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子善:王佐良的新文学观 | 不日记

陈子善 文汇笔会 2022-06-09


11月9日 阴。今年2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12卷本《王佐良全集》。王佐良(1916—1995)是杰出的英国文学研究家、英语教育家、翻译家和诗人。全集第11卷收入他1930至90年代的逸文集,其中一篇Trends in Chinese Literature Today特别引人注目。9月,北京《国际汉学》秋之卷刊出《今日中国文学之趋向》(以下简称《趋向》)中译文(王立译),以纪念王佐良百岁诞辰。
《趋向》之英文小册出版于1946年,系王佐良在抗日期间应邀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服务团而作,列入为来华盟军编印的关于“中国与中国的事物”英文宣传册丛书之一种。王佐良撰写这篇《趋向》时不到三十岁,还是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的青年教师,却以独到的眼光、洗练的文笔,概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约25年间中国新文学全景式的发展路径,十分难得。
王佐良指出,现代中国的“道路是崎岖的,充满了喧嚣、骚动和炽热的问题”。面对历史和现实,中国青年一代力图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其成果就是我们所说的新文学”。不过,王佐良并不一味夸大新文学的成果,恰恰相反,他指出:
但是当面对这个新文学时,我们发现它没有很多值得夸耀的名字,也没有几部真正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其实这也不足为怪,因为:首先,它只有短短25年的历史,主要体现了1919年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成果;其次,因为其非常新奇,所以它不得不抛弃中国古典传统,而致力于模仿各种西方文学。
接着,王佐良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新文学最初25年的历程。按出现先后,他论及的作家有严复、林纾、胡适、鲁迅、周作人、徐志摩、闻一多、张资平、成仿吾、郁达夫、郭沫若、林语堂、冰心、沈雁冰(茅盾)、丁玲、沈从文、巴金、施蛰存、杜衡、穆时英、戴望舒、叶公超、朱光潜、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萧乾、芦焚、废名、萧军、田汉、曹禺、李健吾等;他提到的作品有《阿Q正传》《野草》《尝试集》《我所知道的康桥》《死水》《沉沦》《剪拂集》《在黑暗中》《春蚕》《子夜》《幻灭》《动摇》《追求》《边城》《激流》《宝马》《八月的乡村》《终身大事》《原野》《雷雨》《日出》《放下你的鞭子》等;他介绍的文学刊物则有《新青年》《语丝》《小说月报》《现代》《文学》《大公报·文艺》《水星》《论语》等。从上述统计可知,王佐良此文的文学视野何等广阔,虽然个别重要作家有所遗漏,全文仍不啻一部浓缩的中国新文学史。
不仅如此,王佐良的分析也是独具只眼,或扬或抑,均能自成一说。他无疑给予鲁迅很高的评价,甚至认为鲁迅“在杂文中发出的那种强劲的讽刺,光芒所及,使他的小说黯然失色”。他肯定闻一多在新月派中贡献最大,同时强调“郭沫若在新诗中的地位甚至更高,恕我直言,他是第一个真正伟大的新诗人”。他同时批评“田汉和他的追随者在戏剧的建构方面漫不经心”,也指出曹禺《日出》第三幕“存在问题”,“与主要情节缺乏联系”。凡此种种,都表明王佐良对新文学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他的结论同样足资启迪:
概括地说,从25年来的发展中,我们发现新文学首先是彷徨和实验,然后获得了一定的政治色彩,与此同时证明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虽然许多新文学作品是粗放的、无定形的,但是我们在这四分之一世纪中的进步是巨大的。我们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当前的现实主义……  


本文刊2016年1217日《文汇报·笔会》

“不日记”为陈子善先生在笔会的专栏

………………………………………………

2016年,笔会创刊70周年。

衷心感谢您这些日子以来的关注,

也期待未来的岁月里,

我们依然能照见彼此……

 

回复“201611”,您可收到上个月的好文章推送:

王宏图:英语是白玫瑰,法语是红玫瑰

陈尚君:《我知杨镰

  :《〈潘金莲〉里的男演员

陈大康:《原本应是李纨的,都属了王熙凤

  :《

 点击“阅读原文”会跳转至笔会近十年作品精选之

“青春人文读本”《把信写给埃米莉》购买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