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160:从医疗服务渗透大健康产业,重点布局网上医院丨盘点与展望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春节假期的结束,意味着大家已经正式步入2017年的繁忙中。回首2016年,我们亲历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风波频发、人工智能的火热不断、基因领域的资本蜂拥、医药电商的政策收紧………
虽然我们所能目睹的市场只是整个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冰山一角,但一叶知秋,动脉网将从这些激荡的领域中,挑选出标杆和翘楚,梳理它们过去一年的发展脉络,进而对其2017年的战略予以思考和预测,希望能为产业的投资者、观察者、思考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些帮助。
整个2016年,对所有的移动医疗企业来说,犹如一场生死大考。在市场和盈利的残酷历练中,不少企业都陷入了瓶颈。就医160作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企业,同样经历了破茧前的漫长蜕变。11月18日,在顺利完成5650万元C1轮定增,估值15亿元之后,外界对于就医160的猜疑与不安,终于戛然而止。
>>>>
就医160的2016年十大事件
2016年3月,就医160国际医疗服务上线。截止目前,就医160已经对接了韩国、日本、美国、泰国的数十家知名医院,主要涉及韩国整形美容,日本精密体检,美国重症治疗,三类服务。后期,还引入了泰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辅助生育等多项医疗服务。
2016年4月,就医160引领个性化保险进军移动医疗领域首创停诊险。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即患者,通过就医160平台预约挂号深圳、东莞两地公立医院号源成功后,若预约的医生因非可控因素临时停诊,患者将获得单次50元的赔偿金,保费仅需1元。
2016年5月,就医160全流程网上医院诊中支付金额超亿元,创医院借助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网上交易的记录。截至2016年9月,就医160已接入全国3000多家大型医院,覆盖200多个城市,平台现有加盟医生47万人,日服务用户超过100万人次,累计为来自全国的患者提供了2.5亿次线上医疗服务,实名注册用户突破1亿人。
2016年6月,就医160发布全国首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分级诊疗体系。借助超大流量,就医160向患者宣传分级诊疗政策并对其进行引导,将轻慢病患者疏导至社康中心,缓解大医院诊疗压力。同时,患者通过就医160平台可轻松获取健康知识,培养就医习惯,形成“基层首诊”的就医模式。
2016年6月,就医160首个医保移动支付业务正式在龙岗区中医院开始运营。通过就医160平台,患者不仅可以在手机上享受预约挂号、诊中支付、检查检验报告查询、诊后随访等全流程就医服务,还轻松解决了医保费用实时报销的问题。全面打通了移动医疗支付环节。
2016年6月,就医160进入海南,参与政府工程智慧海南公共医疗平台建设。就医160作为“智慧海南”公共医疗平台的运营方,凭借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强大的先发优势,为海南人民带来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
2016年8月,就医160携手腾讯打造平台合作战略,构筑移动医疗完整生态链。基于互联网+战略,腾讯推出了统一挂号平台,就医160成为首批合作伙伴,共享巨大的用户流量。该平台聚合原有分散的挂号号源,帮助患者更快速、精准、高效地完成挂号及就诊。
2016年8月,就医160基因检测服务上线。作为一款专门针对普通大众的基因检测项目,“基因160”的用户可通过公众号“基因160平台”或者网站在线购买所需的基因检测服务,取样环节在家就可完成,从而让基因检测真正走进了普通消费者的生活。
2016年9月,就医160同华润凤凰医疗达成合作,双方约定,前者为后者下属的其中六家医院提供网络预约挂号技术平台,同时为其中一家医院提供蓝蜻蜓院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
2016年11月, 就医160就医160发布对外投资公告,以292.8万元的价格收购深圳市健康源药业有限公司。该被收购公司注册成立于2013年3月,旗下有17家药店门店,在2016年7月22日,已经获得了医药电商C证,具备了从事网上药店的资质。收购之后,“160大药房”12月正式上线。
>>>>
核心战略:医疗互联网+生态体系
以上是从时间线对事件的简单梳理,单从这条时间线去分析,很难判断就医160的战略逻辑。但从下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大致轮廓:
这张图,来源于就医160CEO罗宁政在动脉网“未来医疗100强论坛”的主题演讲,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理解其含义:一个是横向,一个是纵向。
在整个战略框架中,社康、医院和药店是业务的核心。从纵向来看,就医160将围绕这三个业务核心,打造三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平台:医疗服务平台、健康管理平台和健康产业链及大数据平台。
纵向可以清晰地反映就医160的战略层级,而横向剖析,便可以知道各层级的具体职责和意义:
1.医疗服务平台
医疗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三大业务:一是以全流程医院业务为代表的网上医院服务;二是分级诊疗平台;三是网上社康服务,这三大业务也共同构成了现阶段就医160的主要收入来源。
