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解读:没有行政管理和利益捆绑,已联合300多家医院
今年“两会”关于医联体的搭建提出了很多新模式,比如说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提出了“嵌合式医联体”的搭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提出建设紧密型医联体,那么北京天坛医院的这种专科联盟又有何特色呢?
北京天坛医院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神经系统系统疾病诊疗中心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医院科研实力雄厚,在2017年底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均排名全国第一。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4月23日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全面加强医联体建设。
2017年6月22日由北京天坛医院牵头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率先成立了天坛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以下简称专科联盟),来自全国80余家大型公立三甲医院成为首批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随着2018年1月19日、20日,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峰会(CNS)暨天坛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第二批成员单位授牌仪式在天坛医院新院区的召开。
目前,专科联盟已吸引了全国300多家具有神经学科优势的三级医院加盟,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全部31个省、市、自治区。
据动脉网了解,“专科联盟”集医疗资源一体化,致力于实现专家、临床、科研、教学等资源共享,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整体提升我国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希望全国各地大部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天坛标准”的医疗服务。
那么,专科联盟运作情况怎么样?服务了多少人?未来有哪些规划?带着疑惑,动脉网与北京天坛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任添华进行了交流。
这是一个聚集300多家医院的专科联盟
据任添华介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系统专科联盟是这样推进:首先确定专科联盟的框架,按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分步招募全国范围内的公立三级医院作为成员单位。
首批召集的对象是全国省级的大型公立三甲医院,该医院必须是当地的区域医疗中心,而且神经学科在当地有较高的影响力,目的是希望搭建省级的神经学科的区域医疗中心。
第二批成员单位的遴选主要集中在重点地市级公立三级医院,目的是通过提升这些地市级医院的神经学科水平,夯实基层学科建设,从而形成国家中心--区域中心--地区中心架构的全国三级神经学科网。
目前,专科联盟的三级框架已基本形成。
第二,打造专科联盟专家体系,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亮点也是重点。
我们择优从联盟成员单位遴选专家成为专科联盟专家库成员,目前参与专科联盟的专家已有1000名左右,我们遴选了800名,我们的目标是构建3000名专家的联盟专家资源库,这将是第一个以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为特色的全国知名专家库,将通过互联网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开放。
虽然医联体被炒得非常火,但是关键还是要落到实处。“搭平台、打基础、共分享。”既是该专科联盟的理念,又是其行动指南。
简单而言,北京天坛医院通过组织专家库,搭建创新远程医疗和远程教学的模式,实现联盟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辅以临床路径的推广,把专科联盟内容充实,让所有成员单位共享该成果。
专科联盟成立后,将着力联盟医院科室能力建设,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打造一批“天坛标准”的神经疾病专科,在将常见病、慢性病及首诊患者分流到基层,疏解在京外的同时,实现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
天坛医院副院长周建新介绍,未来专科联盟成员单位不仅能够优先参与到这种高层次学术活动中来,还将得到北京天坛医院从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指导等全方位的帮助。
此外,联盟内医院病人均能挂到对方医院的号,病人转诊时还可以传送病例、重要影像资料等。
在人才培养方面,北京天坛医院是通过远程教学来实现的。
他们有静态PPT课件和动态视频课件,分为实时直播和现场直播。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每周有一次大查房,这个查房非常有价值,因为是真实的案例。他们讨论病例,从病人分析患病的原因到查房直播、会诊直播。
若某医院需要这方面课件,他们也会为它定制课件。
未来远程视频教学也会借助一些工具。比如很多神经外科医生希望看到“亚洲第一刀”张俊廷主任做手术,但手术室场地有限。
如果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张主任戴着谷歌眼镜,就可以做手术直播,通过网络可以直接播到任何地方,方便很多人观看他的手术。
专科医联体运营模式:创新远程医疗
在专科医联体运营方面,北京天坛医院的模式是创新远程医疗。
众所周知,传统的远程医疗在中国已经做了20多年,通常的操作方式是在一个会诊室中进行,点对点的帮助医院和患者解决疾病问题。在医生去会议室前,需要提前给上级医院的专家打电话,预约好时间,如果该专家没有时间就换另一个专家,将处在两个不同时空的两个人同时连接起来。
这就给医院和患者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麻烦,即上级医院的专家非常难约,不实用。真正实用灵活的远程医疗应该是随时连线随时有专家在线,而不是每次打一个电话。
在任添华看来,“传统远程会诊中心的搭建方式是一个医疗机构要用一家第三方的硬件设备或软件设备。而我们和微医集团合作打造的远程医疗系统是一个量身定制的产品,属于个性化的产品。即我们提出想法、创意、设计,微医集团负责技术开发。 ”
选择与微医集团合作的原因是他们不仅能提供技术,也有专科联盟运营的经验。过去传统的医联体服务模式是有专家团队的资源,没有运营团队的运作,这样不利于专科联盟的落地。
通过该系统把远程医疗门诊化和日常大众化,让上级医院的专家随时随地都可以用。
借助互联网的工具,让上下级医院的专家们只要有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沟通。就像在门诊看病一样,提前把专家号预约上,专家定时去看病,而且专家不需要动地方,在自己诊室、办公室里就可以看病。
如此一来,上级医院可以提前把专家的班排出来,号源放出来,做到提前预约,网上交费诊疗,诊疗结束后的结果可以马上发回到下级医院专家手中,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诊疗链条。
因为专科联盟是医院的联盟,运营模式也是B2B,不是B2C,所以通过这种远程门诊的创新,极大地提高了联盟医院之间的互动性。
