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特等奖+1!一等奖+1!
第八届国际大学生
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
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以“新农科+新工科”“四命题+全流程”“双参与+产业化”为特色,旨在培育一批行业亟需的“专业知识雄厚、动手能力较强、创新创业能力过硬”的现代农业装备创新创业人才,为我国实现由农业装备大国向农业装备强国迈进提供人才支撑。此项赛事自2015年起已连续举办八届,2023年成功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现已发展成为农业工程和智能控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科创赛事。
接下来
由华仔带你一起领略
他们的风采——
参赛成员:宋晨曦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杨杰、刘新宇、许闯
参赛成员:岳松
学院:机械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杨杰、刘新宇、许闯
参赛成员:关博友
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指导老师:杨杰、刘新宇、许闯
参赛成员:白洋洋
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指导老师:杨杰、刘新宇、许闯
项目概述:团队设计的六足激光除草机器人,可为农田杂草处理提供一套高效有机的除草方案。机器人包括智能导航、六足控制、OpenMV苗草机器视觉识别、太阳能与返航自充电等模块。在行进控制方面,采用18个舵机总线控制,外部双舵机控制抬足落足,内部单舵机控制足的前进后退。在避障与苗草识别方面,机器人的正前方、顶层中部、底部分别安装系列传感器、CMOS相机、三轴陀螺仪等装置,使机器人能够避开作物和石块,并根据需要调整激光器的朝向与高度,进行除草作业。激光除草模块选用CO2激光器,固定在机器人底层,在定位杂草后,定点发射激光,使植物细胞升温死亡,实现杂草清除。在能源方面,采用太阳能与锂电池自充电系统,在农田外设置自动充电桩,保证连贯作业。
参赛成员:柴彦敏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陈立娜、许闯、卢军民
参赛成员:刘玉洋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陈立娜、许闯、卢军民
提问
Qustions&
解答
Answers
请问在比赛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又是如何克服解决的呢?
宋晨曦: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来源于实物的制作,在完成了作品的方案设计后,因缺少相关设备,我们在实物制作方面的进展曾一度停滞不前。在我们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来到了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验室并结识了一批优秀同学。通过零件切割、舵机安装调试、控制模块的接线、程序设计等步骤,我们成功完成了实物的制作与调试。在此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杨老师一路以来给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也感谢为我们无私提供帮助的李老师,让我们有信心、有条件继续我们的作品制作,从而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国家特等奖的好成绩。
岳松:本次参赛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最困难的就是六足机器人实物的制作,这个进度一直停在原地。我们通过开会讨论,分配任务,把困难模块化,一步一步地处理。实验室同学的推荐和老师的带领,我们在工程训练中心完成了所有零部件的激光切割,但进行组装的时候好多问题都出现了,所以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和优化。还有是程序的编写,代码频频出错,导致实物不能正常的运动,之后请教同学加上B站学习才得以解决。
柴彦敏:这次比赛我认为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在比赛的前一天下午,发现我们的作品在从郑州运往镇江的路上坏掉了,两个焊接的轮子掉下来了,但是由于作品重量过大,需要专业的焊接师傅来焊接,我们在那里人生地不熟,当时很崩溃,也想过放弃,但是想想我们付出的努力又不想放弃,所以我们就一直找,找了好多店也不理想,最后在一个五金店碰到了一个来买五金的焊接师傅说他可以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我们很难把这么重的作品运到参赛地点,这时想到了来的时候路上看到的一位收废品的阿姨,我们表达想借她的车用一用,阿姨当时就直接借给我们了,我们真的很感动。另一个困难是跟外国人全英交流,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学习英语,把我们的先进想法及时交流出去。
能谈谈这次竞赛的感受吗?
宋晨曦:这次竞赛我收获颇丰,在指导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团队成员顺利完成了六足激光除草机器人的方案设计、制作六足机器人搭载平台、CO2激光器与六足控制模块的结合等步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在机器人制作过程中,两位大一学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他们出色的动手能力让我看到了华水学子一代又一代传承的蓬勃希望。
岳松: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农机类的比赛,从去年十月份的校赛到今年四月底的国赛,我觉得自己收获满满。最初我们只有策划书和PPT,实物一直没做出来,当进入国赛后,经过一次次的建模、装配、激光切割、反复修改,再到各种元器件的选型和购买,然后将所有零件组装在一起,最后进行接线和调试,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做出了我们的六足激光除草机器人。很荣幸到江苏大学参加国赛,属实高手云集,在问辩和操作实物期间,评委专家们对我们项目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当站在国赛的领奖台上时,内心非常激动,那一刻觉得为比赛付出的所有心血和汗水都是值得的。最后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杨老师,感谢我们团队的宋队长,感谢实验室的两位大一学弟,感谢帮助过我的所有人,谢谢你们!
刘玉洋:经过这次比赛最大的感受就是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也给予了我未来更加努力学习进步的动力。
!!!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
监制:梁丽丽
责编:刘 冉编辑:王羽佳 赵 芳校对:李晓阳审核:赵 芳
点分享
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