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华水刘鑫!



生长于金水河畔

上岸利工程专业博士

数字孪生+水利工领域新生力量

计算机+水利工程复合型人才

致力于为黄河安澜提供“智慧大脑

他就是我校博士研究生——

刘鑫




生根萌芽


在他的心中占据重要位置


刘鑫在金水河畔长大

自幼喜欢游泳

小时候

家里的长辈总是给他讲吃水难的故事

也会经常播放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歌曲

自此以后水在他的心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随着水利信息化浪潮在全国掀起

一系列政策破土而出

刘鑫了解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公开招收博士

需要具有计算机背景的研究生

经过长达两年的备考

他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为了弥补非科班出身的差距

刘鑫起早贪黑地

疯狂恶补专业知识

学习过程中,

我越发了解到水利工程专业的重要性,

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斗志。

结下硕果


将计算机与水利工程有机融合

结合计算机学科背景

刘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城市多水源优化调度、

智慧调度模型的开发及应用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

刘鑫奔赴深圳开展水源供水调度工作

那段时间

他和团队花费几个月时间充分调研踏勘

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解决面临的各种难题

最终

刘鑫和团队成员完成了

深圳市水源供水调度模型及系统建设

为全市年度调度计划和编制调度方案

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



刘鑫回忆道:

“当时团队最流行的一句话是: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节假日,

人家都不上班,

这正是我们出活的最佳机会,

抓紧宝贵的时间干吧!”


播种未来


为黄河安澜提供“智慧大脑”

目前

刘鑫还在继续储备

水利工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知识

时刻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

在导师韩宇平教授的带领下

刘鑫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致力于提升黄河流域水资源

高效利用科技创新能力



谈及未来

刘鑫希望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领域奉献力量

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导向

着力解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

水生态、水灾害和水安全等

关键科技问题

为黄河安澜提供“智慧大脑”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

而是徘徊

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

而是坚持

一路走来

靠的就是一腔热爱和锲而不舍

快来随华仔一起

了解刘鑫学长一路走来

见过的鲜花与荆棘


Q1

您考华水经过长达两年的备考,可以聊聊您的

备考经历吗?在备考时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刘鑫:我本科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研究,毕业以后成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一名助教,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技术岗位。2016年,水利信息化浪潮在全国掀起,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水资源的浪费、污染、灾害、生态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出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大数据、计算技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方法的兴起,当时很多院校及媒体都提出,学科交叉、学科融合,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基础学科及应用学科交叉融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交叉学科,培养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所以,水利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也成为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在2016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颁布教师考博政策,鼓励教职工考博士。同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进行五校联盟,就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主动合作、进行尝试,后续还签订了《校际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合作框架协议》。在这期间,我也了解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公开招收博士的政策,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具有计算机背景的研究生。于是我经过长达两年的时间备考,最终于2019年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考上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水利工程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当时复习备考的时候还要工作,所以学习时间有限,可以说是白天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挤时间学习。早上早起一会学习,晚上和假期时间全部用于学习,为了不耽误工作学习到深夜都是家常便饭。由于不是科班出身,水利工程专业知识非常缺乏,我需要疯狂恶补大量专业知识,所以备考时间较长。那段时间没有陪妻子在外边看过一次电影吃过一次饭,但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她经常对我说,付出了一定有收获,不断鼓励我给我打气,坚定了我考博士的决心。

刘鑫学长采访内容-点击展开

Q2

您认为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的长远意义是什

么?

       刘鑫: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模型、传感器、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人们试图将过程用数字来模拟,真正在全过程生命周期范围内,保证数字与物理世界的协调一致。各种基于数字化模型进行的各类仿真、分析、数据积累、挖掘,甚至人工智能的应用,都能确保它与现实物理系统的适用性。数字孪生是实现智能的前提和基础,数字孪生在感知、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控制、建模等技术上的应用集中爆发,正逐步向制造、医疗、水利工程、城市管理等领域渗透。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并提出了提升流域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明确要求。随着计算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先进方法的推广及应用,水利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浪潮势不可挡。新趋势下加强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及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大力提升工程及流域治理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与物理流域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算据、算法、算力建设为支撑,以数字化场景、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加快建设、持续完善具有强大“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工程及流域,是推动新阶段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刘鑫学长采访内容-点击展开

Q3

有什么想要对华水的学弟学妹们说的吗?

       刘鑫:我一直相信付出了就会有收获。上班和上学期间也会听到一些关于付出了没有得到收获的说法,但是我坚信即使学习的东西目前没有派上用场,但是付出永远不会和收获成反比。

       我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学生时代的黄金时期,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志存高远,广学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及时更新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特长及优势,树立人生目标,立大志、行大道,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光阴似箭,稍不留神,美好时光就不知不觉溜走了。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天,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自始至终保持“一股子热劲儿”,切不可选择“躺平”而辜负了青春,而是要摒弃浮躁、潜心学业,在科研和社会实践中加强才干,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及业务素质的锻炼,将来能以真才实学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服务人民、报效国家。

刘鑫学长采访内容-点击展开

Q4

疫情那么严重的情况下,是什么驱使您积极参与

项目,并且加班加点的工作的?

       刘鑫:我的导师韩宇平教授曾这样鼓励我,我们不能因为疫情就放弃学习、工作和生活,每天有事情做的日子比虚度要好,每天有收获的日子,才有幸福感。

       2020年我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实习期间,深圳智慧水务一期工程项目(华为和平安牵头)启动。由于深圳智慧水务项目是国内首个智慧水务项目,是计算机科学与水利进行有机融合的一次探索。韩老师再次鼓励我接受这个挑战。

       其实,当时心里只想着如何把项目做好,并没有想着要加班加点。但是这个项目是国内首例,属于探索性项目,所以项目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循,更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方法指导项目每一步的实施,很多环节都是我们在反复验证了几种甚至十几种思路之后才应用于项目的,所以项目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整个项目细分为十几个子系统(我主要参与的是全市水源供水调度子系统),该项目并不是简单的开发几个系统就了事,系统之间如何交互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提出合理的方案把问题解决,并在下次晨会时回答之前其他系统提出的问题,不耽误其他系统的进度,就得持续工作、不停讨论、不断开会,因此,不知不觉每天就都干到深夜。

       此外,全市水源供水调度系统涉及组织机构较多。由于是贯穿全市的2条主干引水工程、29座主要供水水库及47座主要供水水厂,系统内部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是不少,模型构建的过程非常繁杂,且水务一张图如何在大屏和计算机屏上展示,需要经常和深圳水务局水资源供水保障处及下辖供水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所以我们基本上都是起早贪黑工作,一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都是家常便饭。

刘鑫学长采访内容-点击展开


年轻的血液

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在华水

像刘鑫一样的新时代好青年还有很多

他们的身上

展现着华水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乘风破浪,逐梦前行

用奋斗激扬青春力量

用责任书写时代华章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



监制  梁丽丽    


责编  刘 冉    


编辑  汤晓赛(国教)


 校对   王怡然(艺术) 


    审核    赵铄冰(环工)   


投稿邮箱:NCWUhuazai@163.com -



点分享



点个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