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五年翻番,医药冷链物流会是一个好的投资赛道吗?
截至2022年5月2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7亿剂次。
在新一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席卷下,中国提出了新的应对之举——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
当新冠疫苗和核酸检测精准触达到我们每一个人时,一个逃不开的命题便是如何运输。鲜为人知的是,灭活疫苗必须在2-8摄氏度的环境下运输,常规的核酸检测试剂需要(-20±5)℃冷链储运——这是一场事关专业的、高要求的医药冷链物流的浩大工程。
如果说新冠疫情带火了疫苗和核酸检测,那作为产业链下游的医药冷链物流,可以说是趁机进入了加速期。
本文试图分析:近几年医药冷链物流究竟发展得如何?这一有点“冷”的赛道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狂奔布局
凭借年营收1280亿元、净利润956亿元,新冠疫苗研发生产企业科兴生物一时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其背后,帮助其将新冠疫苗配送到全国各地的供应商——九州通(国内四大医药流通企业中唯一的民营企业)——也在医药冷链物流运输上实现了营收的突破:2021年,九州通三方物流业务实现营收5.8亿元,同比增长74.31%。九州通向动脉网解释,这一营收和增长的大头来自2021年1月起的科兴疫苗配送服务订单。
作为一家老牌的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对于医药冷链的布局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了。九州通物流总公司冷链业务事业部总经理易君臣告诉动脉网,“在2012年国内医药冷链刚刚起步的时候,九州通就开始加大投入冷链包装技术的研究,掌握了冷链流通的核心技术。”
而后,九州通在2014年单独成立了冷链事业部。根据其2016年起在年报中公布的冷库面积数据,从2016年的15704平方米到2020年的44000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超29%。对于这一高增速,易君臣的解释是,这符合九州通最初对于冷链物流业务的发展规划,由于部分区域公司的冷链物流中心尚不完善,2016-2020年期间以建设各区域的物流中心为主。
2016年——对于医药冷链运输而言,是一个绕不开的年份。
那一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山东疫苗事件”。时年3月,山东警方破获案值5.7亿元的疫苗非法流通案,案件中发现约200万支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24个省市,这个数量约占涉案期间上市疫苗总量的2‰。涉案疫苗包含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波及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等24个省份,涉案人员达300余人。
尽管这些涉案疫苗出自正规厂家,但由于未按规定进行冷链存储和运输,并且部分属于临期疫苗,流通过程中存在过期和变质风险。
回过头来看,2016年对于医药冷链运输而言,是一个关键的政策年——
山东疫苗事件曝光后,暴露出了冷链物流监管体系不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相关的法规标准内容不统一、医药冷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化程度滞后等种种问题,也引起了有关部门对疫苗以及医药冷链物流的高度重视。国家陆续出台了多个文件规范冷链医药产品的流通,包括新版的《疫苗流通和防疫接种管理条例》。
其后,全国性大型流通企业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冷链事业部;随着国务院取消医药物流资质行政审批事项之后,第三方物流也摩拳擦掌,纷纷布局医药冷链物流。
而直到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九州通首次在年报中表态,将医药冷链物流视为“药品流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业务分支”。很快,九州通接下了科兴疫苗的全国配送项目,两年来斥资7000万,采购135台疫苗专用冷藏车。
目前,九州通已经实现了31个省级物流配送中心,110个地级物流配送中心,519个冷库、覆盖率达98%以上,430+冷藏车、5000+个保温箱,5条冷链干线网络的规模布局。
疫情对于医药冷链运输,即是高压考核,也是一次技术迭代。易君臣介绍,配送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全程温控,“由于疫苗配送区域远、幅度广,全程冷链温度控制难度大,特别是同一季节全国东西南北温差大,对于极寒、极高温天气温度控制要求高,以及在干转支大小车转运过程中温度难以稳定。”
