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水声音,华水智慧!

融媒体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4-04-29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

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

1月13日

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1月14日
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两会期间

华水人把握时代脉搏,反映师生心声

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一起来听听华水声音、华水智慧!



王清义

河南省政协委员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党委书记


1月13日

我校党委书记王清义

围绕“如何发挥高校的重要支撑作用

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强大助力”

接受了大河网记者的采访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如何发挥高校的重要支撑作用,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强大助力,是河南省政协委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长期关注的热点。

2023年河南省两会期间,王清义带来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支撑”的提案。

“一流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普遍与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王清义看来,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现实需要。高校也是河南发展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新源头和动力引擎。

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河南应该怎么做?

在王清义看来,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校价值,助力河南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和策源地。我们要吸引高端人才扎根地方,结合河南政策,坚持因校制宜, 健全引才体系,全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务实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王清义表示。

“我们要鼓励毕业学子留在地方,主动宣传河南政策,强化与地方企业对接,积极营造浓厚氛围,让学生有充沛的动力、充分的意愿留下来。”王清义认为,应培养各类人才建设地方,成为河南人才供给的源头活水,成为河南振兴发展的强大助力,服务国家创新高地建设。

在强化科技支撑方面,王清义提出,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和生力军,在立足高校自身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一方面,要聚焦需求,紧扣特色产业需要,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打通“政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深挖河南现有资源,全力寻求科研突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如何强化“以文化人”?在王清义看来,高校是焕发城市活力的新高地,既是城市建设的文化象征,也是城市发展的微缩图景。

他建议,一方面要让大学的精神文化走出去,影响、感染广大群众,争当表率模范、引领社会风尚,为河南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驱动力。另一方面要让河南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走进来,全面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实现这一“愿景”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做了哪些探索?

“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获批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工程学科进入ESI 排名前1%,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160多项, 有国家和省一流专业建设点4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实现零的突破,获批省部级平台45个……”提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所做的探索,王清义如数家珍。

王清义表示,为聚焦产学研用,打造服务发展“新引擎”,学校与信阳市委市政府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淮校区。江淮校区 正式启动后,学校明确了江淮校区与郑州主校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差异化办学、 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模式。

“即以江淮校区为载体,围绕信阳市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传统产业高位嫁接,主动对接信阳市和罗山县产业发展需要,整合链接资源,加强成果转化,加快项目落地,实现产教融合、产才融合。”王清义介绍。

王清义提到,为聚焦国家战略,建设服务发展“新高地”,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动对接政府和企业,融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如何让人才队伍“大”起来?王清义表示,学校在现有条件下,加大博士引进数量,使拔尖人才总量在人才总量中的比重显著增大,占比近 50%,实现三年博士倍增。2022 年学校全年引进博士161人,全职引进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刘俊国教授和国家杰青李伟华教授作为学术副校长,以引才育才形成的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释放。

“当前,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对高等教育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的期待前所未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这是我们的荣耀,更是我们的责任。”王清义表示,我们要坚守初心使命,潜心立德树人, 矢志科研创新,为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贡献高等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1月14日我校党委书记王清义围绕“如何让高等教育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支撑”接受了顶端新闻记者的采访






2023年1月13日,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郑州召开。如何让高等教育为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如何强化人才引育?常常思考这个问题的河南省政协委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来到会场,带来了“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支撑”的一些建议。王清义认为,随着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才能更好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服务。”王清义说。1月14日,顶端新闻记者联系采访了王清义,他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人才引育。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和策源地。

“我们要吸引高端人才扎根地方,结合河南政策,坚持因校制宜,健全引才体系,全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务实搭建人才发展平台。”

王清义建议,要鼓励毕业学子留在地方,主动宣传河南政策,强化与地方企业对接,积极营造浓厚氛围,让学生有充沛的动力、充分的意愿留下来。

高校要培养各类人才建设地方,践行“五育并举”工作要求,创新“因材施教”培养模式,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成为河南人才供给的源头活水,成为河南振兴发展的强大助力,服务国家创新高地建设。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和生力军。

高校在立足自身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一方面要聚焦需求,紧扣特色产业需要,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打通“政产学研用”融合通道。

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深挖河南现有资源,全力寻求科研突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三是强化以文化人。

高校是焕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味的新高地,既是城市建设的文化象征,也是城市发展的微缩图景。

一方面要让大学的精神文化走出去,影响、感染广 大群众,争当表率模范、引领社会风尚,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驱动力。

另一方面,要让河南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走进来,全面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杨雪

