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巨头布局、初创跑步进入,16家CGT CDMO谁将率先抵达终点?——CGT CDMO行业盘点(下)

动脉网 2021-10-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动脉新医药 Author 陈宣合


自2017 年以来,CGT行业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Kymriah、Luxturna、Zolgensma等里程碑式的CGT产品陆续获FDA批准上市,相关领域投融资持续火爆。目前,CGT行业已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全球性前沿医药领域之一。

 

中国在这一前沿领域上的布局上紧跟国际发展。自2015年开始,国内CGT相关的临床试验数量快速增长。在紧锣密鼓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下,中国第一批基因细胞治疗企业的研究成果逐渐落地,2021年也被业内人士广称为“基因细胞治疗年”。

 

CGT 市场的火热不仅吸引了大批的“掘金者”——CGT研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卖水人”——CGT CDMO的春天也悄然来临。

 

但由于CGT行业存在产品研究技术机制复杂、工艺开发和大规模生产具有高门槛、相关法规监管要求严苛以及产业化经验有限等问题,使得CGT领域相比传统制药更加依赖CDMO,且需求持续性更强。CGT 行业的持续火热和巨大前景的展望,更是为CGT CDMO的市场发展添了“一把火”。

 

由于较快的行业增速以及较少的企业数量,基因治疗的CDMO目前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CGT CDMO市场像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吸引着无数精英人才入局。谁都想率先找到这片蓝海下的大秘宝。于是,巨头纷纷布局,初创跑步发展,当下的CGT CDMO行业,好不热闹。

 

与此同时,一大批中国企业家开始站在岔路口纠结:是加入高风险、高收益的CGT“掘金”队伍,还是选择当前发展更加初期、风险更低但前景十分可期的“卖水”CDMO?我们感受到了这批中国企业家的“纠结”与“迷茫”——当前的CGT CDMO行业,不仅持续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面孔,还出现了些许奇怪的行业现象——部分企业即是“掘金者”,又是“卖水人”。

 

作为被服务方的CGT客户开始担心“卖水人”在同其密切打交道的过程中窥探自己的“掘金”秘密。另一边,部分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CDMO又未彻底想明白未来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发展道路。

 

《近40亿资金注入!基因细胞治疗CDMO怎么火的?——CGT CDMO行业盘点(上)》这篇文章中,动脉网对自2015年(CGT行业CDMO第一笔融资事件发生)以来的CGT CDMO一级市场的历史融资情况做了系统的盘点和分析,同时指出了引发CGT CDMO市场持续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动因,并探讨了CGT CDMO未来的市场需求是否可持续、预估市场空间等问题。

 

在本篇文章中,动脉网将继续围绕CGT CDMO的话题,努力回答以下疑问:

 

1、当下国内CGT CDMO市场上有哪些玩家入局?各家CGT CDMO目前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如何?谁更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与“疼爱”?

2、CGT“掘金人”与“卖水人”CDMO为何会产生业务交叠的行业现象?站在岔路口上仍在“纠结”的企业家们,最终将会何去何从?

3、各家CGT CDMO的主营业务是什么?相应的产能几何?各家CDMO的特色业务与对应实力可以通过哪些关键点来展现?

 

国内市场目前有哪些CGT CDMO玩家入局?谁更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与“疼爱”?

 

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CGT行业主要经营CDMO业务的企业包括16家。为了解各家CGT CDMO在资本市场上的最新表现,动脉网对各家CGT CDMO的最新融资情况进行了统计整理,内容如下:

 

国内各CGT CDMO最新融资情况一览

(以上按企业成立时间排序;信息来源:动脉橙、天眼查、企查查)

 

根据以上表格信息,我们发现,在公开披露融资信息的企业中,大部分CGT CDMO获得的最新一轮融资都在亿元级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CGT CDMO市场的火热以及资本对于该领域的看好。

 

金斯瑞蓬勃生物所获融资金额最高,为1.5亿美元(合计人民币9.7亿元)。另外几笔比较大额的融资包括澳斯康生物制药(超4亿元)、博腾生物(4亿元)、和元生物(超3亿元)、普瑞金生物(1.4亿元)、宜明细胞(1.2亿元)、派真生物(数亿元)和百因诺生物(近亿元)。