九州通的应对方式,一是对用保温材料对疫苗运输车进行改造;二是独立研发货物转移对接仓,通过增加可调节式门封对接各种大小车辆,解决收货口到库内衔接温度;三是建设温控管理平台,可同时监控120辆配送车的在途信息。
至于九州通未来的发展规划,易君臣显得踌躇满志。“九州通医药冷链未来4年(2023-2026年)的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目标是达到20%以上;2026年九州通冷链三方收入的目标是增长至4.7亿,成为全国性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行业营收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九州通也将通过业务资源整合方式和技术设备革新为内部业务降低运营成本,计划费用率每年降低3%。”易君臣说。
九州通的发展是国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一个缩影——随着温控药品扩类、新冠疫苗集中批量上市、生物药加大研发力度的背景下,医药冷链市场规模持续大幅增长。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医药冷链物流销售总额为2509亿元,至2021年达到4814亿元。五年时间近乎实现了翻倍的增长。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预计,2022年我国医药冷链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446亿。
生物医药的火热带动了
医药冷链市场的繁荣
新冠疫情为医药冷链加了一把干柴,而实际上在此之前,这盆火就已经烧旺了。此前的那把柴来自生物医药——在新一轮医改的背景下,医保“腾笼换鸟”,推动了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紧跟着生物医药的崛起,生物样本物流、临床试验物流、生物医药/诊断试剂、生物样本存储、生物医用材料物流的需求随之而来。
能够印证这一点的是,根据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的统计,生物制品在冷链运输产品中占绝对大头,占比达40.77%。根据产品类别的不同,我国医药冷链市场运输产品包括疫苗、血液制品、生物制品、IVD、医疗器械(IVD除外),除了生物制品外,其余的占比情况是:疫苗占10%,血液制品占13.86%,IVD占比达24.9%,医疗器械(IVD除外)占10.5%。
中健云康的创始人杨炎俊就是发现了这样的机会,在2018年入局开始创业。
作为一个拥有15年甲方物流供应链从业经验的老兵,杨炎俊创业之前的职位是,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医学的物流总监。
决定创业时,杨炎俊的宝宝刚刚满月,他卖了一套房作为启动资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破釜沉舟的创业”开始了。
尽管前路是一场“不留退路”的冒险,但杨炎俊显然对于未来信心满满——以他的从业观察来看,医药冷链的市场供给远远小于需求,是一个难得的蓝海市场。
彼时,他作为甲方在为公司挑选医药冷链物流供应商时,常常很头疼,因为市面上能看得上的医药冷链供应商屈指可数,“可能也就五六家”,而价格又都比较高,服务的专业度、服务网络覆盖的地区并不能令人满意。
在供给匮乏的另一边,是急速增长的需求。春江水暖鸭先知,杨炎俊很快发现,金域医学新药临床部门的业务和收入直线上升,他确信,新一轮的医改政策见效了,国内创新药是真的开始“喷发式地增长了”。而他的机会也即将来临——在对标研究了欧美和日本的市场后,杨炎俊确信,中国的冷链医药物流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此后的故事是,中健云康从熟悉的第三方医学检测冷链物流切入,逐渐拓展至IVD、CRO、生物医药领域,把握住了行业发展的机遇。
对于中健云康而言,2019年接下华大基因在河北省的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项目,是关键的转折点。
2019年7月,华大基因拿下了河北省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项目的标的。这是河北省的一个民生项目:为辖区内孕妇在孕期免费提供一次产前基因筛查(或唐氏血清学筛查),当年基因筛查总量约35万例,项目总预算为1.4亿元。
要完成这样一个民生项目,对于冷链物流的要求是,一是在范围上需要覆盖到河北省所有县级市总计200多家医院;二是在时间上,需要保证每家医院在当天基因采样完成后,当天或者次日样本送抵华大基因的河北石家庄实验室。