河南省政协委员

民建河南省委会经济委员会主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



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交通安全治理、自贸区数字经济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等领域河南还存在哪些短板?应如何破题解困?1月1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杨雪接受了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作为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杨雪十分关注省内科研领域动向,并时常走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产学研结合情况与市场现状。

“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但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比省情现状与实际发展需求,杨雪发现,我省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时,在品牌意识培养、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人才吸引、技术应用等四个方面还有待完善。
具体而言,在品牌意识方面,尽管一些新兴行业在河南省已粗具规模,但由于关键核心技术缺乏,部分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未能形成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较低;在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科技创新力量主要分布在高校和研究院所,创新成果难以与产业发展有效连接;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培养的科技创新人才更偏学术,省内高校学科设置、高层次创新平台等有待优化,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技术应用方面,目前我省突破的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应用的普及性不强,难以投入市场转化为生产力,且缺乏应用人才进行后续应用研发。
针对上述问题,杨雪提出了四个方面建议: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品牌建设。首先,要引导支持自主创新品牌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在资金、宣传、税费、金融等方面予以支持;其次,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鼓励龙头企业创新科技,以品牌产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再次,还应不断提升企业人员的品牌营销意识。二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杨雪认为,产学研融合的重心应由高校、科研院所向企业端迁移,突出市场导向,并通过机制创新、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等,实现各创新主体之间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三是加快技术创新尖端人才培养。高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学科交叉与临近领域的综合人才培养;攻关人才的激励制度,应注重项目评价与个人评价结合,建立攻关项目、攻关平台举荐人才渠道;在经费应用方面,应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实现科研经费的可持续、多样化保障。四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应用。“转变思想是第一位的。”杨雪表示,应建立自主核心技术应用研发体系,其中首要的就是从思想上由“技术跟跑”“技术并跑”向“技术领跑”转换,为应用提供定向孵化市场。另外,还需健全自主核心技术应用评价体系与监督办法。
关注交通安全治理与自贸区发展助力打造“交通强省”“数字强省”除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问题,杨雪还将目光投向交通行业、自贸区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深入推进交通领域安全治理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河南自贸区数字经济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河南作为交通大省,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领域建设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非凡。”杨雪表示,河南正在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然而调研显示,由于人口数量、地域出行习惯、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河南的交通现代化能力还较为薄弱、综合交通整合能力有待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仍比较严峻。杨雪建议,应从技术实现、培训教育、群众宣传、法制保障等角度发力,重视车联网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加大应急救援从业人士和社会参与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基层民意接收与交通安全意识宣传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的执法责任划分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河南在交通领域安全、智能、绿色、共享发展。建立自贸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目前,河南省自贸区已从“立柱架梁、夯实基础”转向“全面推进、提质跃升”的新阶段,亟须深化产业开放、加强制度创新。对此,杨雪建议,郑州片区应加强建设数字化交通枢纽,重视人才引进;洛阳片区应聚焦培育高端智能制造企业,提升科技水准;开封片区应着力打造服务型企业,综合推进河南自贸区高质量发展。作为来自民建界的省政协委员,叠加学术界的复合背景,杨雪此前便有着丰富的参政议政经验。例如,她与唐坚共同署名的文章《建设支撑高水平基础研究的国际平台,完善支持基础研究发展的体制机制》刊发于《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22年8月6日第1208期,2020年撰写的《关于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获得了省政协采纳。杨雪表示,在接下来的履职过程中,将以独立思考、实事求是为原则,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的重大战略方向与重点领域工作要求、河南省情现状与实际发展需求,并结合所属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和专长,通过认真地调研与扎实的数据,发挥优势,积极建言。


李纲

河南省人大代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


1月15日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李纲在接受中国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分盼望
河南省“强化人才引育力度”的政策能落到实处为河南省高校人才引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他认为,在引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的同时,要强化青年人才的引进储备和培养锻炼,千方百计、真心实意地把有真才实学、能扛大梁的优秀青年人才引进来、用起来,构筑潜力人才“蓄水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
  2023年,河南将强化人才引育力度,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青年人才倍增行动、顶尖人才突破行动,实施重点高校学术校长引进培养专项行动,积极招引海外一流人才,新建中原学者工作站30家左右,新设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


划重点!河南政府工作报告要点来了!过去5年河南各项成绩如何?今年如何干?

👇👇👇



2022年河南各项成绩如何?👇👇👇



十个“关键词”看2023年河南重点工作
👇👇👇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


监制:梁丽丽

责编:刘 冉

编辑:孟佳颍

校对:赵铄冰

审核:刘格格

封面:吕芊芊

文章综合整理自:大河网、顶端新闻、中国新闻网、大河财立方、河南省教育厅

    

投稿邮箱:NCWUhuazai@163.com -




点分享



点个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