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平安健康B端业务逆势劲增88.9%,CEO方蔚豪:还有更大增长空间
近年来,长时间加班、高强度工作压力、高负荷工作内容等导致的职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以IT为代表的科技行业,以及上述提到的快递、外卖配送等新业态更为明显。
在科技创新活跃、新业态涌现的新阶段,职业健康出现多样化的新需求,也需匹配新的服务形态与内容。《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指出,以往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滞后,要按照便民利企、优化服务的要求,大力实施“互联网+职业健康服务”。
新形势下的市场中,平安健康已探索出基于互联网医疗的企业健康管理模式,经过近2年尝试,2023年上半年交出亮眼成绩:企业健管业务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88.9%,成为增速最高的收入渠道。
整体层面,平安健康上半年实现总营收22.2亿元,随着业务结构调整基本完成,毛利率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至32.2%,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47.2%至2.45亿元,向盈利目标加速前进。
平安健康打造的新型企业健康管理是怎样的?如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企业健管业务怎样加速公司盈利进度?针对业内关注的诸多问题,动脉网专访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兼CEO方蔚豪,并进行了解读。
企业健管业务“逆势”增长
2023年上半年以来,“易企健康”产品体系持续升级,拓展新客户、留存优质客户。截至6月底,公司服务企业数累计达到119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449家,覆盖近390万企业员工及用户,存量大型规模企业客户续约率高达近90%。
从数据表现不难看出,平安健康历时近2年的尝试成效斐然,产品与服务逐步获得市场认可,B端支付方作为公司增长业务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当前,社会经济仍处于恢复阶段,企业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本身的事务中,员工健康管理似乎只是企业的“成本项”。这种情况下,平安健康企业健管业务实现了难得的“逆势”增长。
方蔚豪表示,企业健管一直是亟待整合和精细化运营的赛道,也是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蓝海赛道,潜在市场规模达2-3万亿元,如果按10%的渗透率来计算,也有2000-3000亿元。“我们的业务规模连20亿还不到,仅仅触及市场的冰山一角。”
按照平安健康的策略,B端市场优先触达那些企业健康管理预算充足、员工健康管理计划明确、并拥有较强支付能力及支付意愿的中大型企业。方蔚豪称:“从塔尖往下走,一方面能在各区域树立大客户标杆,以此带动其他企业对健康管理的认知;另一方面,由于已触达的市场范围尚小,受大环境影响有限。”
在方蔚豪看来,随着市场拓展深入,已经能感知到企业和员工对健管理念的接受度提高。“我们的客户池中,有不少处于前期沟通、招投标、签约、履约等不同阶段的客户,从储备量来看,B端业务还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新体检”兼顾个性化与高效率
方蔚豪认为,体检能积累群体数据,进行健康状况和风险分析;更重要的是形成个体数据,体检结束实际上是家庭医生进行健康管理的开始,只有基于个体数据推送千人千面的管理方案,才可能开展精准和有效的管理,否则就是打扰用户。
事实上,当前体检已经作为标配福利,覆盖了大量、不同规模的企事业单位。不过,大部分企业团检的重点在检中环节,也有部分团检开始有了向检后延伸的意识,例如提供整体员工健康状况分析,在一定期限内向有疑问的员工提供咨询答疑等服务。
总的来说,传统员工体检在于“检”本身,即使有附加服务,也不够精细和主动。
2023年,平安健康进一步加强了“体检+”解决方案的流程管理,从检前、检中、检后几大环节,针对企业端和个人端,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运营。
对于企业,检前通过资源广、易统筹的优势,满足大型企业多属地、多样化体检需求,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已与全国超2000家体检供应商合作;在检中,平安健康通过运营和追踪提升员工到检率;在检后,提供专业的全流程检后服务,降低职场健康风险。
对于个人,平安健康提供个性化、自主化的体检项目,进行全流程指导及后续就医协助。
不过,企业员工个体化差异大,规模大、人数多的企业更是如此。在为企业定制和提供服务时,若个性化程度不足,则可能影响员工与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若个性化程度充分,又可能增加运营成本。对此,平安健康2023年成立了“数智体检研究院”,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提供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团体体检方案。
由此,平安健康构建了以降低职场健康风险为导向,贯穿体检全流程、兼具个性化和高效率的数智化“新体检”模式。