“但生物样本的物流运输,绝对不是把样本从A地送到B地的简单搬运和送达。”杨炎俊认为当时中标的关键在于,中健云康提供的解决方案,不是基于纯物流的思维,而是真正理解第三方医学检验运输需求的落地方案。“这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包括如何培训物流人员、整个体系如何流转、信息化系统怎么开发。而在运输的每一个环节,还需要纳入诸多流程细节,诸如拍照上传后台、如何识别样本项目、现场如何交接等等。”而这些恰恰是杨炎俊此前十多年积累的经验。
用杨炎俊的话来说,华大基因在找物流供应商时遇到的困境,和他当年在甲方时所面临的是一样的。
河北项目之后,很快,华大基因向中健云康抛来了橄榄枝,提供了天使轮的投资,并在次年增资550万元。其后完成了A轮融资和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资方分别是经纬创投和松禾资本。
物流是一门规模效应显著的生意,随着需求的增加,从更上游来看,包括航空温控集装箱在内的温度敏感型生物材料的转运、配送所需的低温存储领域,也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包装箱是冷链的核心。”一位长期从事国际冷链运输的货代告诉动脉网,此前,由于冷链需求小、国产包装种类少,医药国际冷链运输中大多使用的是国际品牌的包装箱,常见的问题是包装箱与产品非定制关系,而造成了“亏方”——也就是包装箱内的体积没有被充分利用。
这两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随着医药冷链需求的增加,国产品牌进入了航空包装箱的赛道。“规格多了,选择空间更大了,成本也就降下来了。”
海尔生物就是一个国产航空温控集装箱的入局先锋。
成立于2005 年的海尔生物,是一家始于低温存储、基于物联网平台转型的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主营业务包括生物样本库、药品及试剂安全、疫苗安全、血液安全及生命科学实验室相关领域的设备及配套物联网解决方案。
海尔生物的“云芯”超低温冰箱,曾凭借能够实现人、设备、样本双向智能交互、样本管理一键存取等优势,成功中标了丹麦哥本哈根大区所有公立医院400台超低温物联产品集中采购项目,成为了中国医用超低温冷柜出口第一品牌。
其最新颇受关注的布局是,2021年12月,新设子公司青岛鸿鹄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鸿鹄航空科技),注册资本人民币2700万元,主要从事航空温控租赁业务。
就在上个月,鸿鹄航空科技总经理孟志刚公开介绍称,“我们的航空温控集装箱已经顺利首飞,成功打破了该领域主动式温控集装箱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
孟志刚对媒体表示,航空温控行业的未来增长主要看生物医药产业的增长幅度,“海尔生物为什么要做航空温控这块业务,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3400家以上的生物制药用户基础,目前我们主要为这些用户提供存储场景的解决方案。在存储场景上,我们比较容易延伸到运输场景上来,因为海尔生物有一个全球化的用户基础和运营体系,能够很好地帮助航空温控这块新业务成长起来。”
把物流作为基建,
医药冷链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当规模效应被放大后,医药冷链还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一个可能性是,把物流作为基建,用互联网的打法,提供更多的增值产品和服务——这是在采访过程中,中健云康给出的一个答案。
在中健云康的战略布局中,公司的第一阶段从熟悉的ICL(第三方检验)切入提供一站式供应链和SaaS解决方案;第二阶段也就是当前阶段,需要优化ICL物流网络,逐渐拓展至IVD、CRO、生物医药领域,同时布局海外市场;第三阶段,公司在提高物流业务市占率的同时,将完善医护服务平台,打造集检测、送药、医护资源、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医疗服务平台。
在和中健云康的交流中,动脉网发现这一规划的核心在于,中健云康没有把冷链物流仅仅当做一门物流生意,而是在琢磨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基于这一出发点,后面的事情也都好理解了,这个逻辑更像是互联网思维——把物流作为基建,在触达客户后,想办法提供二次转化和增值服务,以增加营收,降低边际成本。这里的增值服务也包括运营成本优化,以及如何能够帮助客户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
目前,中健云康的创新业务的探索包括:帮助国内企业实现出海物流运输;未来将借助公司平台上数万名注册护士的资源,为C端用户提供居家检测、送药上门、居家护理、居家体检等居家健康管理服务。
可以说,不止于储运,涉足医药冷链物流的企业们还将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想要联系动脉网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近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