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义乌 | 罗小茗
疫情之下,各种级别的商品和明星纷纷涌进直播间,似乎已经成为一项在2020年必须履行的“义务”。与此同时,在有意无意之间,直播带货业已是一个当代中国故事是否足够光鲜的指标。仿佛没有它的身影,这样的讲述便不够与时俱进。在这股强劲的热度中,小商品之都义乌,成了这一轮风潮中各色逐梦者的集散地。而其中的下朱村,更是引发人们的好奇与围观。八月中旬,作为围观群众的一员,我也完成了一次短短的义乌之旅。
住在义乌的那几天,正值高温。既不是前来选货进货的商家,也不是梦想着成为网红的年轻人,我们这一行人在大街上游荡,对此地的陌生显露无疑。就连作为考察对象的网红村下朱,在一开始也摸错了地方。打了车想当然地开去下朱,却只看到一幢空空荡荡的村委会大楼。几十个老人在开足了空调的老年活动室,悠闲地打麻将、下象棋。问了半天,才搞明白,下朱还分南北,网红了的下朱并非此处,我们来错了地方。
匆匆赶往北下朱,气象果然大不相同。一切拥挤起来,不长的几条街道被各类小商铺瓜分得干干净净。不远处,正有一对人马在拍摄当街的带货视频。短短几句对话,来来回回地演练了几十遍,路人们围观的热情却不减。另一处则正热火朝天地招呼人手,加紧装货发货,感叹着这回又是谁因此大赚一笔。就连走在街上的年轻女生,长的也多是网红脸,仿佛随时随地可以上直播。
下朱村的店铺,最有特色的部分当属店招。和上海霸气要求的“街道审美”不同,它们的书写既没有统一的风格,也不需要什么章法;甚至于连正式的店名,也常常不见踪影。看起来,奋斗在直播带货的风口浪尖,没有哪个店主愿意为自家店铺起一个响亮或好听的名号而浪费时间。毕竟,在这里,一切都过于急促。在竞争激烈跟风盲动,商铺倒闭和转手率都奇高的下朱村,在店招上打出各类耳熟能详的平台字样,以其供货商自称,再写上各类主营的商品类型,才是最为通行的做法。只有这种近乎简要说明书一般的店招,方才实用靠谱,既可方便地添加改写,也为随时的转型做足了准备。更何况,身处网络时代,没有明确响亮的店名丝毫不影响生意经。每家店的门口都挂上了自家的微信号。凡是进门的顾客,店家总会热情招呼你:“加一个微信,了解最新的商品信息”。
顶着说明书一般的店招,店铺内的场景也就可想而知。其中,虽不乏术业有专攻者,但更大多数的店铺奉行的是“综合”经营原则。于是,狭小的空间内,总是堆满了看起来互不相干的货物。成筐的文具边是满坑满谷的女士内衣;无数鲜艳的保温杯的周遭,极可能是一堆堆号称极为好用的乳胶枕或拖鞋。在直播的产业链条下,专业也好,等级也罢,都变得不再重要;仓库里有啥卖啥,想着法儿卖火,这才是王道。
比商品的混杂更让人吃惊的,自然是它们的价格。即便是“拼多多”一级的估价能力,在这里也常常遭到轰毁。对那些坐镇店铺的店家来说,映入眼帘的我们,首先不是一个个的潜在客户,而是由十几件他们经手过的商品打包组装起来的移动展示架。他们火眼金睛,个个堪比卷福版的福尔摩斯,只消打量一眼,便可以毫不费力地标出我们身上物品的价格,再暗暗和自己货品做一番优劣的比较。于是,在这个物价总也不超两位数的网红村,每个人都成了浑身上下加起来“不应该”超过百元的移动人体。曾经高大上的都市生活、如鱼得水的淘宝人生,在这里被彻底打回了原形。便宜也好,美感也罢,在满坑满谷的商品面前,失去了任何诱惑人的力量。
公益直播间
坐落于北下朱的政府办公楼,刚刚围绕着“直播”装修过一番,专为此提供各项政府服务。门口竖着大大的鲜艳的“义乌尚直播基地合作模式”的广告牌,一副“只要你来,一切便都水到渠成”的架势。一楼最显眼处,是一间刷成流行的莫兰迪色的“公益直播间”;里面正有一个男生,坐在一堆男士皮鞋中滔滔不绝地做直播。据说,这个直播间的效用就是让对网红直播感到好奇的路人,看看直播到底是怎么回事。
赶紧发快递
不过,不管是直播间里被黑皮鞋们包围的播主,还是整个下朱村里忙着卖货发货的人们,显然对于我们这一类看热闹的路人见怪不怪,甚至于颇有些厌烦。就连政府办公楼里的接待员,一个才来义乌没多久的小姑娘,也已对那些前赴后继赶来下朱“取经”的队伍不胜其烦。一张圆脸上写满了“这样的事情也不知道”的嫌弃与得意。
这倒也不难理解,疫情之后外贸受阻,大量商品积压在仓库之中难以动弹,怎么把它们销售出去,完成“致命的一跃”成了各路人马的难题。眼见着直播带货的巨大能量,艳羡者组成的取经队伍自然浩荡起来。可惜的是,在这样的嫌弃和得意的交织之下,一个更为明显的事实是,对于那些一夜爆红的奥秘,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网红村里络绎不绝的逐梦者,甚至于那些一夜暴富或开班授课者自己,都不甚了然。而将这个自己也不甚理解的故事,口耳相传,变成一个神话或奇迹,似乎是人们唯一可以做的事。于是,在刚刚装修过的三楼,村政府特别辟出的一个展览区域,一本正经地陈列着迄今为止的各类网红爆款——小电扇、方便面、小火锅之类,仿佛要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商品钉入历史。只是,若不是因为“直播”或“网红”这样的标题,这看上去倒更像是一场仓库积压物品展。
于是乎,18世纪的亚当·斯密所瞥见的那一双“看不见的手”,此刻又正在我们的头顶神秘地挥舞开来。它摆布着全国各地在别处无法觅得机会的青年人的野心,摆弄着在疫情之中陷入停滞的社会的理解力。当无数积压滞销的商品在这里以某种近乎野蛮的方式重组,经由直播的电流重新注入我们的生活中时,生活究竟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因人而异。不过,对于我来说,义乌之旅却有着一重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那些店主们一样,自动为商品们打出下朱价,就此免疫。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文汇出版社微店购买
2019笔会文粹《这无畏的行旅》
【笔会近期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