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间信息技术的“国家级价值”

王昊 极海 2023-10-13


 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一角 2009-2020(截图自google earth)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大爆炸”这个说法就是雷伊尔爵士发明的。他的本意是用这个词嘲讽该模型——他至死也不赞同。但现在宇宙起源之大爆炸模型基本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

雷伊尔爵士顺顺当当的活到了间谍卫星和遥感卫星大量发射的年代,甚至1999年Keyhole成立的时候,他还健在。但是他没有等到Keyhole的“后生”Google Earth创造的辉煌。如果他尚健在,今天躺在伦敦家里的床上,就可以从空中鸟瞰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机库外所有的飞机,而且还可以看到十年前基地的边边角角,他一定也会兴奋的从床上跳起来。不过,他不会关心冲绳的,我们中国人会——尤其在这紧张的台海局势中。

霍伊尔爵士带着我们朝科学的道路上延伸着思维,而普罗大众不用我做任何暗示,都会自然想到的是:如今,国家的军事情报岂不是被尽收眼底?更何况是军事专家、情报专家?Ta们早就警觉了。

所以,空间信息技术从第一天起就是与国家的情报和机密紧密联系起来的。我猜想,各国的军事情报部门对Google Earth是既爱也恨,爱的是从此不花一分钱能纵览全球(至少看个大概);恨的是,自己家的那点事儿,也躲不过全球的眼睛。除非你是足够强,不怕别人看,或者是足够小,也没啥可看的。

我很推荐所有的空间工作者们都读读Keyhole创始人之一Bill Kilday所作的《Never lost again》,这本书讲述了他们几个小伙伴创业Keyhole到创造了大红大紫的谷歌地球再到离开谷歌后又开发了全球风靡的游戏——《精灵宝可梦Go》的故事。

 《永不再迷失》中文版被命名为《谷歌方法》,估计在国内用这样的题目书才好卖吧

不过本文想介绍的主角可不是Bill,而是一只神秘的基金:IQT——“隶属”于美国中情局的投资机构。

该公司的官方历史可以追溯到1999年9月,当时它以“In-Q-It”的名称首次昭告天下。公司成立的时间几乎与Keyhole同时。这个古怪的名字只持续了几个月,就被另一个古怪的名字In-Q-Tel取代了。这个修改后的“Tel”,可能暗示这个基金的方向是要凸显中情局强调的情报——intelligence(这个英文词另一意为智能)。

 IQT现在首页上明白的宣示着,其使命是要维护国家安全

从早期Keyhole的经历上看,没有IQT的扶持,很难说Bill的小伙伴们能熬到Google的青睐,没有谷歌的加持,没有佩奇对地图的超级热情,后面如此大规模的在全球测图、大规模购买卫星影像而需要投入重金的谷歌地球,可能都是些不能再做假设的假设。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IQT与索尼一起,投资彼时的Keyhole 52.7万美元(还有零有整的),帮助keyhole度过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全球资金紧张的难关。

那个时候,一个免费的、好像就是小孩子玩具一样的3D地球仪,很难入得资本的法眼,哪个资本会为这样一个要花好多好多的美元去购买全球数据但又没有商业模式的玩意儿买单呢?现在回头看看,IQT的逻辑倒是很清晰:为了国家安全获得情报,在这个过程中尖端的技术就是投资标的。即便时至今日,能将如此海量影像数据铺在一个虚拟的地球上,接受全球用户的访问,又有几家技术公司能做的到呢?

IQT让人很容易想象到DAPRA——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其最著名的投资是孕育了今日之互联网的诞生。IQT居然是一家非盈利的风险投资公司,这个古怪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VC,投资给早期科技公司“模式”,根本不关注投资标的收入模型,被投资企业完全可以将对研发的投资计入收入即可。

这份投资“香不香”?实在是太香了。如果IQT投资的技术长成了,他们大可借助中情局的背景广泛向其它联邦政府机构大力推介,而Keyhole这样没有收入却大获成功的科技创新案例,也鼓励着IQT继续复制——这个逻辑没毛病。