在专科联盟平台搭建起来后,今年准备把区域示范做好做实,先准备选10家左右的省级医院和地市医院,推动专科联盟三级架构的落地。
在支付方面,一般来说,要求进行远程医疗的诊疗的疾病是复杂病或疑难病,而不是普通病例。
虽然有一些医院的医保有一些支持,但是报销多少是根据当地的政策来定的。比如有的医院远程医疗允许报销200元,有的医院却只报销50元。即使如此,也远远不够支付远程医疗的费用。
因此付费支付方应该是商业保险,而不是医保。
未来数据量足够,将布局人工智能辅诊诊断
2018年医院将迁到北京南四环新址,占地面积将扩大到18.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23万平方米,是老院区的4倍。
搬迁到新址后,将引入超高场强磁共振7T、分子影像PET-MRI、超级计算机等先进设施设备,建立神经影像研究中心、临床试验中心、基础与转化医学中心、单基因病与精准医学中心、多组学实验中心、脂质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
从科研环境到硬件设备将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为打造全国临床神经科学创新中心创造了条件。
此次搭建的专科联盟是要打造六个中心,医疗会诊中心、专家管理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数据质控中心、临床指导中心、运营管理中心;实现四个功能,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教学、临床路径的推广。
随着北京天坛医院病人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将这些数据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梳理:首先通过线下数据,为线上远程医疗会诊提供支持。
如梳理了近5年来患者的来源,天坛医院90%都是外地病人,这些病人来自于什么地方,哪些地方来的病人最多,如黑龙江来的最多、内蒙来的最多、山西来的最多。下一步要重点在这些地方加强专科联盟建设。
其次是疾病的梳理。比说挑选黑龙江过来诊疗的病人,从这些病人所患疾病中分析,他们是患脑血管病多,还是脑瘤多,进一步指导该区域的专科联盟医院加强相关学科建设。
最后是为将来布局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打基础。据任添华介绍,主要是这四方面来搭建:
第一:专科联盟平台不仅向联盟内成员单位专家开放,更是一个面向全国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开放的一个APP网络医疗服务平台。
我们开发的“人工智能神经系统疾病分级诊疗系统”将充分利用联盟医院的执业属地、专科特色、专家资源等数据,利用联盟平台的引流和导诊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就诊医院、专业科室及适宜专家,同时能及时精准地匹配国家中心和天坛医院的指导专家,从而实现神经专科联盟的智能分诊、导诊、咨询、管理等功能。
第二是借助临床医疗大数据打造神经学科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天坛医院有全国最大的脑血管病和脑肿瘤的临床数据。
专科联盟内有300家医院,这300家医院都有各自独立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数据,但这些散在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结构,没有太多的开发价值。
但对于专科联盟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数据,因为这些数据经过标准操作程序的清洗,每个病要按标准来,按标准收上来的临床数据质量就非常高,可统一化、结构化。
所以专科联盟可以助力构建我们的脑血管病、脑肿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数据,这对于我们将来开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是非常有用。
第三是搭建AI病理诊疗系统。中国的病理学的专家并不多,非常稀缺,尤其是神经病理学的专家非常稀缺,我们打造一个远程病理会诊中心,也是通过病理数据形成一个为未来AI的影像诊断提供服务,形成一个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目前华盛顿大学病理系主任、国内顶级神经病理学专家,章京教授已加盟我院,与章教授合作我们将成立远程病理会诊中心。
未来,全国300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标本大量汇集到平台后,形成神经病理大数据进而开发AI病理诊疗系统。
第四,在去年年底,全球首家“神经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落户天坛医院。
据介绍,今年6月举办的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将正式推出人工智能头部 MRI、CT影像诊断产品。
届时,将组织来自全球的顶级专家,进行一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人机大战”,以验证人工智能诊断的准确性。未来天坛医院的发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医疗等各个方面有很多机会。
人工智能能解决的疾病问题只有95%,最后还是需要人来做诊疗决策。所以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支持系统,它可以筛查疾病,并不是最后的决策。
另外也可以应用到基层医疗,一个AI影像人工智能机器人到基层后相当于是主任医师,这样的话,患者95%的病都漏不掉。
专科联盟实体运营启示
从北京天坛医院搭建的专科联盟来看,它是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的联合体。
根据区域内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一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为主,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区域内若干特色专科中心,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横向盘活现有医疗资源,突出专科特色。
这与医共体、医联体的运营模式是不一样的,没有行政管辖权和利益纽带,只是一个学科的建设和帮扶,而这个帮扶不是出于政府行为,是自觉自愿自发性形成的联盟。可以说“专科联盟”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中,北京天坛医院也摸索出了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发展路径,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其一是专科优势很强。它能给联盟医院提供更多的帮助,那么医院就愿意加盟,黏附性越强,否则没有黏附性的专科联盟就是一盘散沙。
其二是没有行政管理、没有利益的捆绑。专科联盟更像一个学术团体,而它比学术团体更多的是临床的接触。学术团体只是一个学术接触,而这个专科联盟里更多的是与临床接触、与学术接触、与科研接触更深一些。
国家政策不允许我们有行政管理权,国家政策不允许我们有利益捆绑的模式,所以只能通过充分发挥天坛医院自身学科优势,创新专科联盟的运营模式、拓展专科联盟的服务内容来吸引联盟医院,增加联盟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文|罗美
微信|q19930797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