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申请休学,是为了干这样一件事!
图片上的男孩子
叫王大铸
我校2017级水务工程专业学生
如果按正常的人生轨迹
他现在在学校读三年级
但2018年
他做了一个让家人朋友都意外的决定
休学!
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
他在西昌市荞地乡中心小学支教
担任专职科学美术教师
高中,我是受爱心人士资助完成学业的受助者,当看到凉山招募支教老师,我也可以从受助者转换为助人者。
——王大铸
王大铸同学在学校举办第一次画展
在这里
他组建了荞地小学童心慧画社
以社团化的方式运作,课外补习,组织活动
并进行全校第一次绘画比赛
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也能画出自己的梦
成立童心慧画社
同时主推荞地卫生治理,
联合支教老师、当地老师开展餐厅卫生治理,
目前效果很好。
食堂整顿前 、后
Q1. 当初是什么让您决定休学,然后去支教?
A:选择支教,是出于对成长的渴望和对自我的追求,我想成为一个内心坚定、能让人信赖并且有温度的自己。进入大学时自己很自信,心很大,想做很多事情,仿佛很想去证明我已经是步入社会的“小大人”了。加入学生会、志联等学校社团组织,也参加各种公益成长营队、课外兼职,那时真的很想抓住成长的机会,也的确在试错中不断前行。
但当经历的越来越多,我就开始想我要成为什么样子?也是在迷茫和不确定中,自己结缘杉树公益,在公益实践中发现我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独立、有想法,能为他人带来正面影响的阳光大男孩。而高中,我是受爱心人士资助完成学业的受助者,当看到凉山招募支教老师,我也可以从受助者转换为助人者,在帮助孩子的同时去实现自我成长就很欣喜。选择支教也与我未来规划的方向是一致的,支教的同时接受系统完整的培训。
支教教师合影
支教团队班委会
Q2. 想象过支教吗?想象中的支教是什么样?与现实中有什么差距吗?
A:有想象过“支教活动”,但在大二上学期之前真没想过自己要选择支教。大二时候开始接触乡村夏令营、乡村女童的艺术营,了解凉山的支教项目。在我到凉山之前,想象中是校园里一张张纯真可爱的笑脸、充满好奇渴望求知的大眼睛以及朗朗书声,孩子们可以围着我每天学习知识,共同成长……到了学校是有一些慌乱的,我想象中是一幅理想化画卷,但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这幅画绘制出来。报道当天乌压压一大堆人,但我自己完全听不懂家长们讲话,只能是挨个排好队签字收费,生怕弄错一笔款项。搭档的支教老师去给孩子和家长拍合照。想象中的教室是窗明几净,但一个小教室里60多名学生,一条长凳子上坐3人的不在少数;关于床铺,孩子们一大部分也是要2人睡一张,姐姐带弟弟,哥哥带弟弟的很常见,对自己而言,环境、学生的学习、卫生情况都是摆在面前很大的挑战。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Q3. 父母家人对您支教这件事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A:爸妈对我选择支教是存疑的,我还没有明确的未来,他们并不理解我为什么要放下学业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是大二上学期快结束时有想支教的想法,之后结合自己大学学习情况,未来发展规划也请教了很多的老师朋友,包括导师教练等。最终下定决心要支教是2018年1月6日,放假也和父母做了很多的沟通,说清楚他们的顾虑和我的想法以及对自己之后的规划,也获得了他们的支持。而支教的一学期,父母也从我的状态,自己日常的支教日记中慢慢理解我,并且也在不断鼓励我前行。
Q4. 支教环境与平时生活环境不太相同,怎样克服这些差异,调整身体和心理呢?
A:我支教的学校是凉山州民族乡地区,学校周边山很高,故事仿佛都藏在云里。全校1000多名学生,全是彝族孩子,住校生700多人;学校虽然是中心校,但周围没有一个大的超市和集市。如果错过了上山的班车,需要中途转摩托车。刚到这里的第一个星期,自己是处于失联状态的,手机无服务完全没信号,学校还停水停电。
当带着满满的期待来到学校,初期的新鲜感和好奇会驱使自己每天都能量满满开启工作模式。但是第2周一过,迎来了新老师最大的挑战,每天和孩子们斗智斗勇,在孩子们的各种“大事”中斡旋,还需要兼顾学校工作以及其他工作,会让自己精疲力尽。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写复盘写教学反思的习惯,自我总结经验不断精进个人教学能力,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到第二个月的时候,自己已经写下了近8万字的复盘。
对于支教的第一个月,离不开团队伙伴的支持与鼓励(支教的学校缺编教师严重,共有9名支教老师)。没有教学经验的自己要去面对学校公开课,基金会大型听评课,以及课堂组织的生疏。不过很多时候去做和坚持了就不一样,不懂就问,在向外求的同时不断向内求。互相鼓励互相督促,约定成长搭档,做好工作的同时也坚持其他的学习,如每天学英语、阅读……
Q5. 在支教过程中孩子们有没有哪些事让您觉得触动很深呢?