本文的重点来了。IQT很爱投资空间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公司,并且在这20年来保持了持久性和一致性。在美国,空间技术领域的明星创业公司几乎都得到了IQT的早期“香香的赞助”。连大名鼎鼎的Mapbox——在公开信息中并没有显示与IQT的投资关系,也在网络的犄角旮旯中被发现了投资的踪迹。

 MapboxOrbital InsightOmniSciCap Analytics四家最近这几年就获得了4.4亿美元的投资

在空间信息领域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投资,催生了一个由众多科技创始人和著名的地理空间技术专家组成的网络。这些早期被IQT投资的科技企业,命运也不一:GeoIQ是在2012年夏天被Esri收购,其创始人Sean Gorman在IQT的支持下又创立了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Timbr.io,它很快被Maxar(DigitalGlobe的母公司)拿下;一家短暂独立的软件公司Geosemble被TerraGo(本身就是一家IQT投资的公司)和ImageTree(一家专注于林业的遥感软件公司)收购;IkeGPS早在2012年就从IQT那里筹集到了资金,如今仍在生产用于实地调查和测量的移动工具;CyPhy Works是IQT基金投资的“高调”企业,它们生产紧凑型无人机和相关软件,但命运不好,最终成为商业无人机行业中融资总额达3900万美元、却最具戏剧性的失败案例之一。

以空间信息为导向的创业公司名单长着呢,无论其成败,但毫无疑问,IQT在20多年来一直坚持着这个空间信息→情报→国家安全这个主题。

IQT厉害的地方,不是仅仅向初创公司投入资金,帮助Ta们在没有商业模式的时候度过难关,更在于它致力于(为美国)将各种战略技术推进到最高、最新的水平。一个投资公司居然还创立了研究小组!统称为“IQT实验室”,目前共有四个:Lab41(机器学习)、Cyber Reboot(网络防御)、B.Next(生物学)和cosmiqworks(商业航空)。这些小组出版原创研究,编写开源软件库,并资助研究型的竞赛,其成员是IQT目标投资市场的积极参与者,Ta们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以博客的形式发布在国内需要科学上网的网站,有效的过滤掉了国内搜索商尚需提高的新技术爱好者。

放下IQT最终、最终都是服务于美国军事霸权主义这一断言不说,IQT是为国家安全大事业树立了个好榜样——在世界各国政府,有哪个政府部门可以有预算或权限每年在早期阶段、朝未经证实商业模式的公司投入数千万美元?而且其中许多公司都是在免费给用户提供其技术?毕竟没有商业模式的成功公司实在太凤毛麟角了,理论上IQT的投资总体回报率应该不会出色,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用政府的钱,根据投资人的眼光,发挥投资公司的效率,为国家的安全不断种下希望的种子。

在空间信息技术领域,美国的其他风投,有挑战IQT的主导地位的吗?比较让人有印象的是DCVC和Lux Capital——主要倾向于太空和无人机创业公司,投资过包括Airmap、Cape Analytics、Capella space、Descartes Labs、DroneDeploy、Hangar、Orbital Insight和SailDrone等。德丰杰在Planet和Mapbox公司都有董事位置,在过去十年中,这个行业被投资人定义为“新空间”赛道,德丰杰算的上是这个定义的催化剂之一。但没有人能像IQT一样,在对空间信息技术保持如此持久性和一致性。

并非我作为空间信息领域的创业者,就呼唤我们中国的“国家级基金”,不计较投资回报的给予这个领域的初创公司资金支持,事实上,我们的国家基金在芯片等领域确实是在做不计代价的投入。而且可能每个领域的创业者,都会热爱自己的行业乃至认为这个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儿。从IQT的故事中,我是在畅想一种可能,一种用少量的资金能带动军事情报、国家安全的大技术突破,让中国的空间信息领域创业者也有足够的底气去关注全球、活在远方,而不只是为了基本的生存去做些低端重复的各种政府项目的定制开发——那些既没有人用,也没有技术含量的苟且。

我们也需要一家IQT!

*绿色标注可跳转链接,本文参考Joe Morrison博客


图、文 / 极海CEO 王昊




极海开发专题目录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极海更多行业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