就医160的网上医院服务,包括为一些大型的公立医院提供挂号、支付等全流程服务。如去年6月和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合作推出的首个医保移动支付业务,去年8月与腾讯合作推出的,基于互联网+战略的全国统一挂号平台,以及去年9月份,就医160同华润凤凰医疗合作,为旗下6家医院提供网络预约挂号技术平台服务。
在分级诊疗方面,去年6月,就医160正式发布了全国首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分级诊疗体系。该分级诊疗平台以“病情优先”为切入点,发挥互联网连接信息的优势有效连接医患,调动专科医生积极性,通过患者免费申请+医生审核的方式合理匹配医患资源,提高转诊患者就医效率。
同时,就医160分级诊疗平台全面支持社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患者通过就医160平台,可轻松获取健康知识,培养就医习惯,形成“基层首诊”的就医模式。
除了导诊、分诊,"就医160"平台还借助庞大的医生资源、患者群体和流量,助力医院与社康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通过HIS系统,支持线上转诊;可作为现有分级诊疗体系的运营平台。
网上医院、分级诊疗平台之外,网上社康也是就医160医疗服务平台中的重要一环,如为社区提供挂号问诊和家庭医生签约的服务。在这些免费服务的基础服务模块上,“就医160”连接了大量的B端客户,如县级医院、社区医院、月子会所等。通过为它们进行用户导流,盘活闲置的医疗资源。
2.健康管理平台
健康管理平台可以看做是医疗服务平台的服务延伸,属大健康产业。在就医160的战略设想中,康复、保健、护理、医药、可穿戴、体检都在其业务的范畴之内。
去年3月,就医160国际医疗服务上线,以及11月份,收购深圳市健康源药业有限公司,一家医药电商企业,种种迹象显示,就医160在医疗服务平台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正在往健康管理平台进行延伸。
3.健康产业链及大数据平台
作为就医160战略中最顶端的平台,受制于技术性和专业性,也是目前医疗企业最难切入的环节。在这方面,就医160才刚刚起步。
去年4月份,就医160推出了首款个性化保险——停诊险,8月份,推出了专门针对普通大众的基因检测服务——“基因160”,两者都可以看做是向该平台的一次投石探路。
>>>>
就医160在2017年将会做些什么?
“在打造医疗互联网+生态上,我们将系统地提升能力。在2017年里,将重点围绕规范、价值、责任这6个字来布局。”这是罗宁政去年12月在动脉网“未来医疗100强论坛”上所说的话。
规范和责任,需要用时间去沉淀。对就医160来说,现阶段真正需要放大的,是价值这一点,并且是对医生、医院、患者三者而言。
去年11月,5650万元的C1轮定增到位,让企业渡过了残酷的资本寒冬,但这并不意味着“春天来了”,仅仅代表了就医160拿到了进入下半场的门票。
做挂号、送补贴,免费帮医院做支付,这些都是基础服务,很难带来盈利,但却让就医160积累了广泛的B端和C端客户。进入下半场拼杀,盈利能力是企业必然要面临的问题,谁能活到最后,现金流说了算。就医160坐拥超过1亿的注册用户,电商自然是重中之重。
根据商务部6月发布的《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商务部直报系统医药电商销售总额达476亿元。照此计算,医药电商销售占比在整体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中不足3%。也就是说,目前医药电商依旧处于初级阶段,B2C的医药电商在未来仍然发展潜力巨大。
就医160平台目前注册用户数超过1亿,依旧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如此大的用户基数,急需一个合理的变现途径。医药电商具有交易及时性的特点,对于就医160的现金流补充能起到直接促进作用。160健康商城虽然上线时间不长,但交易额月度环比增速已超过200%。新收购的医药电商平台,同样值得期待。
最近两年,国家政策对于商业保险、医疗大健康和大数据的推行力度在逐步加强,就医160在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链及大数据的探索适逢良机。从现阶段的布局来看,就医160在这几个领域的布局尚浅,且大多处于试水阶段。
2017年1月19日,就医160与医疗O2O平台「医和你」,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约定将重点围绕医疗系统产品业务、互联网O2O医疗业务、共建互联网门诊中心以及资本运作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对此,就医160 CEO罗宁政表示:“2017年,就医160将重点发力网上医院。
2016年,就医160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今年或将首次实现盈利。敛翅缩足,等待企业的只有死亡。生态的投入,需要现金流源源不断地输出。通过进一步融资,聚焦网上医院,拓展养老康复、生物基因、保险等大健康服务,是就医160从嗷嗷待哺到羽翼丰满的必经之路。2017年,或许正是这场蜕变的收获之年。
文|郝雪阳
微信|hxy942416176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蛋壳周报0219:全球15家医健企业完成新融资,线下布局、健康养老趋势大热
想要更多?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tg@vcbeat.net
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