 

从各家企业所处的最新融资轮次来看,目前处于A轮系列融资的企业数量最多,包括宜明细胞、博腾生物、百因诺生物、金斯瑞蓬勃生物等。和元生物、派真生物、澳斯康生物制药目前进入C轮系列融资阶段。

 

从各家CGT CDMO的过往投资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参与CGT CDMO赛道投资的机构数量和种类较多,但每家机构在该赛道进行多企业投资布局的机构并不多见。这可能是因为目前CGT CDMO还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在没有确定标准和成果可以帮助衡量各家企业的实力和未来发展前景前,各家投资机构对于自己所看好的CGT CDMO企业的判别标准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资本市场对于CGT CDMO市场投资的总体参与度高,抱有很高热情。

 

CGT“掘金人”与“卖水人”为何会产生业务交叠?站在岔路口上仍在“纠结”的企业家们,最终将会何去何从?


在文章的开始,我们提到目前CGT CDMO行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部分企业既在研发CGT相关产品,同时又承接了CDMO业务。相信不少读者都对此种现象感到疑惑,作为被服务方的CGT企业也对目前的这种情况感到一定顾虑。出现这种“掘金人”与“卖水人”业务交叠的原因何在?

 

我们通过分析中国目前这批CDMO企业的成长路径和发展史,或许可以探寻到关于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目前,国内CGT 行业的CDMO主要源于三种类型。

 


传统CXO向CGT CDMO领域的跨界布局 

这一类企业往往具有雄厚的资本和国际资源团队,以及较为完善的硬件平台设施和服务体系,其进入CGT CDMO领域的方式多为并购投资,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引入国际顶尖人才等方式增强自身实力。这一类的代表企业主要包括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博腾股份等。

 

1、药明生基

 2017 年,(无锡)药明生基诞生,作为CXO巨头药明康德旗下专门发展CGT CTDMO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为了进一步提升该子公司的业务能力,药明康德通过投资并购、参股控股CGT 公司的多种方式,从技术端、人才端以及产能建设端等多方面为新公司助力。


2021年3月2日, 药明康德宣布完成对英国基因治疗技术公司OXGENE的收购,进一步扩展康明康德在CGT CDMO业务上的布局;OXGENE将保留原公司名称,成为药明生基在欧洲的首个研发生产基地。另外,药明康德近几年还参股/控股/投资了JW Cayman、Lyell、VIGeneron等CGT公司,未来还可以起到为药明生基引流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度,药明康德在CGT CDMO方面的战绩不错。据药明康德年报显示,2020年,其公司在中国地区CGT CTDMO服务方面协助了多个客户,为2个II/III期临床试验项目提供服务。在美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CGT CTDMO服务及医疗器械检测服务)方面,公司实现收入超过15亿元,总共为36个临床阶段CGT项目提供了CTDMO服务。虽然药明生基背后实力雄厚,专业能力毋庸置疑,我们也相信其行业口碑,但药明巨诺的存在也可能会让部分CGT客户心里生出些许担忧。

 

2、康龙化成

 2020年,康龙化成开始布局CGT CDMO业务,主要以“买买买”为主,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完成自己在国内相关的产能设施的建设。

 

2020年11月9日,康龙化成宣布以1.3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公司Absorption Systems公司,Absorption公司的业务主要聚焦在为CGT产业提供非临床体外和体内实验室分析、生物学测试和动物测试服务。今年3月1日,康龙化成再出新动作,宣布收购AbbVie旗下位于英国利物浦的Allergan Biologics Limited公司,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业务整合,将Allergan从AbbVie集团内部研发中心的角色转变为向第三方客户提供CGT CDM0服务。重金收购Absorption及Alergan协同效应明显,两家公司在整合后有助于康龙化成实现在CGT 领域临床前研究及CDM0全产业链布局。

 

依靠投资并购“买买买”策略,引进国外成熟公司的先进技术来进行CGT CDMO赛道飞速布局的康龙化成,能否顺利实现“弯道超车”?