A:和孩子们相处时,永远不缺少的是感动,奇妙和美好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或许等以后打开我的支教电子书,自己也会热泪盈眶吧。在这里,有我训斥过后再伸手去和孩子握手进行平等对话,他能够把手里的三颗糖塞给我两颗;有教师节时候给我准备的黑板报和桌上堆不下的小卡片和折纸;有到我办公室补课互相提醒不要乱动老师东西的窃窃私语;更有家访到地里看到学生瘦弱矮小的身躯用不完的力量,夹杂着汗水土地颜色一般黝黑脸庞上似有非有的笑容;有家访时候2个半小时山路走得老师气喘吁吁,学生口里却一直嘀咕:老师,再走一会就到了……
每天都会有小确幸与感动交织,当然绝大多数时候更少不了作为老师的抓狂。我讲了100遍了,可你还是听不懂;多简单的科学小知识,孩子们就是无法理解;一年级的部分孩子听不懂汉语,全凭老师去演(以前不唱歌不画画,到了这里必须全能,还要附加演技)。作为老师的我真的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手舞足蹈的示意,但是学生却无动于衷。
也是当自己真正走上讲台,我才明白原来老师是如此伟大的一个职业,心里每天都得装着学生,备课不易,上好课不易,每天坚持上好课更不容易。我真的很感谢一路来悉心教我的老师们,我也一定会对我的每个学生负责,争取能够做一名孩子们都喜欢的小王老师。
王大铸在课堂上
Q6. 有没有哪个学生让您印象特别深刻?
A:支教的一个学期,已经是第四次学生夜里过来敲我寝室的门(我和去年在这里支教的老师住一起),他去年带的班里有一个孩子,因为小时候家里出事留下了阴影,晚上会做噩梦,是谁也叫不醒无法控制的状态。孩子现在五年级,很懂事也很听话,对老师特别有礼貌,乌黑的眼睛仿佛闪着光。我还记得开学第二周,她找到我递给我一张字条,字条的外面写着“冉老师,你的言回言,谢谢你”,谢谢的“谢”字还少了右边的“寸”。孩子让我转交给去年带她的冉老师(冉老师是我的同事,在我之前一年来这的支教老师,今年调到了其他学校)。卡片是一封信,其中有一句话:谢谢你教我们,有点进步,虽然说只有一点,但是我会努力的。也是当自己接触了孩子,我才会发现原来我真的能够点亮他们。
有一次志愿者来参访,我们选择了这个学生作为家访对象家访。当我们到了家里推门发现,孩子的妈妈把家里最肥的三只公鸡宰了(家里总共就才6只鸡) ,给我们烧了个火盆,把家里的土豆、核桃很多珍贵的东西拿出来。妈妈不懂汉语,找来了大姐、三姐帮忙翻译。家里共7个孩子,只有妈妈在家,爸爸和其他的姐姐都在外打工。房子是买的,三姐要悔“童养媳”,需要赔付别人家10几万,家里负债20多万,生活的负担并不轻松。
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夜里犯病只能喊妈妈找人来带回家去的时候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既无奈又觉得难过,孩子背负了她这个年龄段本不该有的沉重。我自己也知道,其实这样子的情况放大了哪里都会有,但是我很不愿意看到在我这里发生,而且是无法改变的发生。
开学前去学生家家访
Q7.您觉得您从支教中获得了什么?
A:于我而言,休学支教并不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只是选择将自己热爱的坚定的走下去。一开始也不懂得如何教知识,上好一堂课,只能说是在慢慢和孩子们相处。支教的大半个学期,我变得踏实和沉稳了很多,可以静下心来去设计课程,用心和孩子们平等的对话和沟通。也是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让我去试探人与人的边界,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慢慢去懂得接纳一切,接纳我的学生、接纳自己与现状慢慢与过去的我和解,卸下以往紧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也是在帮助我去认识自己,做好自我管理和事务管理。
来到这里,让我对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有了更多的关注。除去原生家庭的影响,环境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实在太大。支教老师们来到这里组建学校广播站,绘画社,培养主持人;针对学生就餐及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培养,都是自己童年的互补吧。
在支教中也在帮助西昌学院大学生、西昌一中高中生们做能力成长活动,转变角色去做项目管理,突破自己舒适圈。我相信“不是得到就是学到”,也愿意投入当下去抓住未来,收获最大的就是对状态和个人的认知了吧。
为学生成立广播站
广播站成立给学生发聘书
Q8.如果让你用三个词来形容此次的支教体验,你会选择哪三个词呢?
A:无悔,陪伴与赋能,自我迭代
Q9.有担心过自己支教回来后会出现跟不上课程的情况的吗?
A:有担心过,这也是当时左右自己是否选择支教的重要因素。我的学习并不突出,而且当时自己并没有明确未来的方向和职业规划,大一大二也会有很多的焦虑吧。但是后面我评估了自己课程学习的情况,包括比对2017级、2018级培养方案,结合专业课的设置自己是有信心再回去之后跟上并把课程补回来的。
支教中自己也没有完全与外界隔离开来,团队里我们约定成长搭档设立学习目标,如每日背单词、阅读;支教中也在接各种各样的培训项目,担任周末学习课程引导师,西昌学院大学生社团骨干培训的课程负责人,高中生能力建设项目辅导员,组织里各种对内对外的项目经理……在实操中学习,培养个人逻辑思维与计划性经营,尝试去管理自我管理事务管理人际。在之前,自己更多的是焦虑;但现在,自己正坚定为我的目标而努力。支教的经理更让我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未来我有信心也励志要做好我的功课。
项目开展后学生的回馈
没有风浪
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
没有荆棘
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他用自己的青春照亮了大山深处的孩子
· · · 要 不 再 看 看 · · ·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
监制 PRODUCER
郑荣军
责编 RESPONSIBLE EDITOR
刘 冉
编辑 EDITOR
袁皓晴
审核 REVIEWER
吕雨涵
王大铸
- 投稿邮箱:xuanchuanbu@ncwu.edu.cn -
喜欢,就留下你的 “在看”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