进新居。谋划实施特色商业街区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休闲娱乐新地标。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重点推动我市“城市大脑”及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落户数字经济产业园。积极探索新型治理模式,逐步实现城市治理“一张网”。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下足功夫盘活存量土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公园城市建设,实施一批水系连通、公园绿地建设项目,让市民亲水亲绿、回归自然。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绿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努力在“双碳”行动中抓住创新机遇、投资机遇、发展机遇。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新篇六: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求实效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需求,每年兴办十件民生实事。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围绕重点群体就业实施精准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区域间劳务对接,多渠道开拓劳务市场。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按照全市育“三名”(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全省创“两强”(强校、强区)的思路,办好各层级各类别教育事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医疗健康工作。加快市二医院示范区分院、小型区域医养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基层基础设施上档升级。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场所服务效能,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推动龙凤灯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振兴。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大力开展以“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为目标的平安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防风险、守底线、保安全、保稳定”活动,推动实现本质安全。到2023年,符合创建标准的村(社区)达到80%以上、企业单位达90%以上。


新篇七:在深化体制改革上下功夫、求实效



  以国家高新区进百强、全省开发区争先进为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活力。


  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做好上级赋予权限的承接落实工作,加强承接能力建设,确保接得住、用得好,逐步实现“办事不出区”。


  推行市场化开发运营。推行“管委会十公司”管理模式,突出管委会经济管理和企业服务职能;完善区属国企治理体系,促进市场化转型,打造实体化运营主体。


  优化绩效考核办法。落实“三化三制”改革,通过千分制考核等方式,对各级各部门工作作出精准评价,实现绩效考核评价与经济指标、工作实绩相挂钩。


新篇八:在工作争先进位上下功夫、求实效



  紧盯目标精准发力。国家高新区2025年步入前100强;省级开发区考核在全省18个国家级功能区中争取好成绩。


  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考核作为指挥棒、风向标、红绿灯,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加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积极学习借鉴“一区多园”、新型产业用地等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


新篇九: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求实效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坚持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推动审批提速增效,逐步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决策行为、行政执法和司法行为,落实政府守信践诺机制,让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舒心生活、开心赚钱。


  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服务理念,畅通企业诉求通道,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新篇十:在党建引领保障上下功夫、求实效



  坚持以党建引领开新局、带全局,为实现“25311”远景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凡事讲政治,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示范区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抓好自选动作。常态化制度化实施“5123”育苗工程,扎实开展“五星新农村”创建、“十佳(金牌)带头人”评选活动,引领带动党员干部建功新时代。


  锻造过硬队伍。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守规矩、懂业务、真落实”活动,用好“格局屏天下”平台,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培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落实“13710”工作制度,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办事效率,形成抓落实的闭环机制。


  涵养政治生态。坚持“三不”一体推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通监督体系,深化以案促改、以巡促治,弘扬廉洁文化,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树勋 摄影报道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801

版权声明:本文为《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点击关注 --

推荐阅读





总编辑:王静锋    统 筹:王 鹏

主 编:王晨光    编 辑:梁易凝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王盈燕 丰舒潍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