以平安健康服务某国有银行为例,该银行分支机构多、地域分布广、属地要求强,统筹难度大;员工的编制层级多、年龄跨度大、个体化需求高,员工的体检需求很难统一;由于员工规模庞大,体检后的报告解读、健康状况追踪、就医服务等也相对割裂。
针对这些关键难点,平安健康定制了针对性的“体检+”解决方案。首先,平安健康与银行总部直接对接,针对不同分支机构提供属地服务;同时,对员工进行人群分类,提供定制化的体检服务,以满足不同层级的员工需求;此外,还提供了医生一对一报告解读、一站式三甲就医协助、健康讲座及中医理疗到企等增值服务。最终,平安健康为银行统筹开展了6市7行的年度体检,实现98%的员工满意度,管理者也高度认可。
得益于差异化的“新体检”模式,截至2023年6月底,平安健康“体检+”累计服务的企业客户数达722家,累计同比增长67.9%。
从量到质,支撑“健管+”服务
按照平安健康的业务板块划分,“健管+”主要为医疗服务板块内容,该板块毛利率为42.9%,与健康服务板块相比,毛利率更高、且处于连续增长中,对平安健康的整体盈利能力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前,“健管+”解决方案正处于产品端持续优化、供给端提质增效的阶段。
产品端,2023年“健管+”更加注重灵活的定制化和高效的专属化,配置了健康设施、文化活动、专项管理三大定制服务,以及线上问诊、线下就医、福利商城三大专属服务,多方面提高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和就医效率。
供给端,截至2023年6月底,平安健康建立了覆盖22个科室的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累计签约近2400位名医专家。然而,对比平安健康近两年来医生团队数据,总量仅处于小幅增长中,并未进行大规模扩充。
方蔚豪坦言,这是因为供给端正在推进从量到质的转变,建立机制,使内外部医生的协同、各个服务环节更加通畅。“对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让内外部医生工作量达到更理想的饱和状态。”
以外部医生工作为例,2023年,平安健康上线了类似滴滴打车的算法程序,根据服务质量、接诊速度、患者评价等维度为医生评星级,用户发起问诊需求后,系统优先分发给五星医生,若医生未在一定时限内接诊,再分发给四星医生,以此类推。平安健康希望通过这个策略打造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并吸引更多优秀的外部医生,而非以往的“撒芝麻盐”。
不过,整体医生团队中,家庭医生数量在不断增长,且仍将继续增加。方蔚豪提到,家庭医生不仅仅是医生,其职责还包括向前做健康管理,向后做专科医疗需求的分发,中间还要扮演客户经理角色,是整个服务体系中的“导航员”。
此外,截至目前,平安健康已制定了830项细分服务,每项服务均设置SOP标准作业程序,还完成了三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搭建。多部门高度协作共治的机制和多项管理措施的全面实施,巩固了质量安全管理成果,患者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得益于在产品端与供给端的持续优化,截至2023年6月,平安健康“健管+”累计服务企业555家,同比增长46.8%。其中,“健管+”与“体检+”重合的客户仅占“体检+”客户的17.9%,意味着还有大量“体检+”客户具有向“健管+”转化的潜力。
拓宽渠道,做长远铺垫
上半年,平安健康参与2023健康管理发展论坛并发布了《中国中小企业家健康管理认知研究报告》;与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开展相关行业调研与数据研究,撰写了《企业健康促进调查报告》;与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共同主办推出了企业健康主题视频栏目《健康一企谈》;针对高净值人群推出新产品……
过去两年,平安健康开拓企业健管市场时,一方面通过平安集团现有企业客户渠道进行,一方面不断积累经验、拓展自主渠道。方蔚豪谈到,相比之下,拓展自主渠道的周期更长,大约在半年左右,2023年呈现的业绩,一部分正是2022年拓展工作的成果。
结合2023年业务进展来看,平安健康在进行更积极的自主渠道拓展,并在大中型企业客户的基础上向中小企业延伸,为长远的客户挖掘做铺垫。
方蔚豪认为,企业健康管理无疑是个机遇巨大的市场,但也有巨大挑战,主要在于市场成熟度还不够,需要全市场发出更多声音,向企业传递“员工健康不是成本、而是投资”的理念。“对我们来说,希望力求通过体系化方式前瞻性地培育市场,了解不同客户群的真实现状与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新业态发展,网约车、快递、即时配送等业态的就业者日益增多,部分新就业形态工作时效要求较高、负荷较大,员工健康状况良好与企业高效运营之间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同时,新业态趋于多样化,员工健康管理需求的多元化更为显著。
这些趋势都要求健康管理服务方及时向市场普及员工健管的必要性,并匹配相应产品,助力企业找到员工健康开支与经营效益提升之间的平衡点。
写在最后
很显然,平安健康除了背靠平安集团F端渠道、形成稳固的基石业务之外,围绕“互联网+”企业健康管理也趟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这些年来,互联网医疗行业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有人离开、有人坚持;每一种经过尝试、接受过市场考验的模式,都显得弥足珍贵,平安健康的企业健管模式也是如此。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近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