 

3、苏州博腾生物

苏州博腾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国内CXO龙头博腾股份旗下专注于CGT CDMO业务的子公司。与前两家公司类似,博腾生物成立时间不算长,但通过汲取母公司博腾股份这一上市公司的先进经验,博腾生物的发展相当快速。2020年度,博腾生物签订基因治疗CDMO订单约5,600万元。


为进一步增强自身业务能力,2020年12月,博腾生物引入原UniQure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官Sander van Deventer。Sander是全球首个 FDA 批准上市的靶向TNF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药物和首个获批上市的基因疗法药物Glybera的主要开发人。Sander在公开采访中表示,除了新基因疗法的开发,他还亲力亲为地参与了uniQure内部基因治疗生产设施的制造工作。相关的实际经验,可以给博腾生物在CDMO业务上带来强有力的支持。


最早一批CGT企业向CDMO的转型/业务布局


目前,CGT行业发展飞速,但不可避免出现赛道拥挤、靶点研究扎堆等情况,创新药研发领域获得高收益回报的同时面临高风险、高投入。于是,最早一批发展的部分CGT 企业开始选择利用自身在前期研发生产CGT产品的经验和工艺平台经验,进行CDMO的适时转型。

 

这一类企业主要包括金斯瑞蓬勃生物、普瑞金生物、赛诺生、五加和基因等公司,也是目前行业内存在“CDMO企业同时开展自研业务”的典型代表。本部分将以金斯瑞蓬勃生物为例展开介绍。

 

金斯瑞蓬勃生物为金斯瑞生物旗下子公司,其前身是金斯瑞生物药事业部(BDBU),该部于2019年1月成立。2020年,金斯瑞正式推出独立金斯瑞蓬勃生物品牌布局CDMO赛道。在基因细胞治疗业务方面,蓬勃生物能够提供涵盖非注册临床、工艺开发、注册临床和商业化全阶段质粒病毒生产的基因细胞治疗整体解决方案。

 

由于拥有南京传奇生物这一“活”招牌,金斯瑞在CGT CMC工艺上的业务能力自然令人信服。Cilta-cel的亮眼表现直接体现了金斯瑞生物在CGT CMC工艺上的业务能力。若Cilta-cel产品在未来顺利获批,其商业化生产的业务大概率会由金斯瑞蓬勃生物进行承接。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蓬勃生物的业绩表现来直接感受金斯瑞生物在开展CGT CDMO业务上的能力。2020年,蓬勃生物实现CGT CDMO收入620万美元,一共新增了29个临床前阶段项目,14个CMC(Chemical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 化学生产控制)项目和14个临床阶段项目,其中包括多个mRNA疫苗研发公司的项目,客户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mRNA疫苗研发公司。

 

发展较为成熟的生产经验和工艺平台,以及背后强大的资源赋能,是这部分类型CGT CDMO的优势所在。资本对于该类型的企业也较为热切。当下CGT CDMO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1.5亿美元)即由金斯瑞蓬勃生物获得。

 

在其他未进行详细介绍的该类型企业中,也不排除存在部分并未有转型想法的CGT企业。这部分企业开展CDMO业务的目的仅在于有效利用自身花重金搭建的工业化研发生产平台,同时为公司带来一定现金流以用于公司CGT相关产品的研发。


本土/海外人才自主搭建的初创CGT CDMO

 

这一类型的CGT CDMO主要源于一大批成长于中国本土以及海外学成归国的学业界、产业界人士,携技术、资源与团队打造的CDMO公司。代表企业包括和元生物、派真生物、云舟生物、宜明细胞、源兴基因、碧博生物、澳斯康生物制药、君厚生物、百因诺生物等。

 

依靠自身在CGT领域的多年研究成果累积以及工业化生产经验,这批企业纷纷自立门户,踏上了中国最早一批CGT CDMO发展的强劲风潮,发展十分迅猛。或许这批企业没有如药明生基、康龙化成以及博腾生物一类企业背后的强力“资本靠山”,但他们恰恰有更多机会受到国内外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的“疼爱”,CGT CDMO领域大部分的投资事件即发生在这批企业之中。其中,国内溶瘤病毒生产龙头——和元生物即将奔赴二级市场。据公开消息,2021年6月8日,和元生物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审核状态变更为“已受理”。

