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水声音!《人民日报》刊登武金勇教授的文章!

融媒体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2-10-26


9月11日

《人民日报》第8版专题刊发

我校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武金勇

撰写的文章

《绘写治水兴水新画卷》




该文发表后

人民网、中国新闻网、腾讯网等媒体

先后进行了转载

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近年来

武金勇教授在

《美术》《美术观察》《天津大学学报》等

核心期刊

发表20余篇论文

出版专著6部

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等15项

展现出宽广的学术视野


武金勇教授的文章兼具专业性和文化性

文风生动简洁,可读性强


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


绘写治水兴水新画卷

水利事关国计民生,水利题材一直是新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书写了中华民族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新篇章。聚焦我国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美术工作者用画笔绘写一幅幅治水兴水新画卷。

►►►

 绘重大工程护安澜


修水库、筑大坝、固堤防……近年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陆续完工,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全面推进,为保障江河安澜增添底气。发扬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当代美术工作者走遍大江南北,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新面貌绘于笔端,在艺术风格、语言、造型等方面呈现出崭新时代气象。

作为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南水北调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美术工作者实地探访南水北调工程,深入一线采风,以丹青华彩咏颂这一伟大工程的壮美雄姿与重大意义。其中,张炀、刘英宏、杜海涛、张忆菲合作的油画《南水北调·穿越黄河》,再现了南水北调东线穿黄隧洞工程的火热建设场景。画作采用广角透视与三角形构图相结合的方法,巧妙突出两个焦点——隧洞与建设者,通过温暖的色调、硬朗的艺术风格,生动诠释了南水北调这一“进行式”的创作主题。


南水北调·穿越黄河(油画)

张炀、刘英宏、杜海涛、张忆菲


大坝高耸,清水奔流,一批新建设的水电站让滚滚绿电点亮万家灯火,也为美术创作带来新题材。比如,王建水彩画《国家力量:建设中的白鹤滩水电站》以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的白鹤滩水电站为表现对象,用明澈清丽的艺术语言,展现这一水电工程的壮美宏图。


国家力量:建设中的白鹤滩水电站(水彩)

王    建


刘家峡水电站(油画)

张少泉


油画《三门峡大坝》

刘杰


一些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的重大水利工程,如今依然发挥着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当代美术工作者画笔下呈现出新的造型趣味和风格取向。以张少泉油画《刘家峡水电站》为例,画家没有遵循传统的历史性叙事,而是以轻松洒脱的笔调、浪漫旖旎的色彩,彰显水电站新姿。透过刘杰油画《三门峡大坝》等作品可以发现,画家均注重在回望光辉建设历程的同时,以画笔抒写发展新境。

►►►

赞水网织密惠民生


群众喝上放心水,生产用上节约水,乡村引来幸福水……如今,我国水资源供给的保障标准、保障能力、保障质量不断提升,美术工作者通过多元形式,记录我国水支撑能力不断提升的新局面,表现人民群众持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透过一些美术作品,不难看到居民饮水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比如,骆根兴连环画《水甜,日子会更甜》,以简洁生动的艺术语言,讲述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刘虎在身患癌症情况下,依然坚持奋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的感人事迹。李向阳油画《饮水思源》通过描绘上海市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建设成就,展现上海市民饮用水质量的提升。画面中,青草沙水库如同镶嵌于长江口的一块翡翠,璀璨而内敛,温润而清透,侧面反映出当代城市的美好生活。


饮水思源(油画)

李向阳  


打造宜居水环境是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美术工作者将家园美景绘于画卷,留下时代印记。像陆庆龙油画《平江水巷》、翁凯旋油画《水墨同里系列之二》等,皆以江南水乡风景入画,白墙黛瓦的民居与碧绿清澈的河流相映生辉,体现出水与城的和谐共生关系。以江苏书画家为主创成员,来自大运河沿线各省市15位书画家参与创作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立足表现大运河全域。画家们历时一年半时间描绘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突出展现了大运河新貌。画卷以全新的视角,从时间、空间、文化多个维度,勾勒了大运河长达2500余年的开凿与发展历史,既磅礴开合,又细致入微,诗书画印相合,使水利题材中国画创作焕发新活力。


平江水巷(油画)

陆庆龙

►►►

展江河迤逦新面貌


 “晴山如黛水如蓝,波净天澄翠满潭。”近些年,各地区各部门加强河湖生态修复,实施河湖水系整治,完善治理体系,清理整治侵占河湖突出问题,我国江河湖泊面貌为之一新。浩荡奔涌的长江黄河、一望无际的粼粼碧波,无不激发着美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一批美术工作者倾注大量精力与心血,描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像李劲堃、林杨杰、莫菲、黄涛共同创作的中国画《长江之歌》,以宏阔视野展现了长江中上游宽广的地貌,三峡大坝水利工程、长江大桥等代表性景观尽收其中,长江之水百转千回、奔流不息。在勾、皴、点、染、积等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中,万里银涛入青山的磅礴气势跃然纸上,长江经济带的旺盛生命力奔涌而出。董继宁中国画《汉水情长》则以充满诗意的笔墨,描绘了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旖旎风光。作品中,清澈的汉水蜿蜒流淌,一艘艘小船航行于青山绿水之间,洋溢着城市发展的活力。


汉水情长(中国画)

董继宁


一些美术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当代黄河新貌,抒发敬仰与眷恋之情。如王克举油画《黄河之果洛草原》用色绚丽醇美,其动人之处不在于刻画黄河磅礴的气势,而在于展现其优美的生态以及对土地的滋养。沙永汇版画《智慧黄河》选题紧随时代,反映了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驱动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态势。作品形式新颖,在构图、造型方面更加大胆,赋予传统创作主题新美感。张宜、何怀雨合作的中国画《见证安澜》,则着眼人与河的关系,展现黄河安则天下安的主题。画面中,10多位生活在黄河沿岸的百岁老人或立或坐,神态安详。他们身后,滔滔黄河水奔腾而过。作品透过这些老人的视角,将新时代的黄河故事娓娓道来。


黄河之果洛草原(油画)

王克举


见证安澜(中国画)

张宜、何怀雨


春风又绿江南岸(版画)

傅玉婵

更多美术工作者聚焦身边河湖生态环境的改善,以画笔传递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像傅玉婵版画《春风又绿江南岸》以绿色为主色调,刻画出江南水田的秀美风光,体现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成效。

不断涌现的水利题材美术新作,既勾勒出当代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长河,亦回望了我国水利发展的历史长河,更开拓了艺术创新的时代长河。阔步新征程,美术工作者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绘写治水兴水新画卷再创佳绩。

(作者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近年来

武金勇教授

曾先后到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

美国、加拿大、泰国、台湾等

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举办画展并进行艺术交流

其多件作品被

人民大会堂、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台湾文化大学等

机构或个人收藏

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强烈的社会影响


武金勇部分作品


           《月下入禅》                          《太行秋雨图》


               《欲来》                             《郑州7.20》


   《祈祷武汉—明天会更好》

      《火神山之天兵天将》


    《那年冬天》

      《英雄无名》

            《魂》




 制图 :华水融媒 邢汉文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


监制  樊要玲    

责编  刘 冉    


  编辑  李晓阳(水资源)


校对  刘格格(国教)


   审核  钱婉婷(乌拉尔)


 制图  邢汉文(艺设)


 封面  徐鸿坤(电子)


           部分来源    人民日报                

                 华水艺设微资讯


投稿邮箱:NCWUhuazai@163.com -



点分享



点个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