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厦大 | 从长江到东海:王亚南的壮丽一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凤凰树下的守望者 Author 林坚

我在扬子江的岸边歌唱,

歌声响遍了岸的两旁;

我抬起头来看一看东方,

初升的太阳是何等雄壮!

这是余光中《扬子江船夫曲》的激昂诗句,人们从中不难感受到诗人豪迈的气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清新的民谣风格。巧合的是,这首诗和我国现代杰出经济学家教育家王亚南的一生竟如此相似,仿佛就是他不平凡的人生旅程的缩影。



王亚南的前半生,从1901年到1940年,他几乎都在长江的岸边“歌唱”:他出生在长江中游举水河边的湖北黄冈县团风镇,小学、中学、大学分别在长江边的黄冈高等小学堂、武昌湖北省立一中和私立中华大学就读。大革命失败后他顺江而下,来到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后来他虽然走杭州、去日本,赴德国,但海外归来依然在上海。他在那里成家立业,在那里著书立说,在那里抗日救亡,在那里翻译、出版了马克思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上海沦陷后他颠沛流离,辗转来到长江上游的陪都重庆,在那里度过了两年短暂的抗战时光……


▲《资本论》三大卷(王亚南、郭大力合译)


王亚南的后半生,除了抗战烽火中在粤北、闽西北山区度过几年艰难的岁月,大部分时间(1946年至1968年)是在祖国的东方、在东海边的厦门度过的。他在那里看“初升的太阳”,在那里“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接新中国的曙光;在那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首任校长,抓教学、抓科研,宵旰勤劳,无怨无悔;在那里和广大师生一起坚守在海防线上,使厦门大学书声琅琅,弦歌不辍,成为驰名中外的“英雄大学”。最后,他在东海之滨的上海离开了人世,离开了热爱他的厦门大学的广大师生……


▲1950 年,王亚南(前排左五)就任校长,与军代表及师生代表合影


王亚南是中国现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也是厦门大学百年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他一生勤奋笔耕,著作等身,为我们留下了40余部著作(译作)和300多篇文章,真知灼见跃然纸上,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他一生爱才惜才,大胆使用人才,他在中山大学任教时对陶大镛的“知遇”,在厦门大学任校长时对卢嘉锡的“提携”和对陈景润的“栽培”,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他一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畏劳苦,勇攀高峰,被视为厦门大学“科学精神”的杰出代表


▲王亚南部分著(译)作


王亚南在学术上、事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就,无疑与他生活的时代、成长的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与他个人的主观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1950 年代,王亚南(左四)与校领导及有关处室负责人合影


从他所处的时代看:王亚南的青年时代,正是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民主运动和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阅读《新青年》杂志,拥护“德先生”“赛先生”是包括王亚南在内的一代青年学生的“时尚”。新文化运动散发出的自由、平等气息深深感染了他,使他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走上社会后,大革命的失败、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全面抗战的爆发,战后官僚资本的猖獗和官僚政治的腐败,使他从一个爱国民主青年、一个“教育救国论”者逐渐转变成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反对独裁、追求民主的进步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如日初升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旧大学,海防前线的紧张斗争,“向科学进军”的时代召唤,为他治校办学、为国家培养万千桃李提供广阔的舞台。


▲1952 年 8 月,厦大经济研究所欢送毕业同学留影

(前排左五为王亚南)


从他成长的环境看:王亚南出生于农村,从小生长在农村,使他对农村的社会现实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父亲的早逝,家庭的破落,贫穷的乡村,使他萌生了改变农村、改变社会的初衷。进入大学后,他选择教育学作为自己主修的专业,希望通过“教育救国”,改变近代以来中国贫困、落后、不发达的状况。然而,国共合作的破裂,各路军阀的混战,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碎了他的“教育救国梦”,使他走上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道路。出国游学的经历,对现实资本主义的考察,《资本论》三大卷的翻译,使他更加坚定了“改变社会现实必须从经济制度入手”的信念,从此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杰出研究者。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厦门大学的独特校情,“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学部委员的重要使命,对王亚南主政厦大、使学校教学科研齐头并进,使经济学科人才济济、硕果累累,乃至推动全国经济学界的理论创新,无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王亚南与青年学生座谈学习《资本论》


时代的呼唤环境的造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亘古未有之新中国,为王亚南的成长、成才、成就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条件。而他自身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努力,包括胸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孜孜不倦的刻苦学习、融汇中西文化的广阔视野、积极投身社会的丰富阅历、良师益友的切磋指导以及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则使他在同时代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学术巨匠、名家大师。


▲1954年,王亚南在厦门大学卧云山舍(大南8号)


 “实践,惟有实践,是最可靠的检验。”这是王亚南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也是他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的高度总结。他的一生,和翻译《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厦门大学的发展壮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66 年 2 月,王亚南与厦大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61 级)毕业合影(二排左八为王亚南)


辛勤译著传马列,业绩长垂海内;

不倦教诲育桃李,深情常在鹭滨。

这是1978年12月,在中共福建省委为王亚南同志举行的骨灰安放仪式上,厦门大学师生员工为这位老校长敬献的一副挽联,它概括了王亚南一生的主要业绩,也说出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心里话。


▲王亚南手稿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王亚南的一生。让我们翻开《王亚南传》,去看看这位杰出经济学家、教育家走过的不寻常的人生道路,去追寻这位名扬中外的学术巨匠的思想轨迹,去感受这位被作家徐迟称为“一个懂得人的价值的人”的内心世界去领悟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科学内涵……


▲点击购买《王亚南传》


主编 | 洪秋霞、施高翔                   策划 | 蒋东明

供稿 | 林坚             编辑 | 林志玄   审稿 | 宋文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