 

和元生物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提供包括重组病毒载体产品、溶瘤病毒产品、CAR-T产品等基因治疗的先导研究和药物研发在内的一体化CRO/CDMO服务,业务内容涉及基因治疗载体构建、靶点及药效研究、工艺开发及测试、IND-CMC药学研究、临床I-III期及商业化GMP生产等。业绩方面(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和元生物累积合作的CDMO项目超过90个,执行中的CDMO项目超过50个,覆盖Pre-IND、Post-IND各阶段。其主要客户包括深圳亦诺微、上海复诺健、康华生物、吉迈生物等。

 

除了像和元生物这一类由提供科研类服务产品的企业逐渐壮大然后进入CDMO领域的企业类型外,该部分类型的CDMO也存在少数几家“自研CGT产品与CDMO业务同时开展”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这些企业想有效利用自身花重金搭建的工业化研发生产平台,同时为公司带来一定现金流以用于公司CGT相关产品的研发;或是尚未确定公司未来的远期发展定位,暂时在CGT研发企业与CGT CDMO企业两种商业模式之间“摇摆不定”,处于早期“摸索”阶段。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部分企业已经走出CGT研发/CDMO业务早期交叠的情况,专心做好CDMO业务。宜明细胞成立于2015年,该公司的专家团队为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的院士或研究员,在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领域拥有十余年的产业经验。

 

据了解,宜明细胞在早期2015年创立之始,为了在国内尚没有订单的情况下尽快落地先进的平台工艺,进行了部分CGT产品的研发作为自创订单。后来随着国内CGT行业对于CDMO的需求的快速上升,宜明细胞意识到自身团队在CDMO业务方面有更好/更深的技术/团队积累,进一步确定了自身在CGT CDMO上的定位。此后,为了打消客户的顾虑,宜明细胞将自身的CGT研发产品进行了全部剥离以专注于CDMO业务的开展。近期,该司也传来好消息:6月22日,宜明细胞宣布顺利完成交付多批次GMP AAV(腺相关病毒)200L无血清悬浮制备订单,实现了AAV在GMP条件下的大规模放量生产工艺的本土化落地。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国内CGT“掘金者”与“卖水人”产生业务交叠的大部分原因在于国内CGT CDMO行业目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部分企业目前仍未彻底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随着该领域逐渐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参考国外CGT CDMO领域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判断,目前国内CGT/CDMO赛道出现“掘金者”与“卖水人”业务交叠的情况终会消失,CGT研发企业向CDMO转型的过渡期终将结束,站在岔路口“纠结”与“迷茫”的年轻企业家终会定下最终要走的商业路径。

CGT CDMO的业务偏向“同质化”?如何了解各家CDMO的特色业务与对应实力?

 

为进一步梳理与对比国内目前CGT CDMO的主要业务情况,动脉网对16家CGT CDMO 的业务进行了汇总:


目前国内主要的CGT CDMO企业

(以上排名顺序按照各公司成立时间;信息来源:各家官网及公开披露信息,仅供参考)

 

通过观察上述表格中各企业的业务概况,我们可以发现,大多CGT CDMO所提供的的服务偏向“同质化”,从整体上难以分辨各家企业的特色业务所在。“一站式服务”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相当之高。即使是像和元生物这样的溶瘤病毒细分领域龙头,对于自家企业的业务介绍也是整合概括性的“为重组病毒载体产品、溶瘤病毒产品、CAR-T产品等基因治疗的先导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一体化CRO/CDMO服务”一类的表述。

 

但实际情况是,每家CDMO企业即使开展了从载体构建、工艺开发、GMP生产和IND申报支持的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但一定是基于团队的技术优势来进行业务的承接。以宜明细胞为例,该企业所概述的业务为“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CRO/CDMO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到GMP级质粒、腺病毒、慢病毒、AAV、溶瘤病毒、CAR-T等临床级载体和细胞制剂的开发、制备,全面满足客户的早期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需求”,但据了解,该企业最具优势的业务为AAV病毒载体的大规模生产和质粒的大规模低成本制备。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CGT行业一个重要的发展瓶颈在于病毒载体的产能受限,因此,各家CDMO在产能设施上的建设和先进性显得尤为重要。动脉网对国内16家CGT CDMO的核心工艺平台以及相应生产规模情况进行了整理:

 

国内主要CGT CDMO企业核心技术平台及相应产能

(说明:以上公司排序依照各公司成立时间;信息来源:各家官网及公开披露信息,仅供参考)

 

CGT 产业工艺复杂,技术壁垒高,各家CGT CDMO对于相关CGT辅料产品如质粒、细胞、病毒载体一类的生产进行了或相同或不同的工艺路径选择。但从各家CGT CDMO对于自家的研发工艺重心以及平台规模表述来看,仍然让人难以判断各家CDMO的优势所在,这也导致部分“涉世不久”的CGT研发企业难以快速找到并确定自家的CDMO外包服务承接商。

 

另外,动脉网整理了目前各家CGT CDMO公开披露的预扩建信息。


 国内部分CGT CDMO企业目前扩建计划

(来源:各家官网及公开披露信息,仅供参考)

 

可以看出,“产能设施扩建”是目前CGT CDMO行业推进的主旋律。将近一半的CGT CDMO目前都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扩建自身产能。这也是大部分企业新近获得融资的主要用途。

 

综上来看,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各家CGT CDMO企业的业务偏向“同质化”,工艺平台和产能上的实力难以辨别,各家CDMO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似乎也是出奇地一致:产能扩建。针对各家CDMO特色业务与具体实力的了解,动脉网总结了三点重要评估条件,仅供读者参考。

 

一是CDMO的过往服务案例。承接最多的业务类型往往也是该家CDMO的拳头产品;通过过往服务案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验证CDMO综合服务的能力。目前国内CGT行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家CDMO所服务案例的进度尚不明显或许难以进行判断,随着CGT领域逐渐发展,各领域开始出现进入临床阶段的CGT产品,优质CDMO的能力也将逐渐得到凸显。

 

二是CDMO的背后团队。团队人员的过往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CDMO的实力。除了技术维度的了解,团队与监管部门的沟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可以帮助企业明确业务的可行性,让自己和所服务企业少走弯路。

 

三是CDMO的硬件设施、具体产出能力等。CGT企业客户不应仅仅关注CDMO的产能设施建设。具体来看,以发酵为例,关注每升的发酵能力而非关注有多少升发酵规模更不容易错过真正优秀的CDMO。此外,若该司拥有悬浮培养体系,那么,是否拥有适应无血清的、悬浮体系的、自主驯化的细胞株也是挖掘优质CGT CDMO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

 

美国注射剂协会(PDA)和期刊Journal of 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曾对细胞治疗CMO/CDMO提出评估建议。美国注射剂协会新英格兰地区分会的副会长Amnon Eylath在2016年的会议上做了《评估生物技术和细胞、基因疗法》的报告,对细胞治疗CMO/CDMO做出如下评估建议:根据风险管理原则来制定规范化评估流程;通过CMO/CDMO在硬件、技术以及员工操作熟练度的表现进行质量考核;通过横向比较来判断CMO/CDMO在行业中的技术水平。

 

评估有如下细节考核问题:是否已经开展过细胞治疗产品生产、是否有过成功的细胞治疗技术转移先例、环境监测是否合规、是否有完善的措施来控制细胞疗法导致的生物污染,以及如何保证员工具备细胞疗法的技术水平等。

 

尽管目前的CGT CDMO市场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家CGT CDMO有“纠结”、有“迷茫”,但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他们的火速发展态势。


CGT产业的火热孕育了无数CGT新生企业,他们正在市场上“嗷嗷待哺”,期望这一批发展中的CGT CDMO能够助力他们“腾飞”与成长;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的CGT大企业,随着他们的时间与精力变得更“贵”,他们期盼能将部分关键试剂/非核心辅料产品外包,从而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上。

 

在CGT CDMO这片蓝海上的先行者队伍里,无一不是勇敢、年轻、充满着干劲的“航海家”。那么,究竟谁会预先带着团队“拨开海面迷雾”,找到最大份额、位于海底深处的“大秘宝”?动脉网将对CGT CDMO领域的发展保持持续关注。


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